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堪称中国历史之最。然而这一时期的精神生活,却是极度自由和解放,富于智慧、热情和艺术精神。中国画坛第一次出现了文人画家。品评、鉴赏和收藏之风大盛。卷轴画流行于世,人物画艺术成就之高,创作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082/e4876d5ab8481082.jpg)
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从鉴藏的角度考察,真正需要鉴定的古画,是这个时期开始的。因为在此以前,绘画主要由无名画工承担,作品不署名款,也就没有必要辨别真伪。到了六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出身于士大夫阶层,专志于绘画,并取得杰出成就的有名画家。据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人数达百人以上,他们地位显赫,画艺精湛,声誉卓著,深受时人推崇,其作品也为人们欣赏、收藏和流传。随之也出现了仿制品,于是就有了鉴定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082/d4857cb76b5ae2c2.jpg)
魏晋南北朝绘画形式在保留前朝的壁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同时,出现了纸娟卷轴画,这一形式多出自士大夫画家之手,极利于收藏和流传,也成为后世伪作的最主要形式。可以说,对古画的鉴定,就是对卷轴形式的纸绢画的鉴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082/ea66340229bf9767.jpg)
魏晋南北朝的皇室和私家收藏,也已经不限于单纯的收集和保管。同时还开展鉴别、评级、著录等一系列活动,拉开了我国最早鉴藏史的帷幕。因此,对古画鉴藏的研究,应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082/3a399c1cf542e238.jpg)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人物画已达到成熟,并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如东晋的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子华和曹仲达等,题材范围有所扩大,除服务政教和宣扬佛教的内容外,还有流行与文艺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画、描绘现实生活得的风格画等。表现能力有较大提高,由简略变为精湛,造型准确,注意传神,甚至六法备赅。风格也趋多样,名家各具个人特色。如唐朝有人这样评说,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082/7e3d148d3cf470c3.jp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问人士大夫,隐逸、悠闲、清淡、贴近大自然。这使山水画开始成为独立画科,虽然还没有成熟,但是已经出现单独表现自然山川之美的山水画。但置陈布势和形态体貌还是很幼稚。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山峦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树石则若伸臂布指,画法也只用线条勾勒轮廓,无皴点、晕染等技巧。当时花鸟画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科,带着更强的装饰性,这就是六朝绘画所呈现的时代特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082/467f2e88d74757e8.jpg)
存世至今的六朝绘画,已经没有一件真迹。除去那些凭空生造的伪迹,还保留若干后世临摹的古摹本,保留了部分原作风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一些距离六朝时代较近,忠于原作,水平又高的摹本,堪称下真迹一等,更值得珍视。著名的有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烈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和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卷》,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卷》等。但是,这些作品的情况各异,价值不一。鉴定时必须区别对待。有些因为可以参考的直接依据太少,还很难做出结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082/b683edd0bb101f75.jpg)
六朝对书画的鉴赏、收藏,已蔚然成风。但这方面的专著却很少,更没有专门的著录书籍,仅仅散见于同时和唐人的绘画史著述中,其情况只能略知大概。
下节预告:中华古玩文化-22隋唐绘画(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