2017年,重新理解创业

作者: 蓝山教文案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7-01-23 09:14 被阅读1314次

难道非要辞掉工作,搞个网站、app,然后再找一拨人一起熬,才叫创业?创业这个事情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1

我大概从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创业。最开始是和几个同学一起拿点东西来卖,后来觉着这样的小打小闹算不上“创业”,打算搞大点,必须要做个网站,然后拉点人组个团队才算正儿八经。结果惨败收场,之前的小买卖也荒废了。

在之前的10年时间里,我一直觉得“辞职、有几个人、网站+APP”才是创业应该有的样子,否则都不能算创业,不“正规”。

后来发现,类似我这样的,觉得“必须要有什么才叫什么的思维”普遍存在。

好友所在的单位是家传统行业的集团公司,曾经想做一个互联网项目。当时的想法是,做互联网就必须去搞网站和APP,否则就不是做互联网了。所以项目一上马,逼着一帮从来没接搞过互联网,除了会上个网发个邮件、会玩手机就没做过网站、APP的人硬是端起了产品经理、程序员的架势。产品开发足足搞了一年半,产品一上线立马傻眼,创造了产品的一种死法,叫“产品一上线就被市场淘汰”的死法。都是不懂互联网,偏要硬干的结果。

2

以前没有创业这个词,叫下海。

1992年邓爷爷南巡讲话之后,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官员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刚开始叫做生意,后来才有了“下海”这个词。

下海开启了新中国国人创业的新篇章,当时的火热景象不亚于现在的互联网。形形色色的人丢掉铁饭碗,投身于下海的浪潮中,创造了官员下海、文人下海等一系列名词。

据当时的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却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可谓“蔚为壮观”。

在物资稀缺的年代,创业的门槛很低。脑子稍微活一点、有点门路的人,倒点东西一买一卖就是生意,根本不需要相貌像样地注册个公司,租个写字楼啥的。那个年代流行的词汇是“皮包公司”、“空手套白狼”。

在九几年,有一股力量不得不提,那就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人。

1994年,中国完成了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域名服务器进驻中国

1996年,张树新从美国回来后创立瀛海威

1997年、1998年,中国四大门户网易、搜狐、腾讯、新浪诞生

忽然间,互联网仿佛像一颗来自外星系的星球,引的无数人竞相“移民”,也就是从那时起,个体户变成了CEO,小商贩变成了IT精英。创业开始变的有门槛。

3

还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每次上计算机课,整个过程都像是一场“宗教仪式”。进教室必须套鞋套,还好不用头套和白大褂,否则就如同进无菌实验室一般。

这里要特别说的是,那时的电脑光是一个开机过程,就可能要讲一节课。如果没记错,那时微软的操作系统应该是叫DOS,整个开机、联网的过程,只有依靠听老师讲并且记笔记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把电脑打开。不争气如我,上课光开小差了,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才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开启电脑的“壮举”。

操作的不便利,也映衬出当时在这个领域创业的不便利。在那个上网的人群都是少数的时代,会程序开发、会搞网站的更是少数高知人群了。

4

97年、98年、99年,是神奇的三年

1997年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张朝阳创办了爱特信ITC网站,次年2月,他在中国“克隆”雅虎,推出中文网页目录搜索的软件,名叫“搜狐”;

同年6月,26岁的丁磊设想网民们应有自己的信箱,于是在广州创办网易公司,写出了第一个中文个人主页服务系统和免费邮箱系统;

10月,29岁的软件工程师王志东领导的四通利方获得第一笔风投,后来网站改名为“新浪网”;

1998年,马化腾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时间到了1999年,杭州西湖边的马云创立了一个叫“阿里巴巴”的公司。阿里巴巴最大的贡献在于,将中国人创业、消费的门槛几乎降低为0,只要有台电脑就可以开店做生意,同样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买到一切商品。可以说,阿里用电商完成了国人商业认识的升级,也将创业这件事变的非常容易。

阿里巴巴启发线上的商业,团购则是激活了线下商业。

2010年开始,团购风兴起,最高峰的时候,团购网站的数量一度达到了5000多家,而随后的烧钱和洗牌,97%的团购网站退出市场,而留下却是成熟的用户习惯和大量的落地配送体系。

当2007年,远在美国的乔帮主缓缓拿出第一代ipone的时候,正式宣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09年ipone进入中国,也将移动互联网时代带入了中国。

随后,一个叫o2o的商业模式开始大行其道,其竞争的惨烈程度不输于团购,而且在这场大战中BAT是这场大戏的主角。

BAT用大把的钞票干了很多修桥铺路的事情,打通了中国商业线上、线下的壁垒,同时将互联网的光辉照进了更多的品类领域,也让更多的中国网民习惯于用手机来解决物质需求。

作者个人微信号baiwushi1012

2012年,罗振宇开始做《罗辑思维》。这个胖子用一套价值5万的设备将知识内容直播这件事的成本起码拉低了100倍,带起了内容创业、付费购买内容的潮流。

文章写到这里,我其实只想和大家说一件事,就是创业这个事情正在发生改变。

5

互联网时代,尤其移动互联网,每个阶段的创业先行者都在为后面的创业者打基础,无论是团购大战,BAT的o2o,还是罗振宇,本质上他们都在启发着整个商业环境或者其中一个局部的认知,同时也解决了互联网创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支付、物流落地配送、信息化、数据,以及最重要的用户的认知。

时至今日,创业已经不是过去,需要依靠团体作战的架桥铺路,已经变成了个体崛起的自由链接。因为所有的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而不用在乎你有几重身份,也不在乎你是否破釜沉舟辞职创业,更不在乎你会不会做个网站、会不会开发APP。

最后,我用罗振宇在2015年跨年演讲中的一段话来做总结: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新的连接红利在哪里出现,当新的连接出现的时候,利用这些基础设施,找出红利在哪里?现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构建好了,我们要重新思考红利。

相关文章

  • 《重新理解創業》腦图

    他,重新理解创业;我,开始理解创业。 PS: 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重新理解创业》脑图#

  • 《重新理解创业》——重新理解失败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死不是生之对立,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第一章:重新理解战略 战略是由问题驱动去解决真实...

  • 《重新理解创业》

    我觉得这真的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一个创业失败的人写的书。一个完整的复盘,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 从创业的十二个角度来...

  • 《重新理解创业》

    阅读了周航的《重新理解创业》,有一些想法,分享出来。 1 从问题出发而非概念出发 大部分知识其实是概念和推理,但生...

  • 《重新理解创业》

    自我成长: 归功于外,归因于己,人不愿意看到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只有足够痛的时候,才会愿意停下来看看自己,...

  • 重新理解创业

    最近翻阅了一下,周航的新书《重新理解创业》,用他的话说,这是一本反思失败的书籍,书中也完整梳理了他20多年来的企业...

  • 重新理解创业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创业的书。 作者讲述了自己20年的创业经历(主要是做易到这一段),有成功也有看上去的失败,开...

  • 重新理解创业

    今天看了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写的《重新理解创业》,从几个纬度剖析了创业的几件事。我来讲下我认为对我有用的几点。...

  • 重新理解创业

    今年第三本书《重新理解创业》 豆瓣评分:8.2 评论关键词:真诚 雷军:推荐序(全社会应该更加包容地看待创业者。)...

  • 《重新理解创业》

    前言: 人心就这样,被视野一点点撑大 可做的,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且巨头不会介入的行业。 解决人的问题:合伙人家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重新理解创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ca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