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飘落寄哀思 佳节端午忆萧兵

作者: 东方一任 | 来源:发表于2023-06-18 11:03 被阅读0次

           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6月19日的《淮海晚报》“淮周刊”头版整版。文责自负。 

    端午将至,我们首先想到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被一代代人传诵。研究屈原,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楚辞研究大家又不能不被提起,他就是淮阴师范学院教授萧兵。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家姜亮夫盛赞萧兵:“福州萧君,以析疑辩惑,广途大道,所得至多:说《天问》《九歌》皆独具伦脊之乐;言神鬼分化、男女情愫,论屈子文采风貌,莫不惬心快意,破数千年陈规陋习。其说或有理据,或以事据,使号为新学者皆咋舌而不得其朕。”1978年至1980年,全国各大杂志,特别是高校学报,发表了萧兵的楚辞神话研究论文100多篇,赢得了天下无刊不萧兵的美誉。

    在我的印象中,萧兵先生是一位精神矍铄、善谈健谈、神思敏捷,永远不老的人,似乎他会长长久久地陪伴着我们。2022年9月24日,惊闻萧先生仙逝,从此再也无缘他的年轻态、他的幽默风趣、他的指导教诲。作为他的学生和后来的同事,不禁忆起向他求学和与他交往的一些往事。

    请称我青年学者

    20世纪初的一个夏日,天气很闷热,我在图书馆和萧先生偶遇,看到他一如既往的风风火火在复印资料,他喜欢把复印的资料剪裁后贴到稿纸上,大量留有空白,写下自己的感想,粘贴内容就是引文,非常科学。当时他已过花甲之年,我为了客气说萧老师好,我应该称您为中青年学者,他立即否定我,要把中字去掉,我是青年学者,心态真的年轻。我一直以为萧先生可以活过百岁的,可是他生命的时钟定格在了89岁。

    当时我和她夫人一起办校报,我们谈话就少了一些拘谨,多了一些随意。我经常向他约稿,他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为校报撰写稿子。由于萧先生没有科班的“学位序列”,所以我请教他如何自学,他让我去看《文史哲》1984年第一期发表的《三十年自学生涯》一文。

    我从图书馆复印这篇文章来认真阅读,果然收获良多。“我是个顽固派,坚决主张初小要备点古文,念点旧诗,甚至做点文言文。小脑袋的机械记忆、形象效应能力比大人强得多,付出一点拧耳朵的代价,换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非掌握不可的基本功,还是算得来的。”这些话,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性。

    美是给人愉悦感

    1985年,我作为一名学生,选修了萧先生的美学课,现在很多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但是关于什么是美却记忆犹新,因为萧先生对美的定义生动形象、便于记忆。

    萧先生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但看上去特别年轻,他的声音又有磁力,当时如果“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他一定是易中天式的主讲人。他说,美就是给人一种愉悦感。你看到年轻漂亮的女同学是不是想多看几眼?当时他刚第二次结婚不久,毫不顾忌地说起他和比他小20岁的新婚妻子互相欣赏的名言:“我爱她年轻貌丑,她爱我年老有才”。我记得了女人年轻就是美,男人只要有才华年老也是帅。

    退休后,萧先生住南京,每次回校他必到我办公室来坐坐。每次必谈他的“老虎”(老虎是他和周老师的儿子,他在《淮安日报》写过“夺回星期天”文章中有“五十五生下一个爬地虎”内容),他非常喜欢这只老虎,我认为达到溺爱的程度。其次谈他的“国税”“地方税”(在他的家庭里,他的工资、奖金是交给夫人管理,我称之为“国税”,他的稿费自己使用,我称之为“地方税”)。

    文章要有音韵美

    因工作关系,我可比一般读者先读萧先生的赐稿。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萧先生的稿子多是手写,用蓝色笔写,红色笔修改。有一次我仔细研究萧先生的手稿,发现有些句子不改也可以完整表达意思,我就请教他,为什么修改。他和我说,你读一下,修改后是不是很悦耳?我读一下修改前后,果然修改后节奏感好,很悦耳。

    我在写《周恩来的改稿艺术》一文时,也就周恩来修改大型歌舞《东方红》的导演脚本由三个字改为四个字,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分析,此论文后来发表在《编辑学刊》上,此点小小的心得就得益于萧先生的指点。

    遇到搞不清楚的字词,我会习惯性的拿起电话,请教萧先生,他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厌其烦的给我解释。有一次他告诉我,他下放在淮阴县(现淮阴区)农村的时候,他没事干的时候喜欢背《新华字典》。难怪他对每一个字词掌握的这么准确。

    坚定一个方向研究

    我有时觉得自己研究方向很茫然,萧先生建议我,选中一个方向并坚定一个方向研究研究下去,在研究时一是要掌握大量的资料,学会记笔记;二是要有备注,要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发现别人未发现过的问题,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最为重要,他形象地说:“你比别人高一个帽头,别人嫉妒你,你比别人高十个帽头,别人仰视你。”

    我后来决定从学习周恩来新闻思想做起,每天坚持学习一点,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在202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恩来新闻纪事》一书,70多万字,我也因此被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发展为理事。

    快节奏时代,人们静下心来读书难,智能手机的普及,影响人们系统习知,凭其获取知识自然趋碎片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以为重温大家坚定一个方向的谆谆教诲很有意义。

    泪落淮河冷,端阳思故人。最后一次见到萧先生是在程中原先生图书捐赠图书馆的仪式后。我们只是简单交流,留下了先生的手机号码。如今萧兵先生驾鹤西归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粽香飘落寄哀思 佳节端午忆萧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oj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