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五节 废孟后
当初赵煦和孟皇后大婚时,宣仁太后除了评价孟皇后是“贤内助”外,还叹息地预测道:“皇后人很贤淑,可惜福薄,以后国家有事变,一定是她来承担!”宣仁太后一语成谶。
赵煦和孟皇后成婚前,宫内刘婕妤受到赵煦专宠。前几年范祖禹、刘安世议论宫中找乳母,其实就是指这个刘婕妤。赵煦册立皇后之后,赵煦对刘婕妤的热情仍未消减。皇帝有几个妃子很正常,无人有异议。可如有嫔妃野心勃勃,那么后宫就热闹了,而这刘婕妤的理想抱复,便不在于一个“婕妤”的头衔。
公元1095年,刘婕妤等后宫嫔妃随同孟皇后一同朝拜景灵宫。完事后,孟皇后坐下休息,其他嫔御都面对孟皇后侍立。唯有刘婕妤背对孟皇后站在垂帘之下。
侍奉孟皇后的宫女陈迎儿见刘婕妤不识大体,上前喝斥道:“走开些!”刘婕妤置若罔闻。
陈迎儿退开后,告诉了孟皇后身边的其他侍从,大家都愤愤不平。
当年冬至日,所有后宫都到隆祐宫向皇太后向氏问安,大家在隆祐宫外殿等候时,孟皇后坐红漆金饰御座。按制度,皇后才有这个待遇,其他嫔妃都习以为常,只有刘婕妤却满脸不高兴,她的侍从也有乖巧伶俐的,忙帮她换了一张和皇后一样的御座。这下刘婕妤心满意足了,可又引起了众怒。
突然有人高喊:“皇太后驾到!”
所有坐着的人慌忙起身迎接,等大家都再坐下时,有人将刘婕妤的御座偷偷撤走了,刘婕妤毫不知情,一屁股坐在地上,狼狈不堪,众人掩口失笑,刘婕妤脸面丢尽,在侍从的搀扶下爬起来,也不向皇太后问安了,哭着要去找赵煦诉说。
身边内侍郝随规劝道:“婕妤不要难过,应该想办法为官家生出儿子来才是,到时,这个皇后宝座迟早就是婕妤所有!”经过这两件事,刘婕妤和孟皇后的关系可谓水火不容了。
公元1096年,孟皇后所两岁大女儿福庆公主重病,孟皇后姐姐懂点医理,经常出入后宫提供帮助,眼见药石无效,孟姐姐救人心切,急病乱投医,竟拿着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孟皇后一见,大惊失色道:“姐姐不知道宫里禁忌严格吗,宫内不比外面啊?”
孟皇后说完,急忙命左右将符水收藏起来。
但是孟皇后还不放心,等到赵煦来时,仔细说明了原委,赵煦听完,不以为然地道:“这是人之常情啊!”显然赵煦并不怪罪。
孟皇后便命人将道符当着赵煦面焚烧了。福庆公主没有因为这道符病情好转,还是病逝了。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孟皇后烧符治病的事很快在宫中相传,其他人也开始有样学样了。
不久,孟皇后养母燕夫人、尼姑法端和供奉官王坚等人为孟氏及公主祈福,一直像狼一样盯着孟皇后不放的刘婕妤,顿时抓住了把柄,她将前后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在赵煦面前搬弄是非,说孟皇后这是在诅咒皇帝。
大概赵煦前次见了孟皇后施行道符的熟练手法,加上此次祈福事先没有得到汇报,内心开始怀疑起来,便命内侍梁从政、御药房主管苏珪到皇城司审理此案。
孟皇后本是宣仁老太后选定的,朝中新党对她肯定不是很欢迎,宰相章惇等人不要说陷害,但最起码不会出手相救。
刘婕妤当然不会放过天赐良机,派内侍郝随穿针引线,授意梁从政逮捕了孟皇后身边侍女及内侍三十多人,并将这些人刑讯逼供,内侍、宫女们不愿诬蔑孟皇后,个个被打得体无完肤,割舌断肢者不在少数。最后,梁从政等人将冤案办成了“铁案”。上报赵煦,说孟皇后图谋不轨。
赵煦还不相信,命御史董敦逸复查,董敦逸到皇城司后,本想重审人犯,将他们提到大堂,才发现他们都奄奄一息,没有人能说出话来。董敦逸瞬间明了,握着笔写不下去,郝随全程跟踪,见董敦逸迟疑不决,在旁威胁,董敦逸考虑前考虑后,违心的按郝随意见上奏。
公元1096年九月,赵煦下诏,废除孟氏皇后之位,将她安置在被废妃嫔出家所居的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佐料:董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人,公元1091年,董敦逸和黄庆基两御史曾攻击苏轼、苏辙兄弟,被宣仁太后贬到地方,赵煦亲政,再起用他为御史。董敦逸推辞道:“臣再复为言官,害怕被人排挤,不能为陛下尽到纠弹的责任!”
赵煦勉励他道:“爱卿能进言,不要怕朕不听;爱卿能说到做到,不要担心朕说到做不到!”
这次赵煦让董敦逸出面复查,说明他还是深得赵煦信任的,可惜他辜负了这份信任。董敦逸也暗自惭愧,深感不安。
半个月后,董敦逸终于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再次上疏道:“孟皇后被废,事出有因,情有可察。诏书下发之日,天现阴霾,是上天不愿废除皇后的缘故;人们为皇后流泪,是世人不想废除皇后的原因。臣曾经仔细翻阅过案卷,觉得确是有冤情,恐怕将得罪天下之人啊!”
赵煦见到董敦逸奏章,不仅勃然大怒,喝问宰相:“董敦逸以前干什么去了?”蔡卞请赵煦重加处罚董敦逸。
章惇、曾布急忙劝阻道:“陛下本来认为皇城案是由内侍经手,所以派言官复查,目的是希望取信天下。如果现在处罚董敦逸,如何解释天下后世的污蔑诽谤?”
赵煦不得已罢手,第二年还是找了个其他理由将董敦逸贬为知兴国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