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薯粉

作者: 虬田 | 来源:发表于2018-01-01 08:05 被阅读2122次
    图片发自网络

    老家(福建沙县)既为山区,山自然多。但山都不大不高,有的山还独座为王。山区又阴晴不定,雨水多,山体吃不完的,就往下流,顺着每座山山脚下纵横交错的沟壑里跑。大沟大流,小沟细淌,稀里哗啦,哗啦淅沥,最终汇入村里唯一的小溪。

    山经水的千万年滋养浸润,石头化成了松厚的土壤,枯枝落叶溶成了氮磷钾。山就特别的绿,树木野草绿得发青,很难得看到秃。种什么能长什么,大家都知道人勤地不懒,田里是种不足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政策允许后就开发山,种上番薯、木薯、洋芋等经济作物,以增加收入,美名为“搞副业”。

    进了农历十月底,第二季水稻收割完,貌似进入农闲,其实我的父辈这代农民,一年到头根本就没闲过,农事一件又一件地接踵而来。你看,这“农闲”时,山上的番薯、木薯、洋芋已经熟了。它们经过夏长秋储,个个长得饱饱实实的,稍一触碰,里边的养分就要迫不及待地迸出来。

    地里急,人更急。地里急就是要过火,要腐烂。人一急就焦虑,还夹杂着忙乱的动作。这也是南方农民多精瘦的原因吧。

    霜露已降,隆冬大冷天的,各家的主妇们却要站在溪边去淘出藏在番薯、木薯、洋芋里的粉(以下统称薯粉),其实动作是洗。但其是要取精华,弃糟粕,所以我特意把它称作淘。这项农事持续时间近一个月。

    淘薯粉季节一到,家家户户都搬出大木桶,这些都是大家伙,直径有一米多宽。我家的这些大木桶,没用时都放在储藏间的谷仓上,成了我们捉迷藏游戏的道具,能容下我和三四个小伙伴们还不嫌挤。搬它们的时候只能拧着边缘一个点,侧滚着走。各个村子的溪边,小桶紧挨着大桶,它们雄赳赳地张着口,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堤坝。突然的出现,惊得小鱼小虾不敢高声语,人们没法再到溪边洗衣服洗农具了。

    大木桶边缘上还要架上一个“井”字型的木架子。此外,还要配个半圆形的竹制簸箕和一块大纱布,这两样物件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孔缝,利于透漏。

    都说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这个“内”在我们老家方言发音同“累”一模一样,是主妇们辛劳的形象写照。

    分工是明确了,淘薯粉前面还有许多重力的工序:先把番薯、木薯、洋芋从地里挖起来,一挑挑地挑回来,把烂的坏的番薯、木薯、洋芋拣出来,有利用价值的留下喂鸡鸭猪,实在拿不住手的才丢弃。然后倒在大木桶里,先用锄头伸进去撸一撸,粗的泥沙褪尽,再一遍两遍三遍,用手反复搓洗,直到把所有顽固泥巴洗净。天刚一蒙蒙亮,就用板车拉到作坊里,请人用机器辗烂,成为粘稠的糊浆状,盛在一个又一个的木水桶里或者箩筐里。这些重力活基本上是要男人来完成的。

    早饭过后,晶莹剔透的霜露还垂挂在竹树草叶上。大雾迷蒙,周遭寂静,鸟儿还趴在窝里。安静不等于平静,无家可归的寒风,四处游荡,萧萧地来,萧萧地去。奶奶小脚,溪边又不大平坦,她每一弯腰,每一挪步,都颤颤巍巍,胆战心惊,寒风吹拂起她灰不溜秋的衣襟,奶奶好像不能自已,随时要跟着风一起去游荡。小溪水在冰霜块下涓涓流淌,主妇们用手一戳,唰的一声,成块的冰霜才裂开。舀起水淘薯粉了,手触到霜水,本能的反应就是打一个哆嗦,手臂皮肤上瞬间浮起一层密密匝匝的疙瘩。

    主妇们用铁勺一勺一勺地把辗烂了的薯浆装进大纱布上,然后舀水,赤手边冲淋边在里边搅,如此反复,残渣抛进另一类桶中。一桶淘满了,再换上一个桶继续淘。

    大雾散去,冰霜融化,日头升起,再到日落,一个劲地循环淘着。

    冰冷的水,浸得农妇们的手赤红赤红的,起手时,凛冽的霜风一吹,皴裂开来,血丝猩红,慢慢渗出血来,又肿又红。但第二天她们依然得早早起来煮饭、洗衣、喂养鸡鸭猪、继续淘薯粉。

    我多想她们能戴个长筒的乳胶手套啊!可是那个年代没有这个玩意,即使有,她们也舍不得买一个:孩子的学费,农具的更新,柴米油盐酱醋……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她们真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个子,用在刀刃上呢。何况,无处可挣钱,而手上受损的皮肉,过一段就会长回来。她们就是这么“善待”自己的。记得小时候,有个头疼脑热的,奶奶和母亲总爱摸我的额头和脸,她们的手心坑坑洼洼,我感到有些刮刺的痒痛。

    淘洗的浆水下流的哗啦啦声音强弱与主妇们所下的力道成正比,桶里浑黄的浆水不时在翻卷,如滚沸的铜汁,阵阵起伏。浆出薯浆需要非常大力气按压,才能把最后一滴薯浆挤到大木桶里。她们得攥紧拳头,身子前倾,腰弓起来,紧咬着牙,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压下去,纱布上留下深深的拳印。尽管她们不懂什么叫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更不懂得什么叫GDP。但她们孱弱身材下费劲的一招一式都在创造微薄的附加值,在拉动GDP,在为孩子们的锦绣前程铺路搭桥添砖加瓦。

    当天辗烂的薯浆,是一定要淘完的,否则第二天新的又堆着来。往往暮色笼罩时,她们才能擦干手,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收工,工具也无力收,搁着次日来淘时再用。

    淘过的薯浆汁经过一夜的沉淀,粉和浆分离。粉都堆积在桶底,男人弯下身,双手勾住木桶地,掀起来,倾倒,把浑黄的浆水哗啦啦地倒掉,桶底现出一层湿漉漉的粉,雪一样白,又绵软似奶油。清与浊泾渭分明,出于浑而不染,真是神奇。

    农妇将它们一块块地铲挖出来,捏成小碎块铺在圆的方的竹席上,放到阳光下晒,路边和田野被遮得严严实实。前两年,到婺源旅游,看了晒秋,一片热烈,红得美!老家各家各户晒的薯粉,晒冬,南国北调,如在雪的世界,别有风韵,白得美!

    这一晒,又得好些天。其间,最怕刮大风和下雨,大风轻则把杂质带进雪白的领地,重则把千辛万苦的劳动果实给刮跑了。若被雨淋着,薯粉会发霉。顺顺利利地晒好几天后,收进密不透风的塑料袋里,不被返潮,薯粉的加工才算完。整个劳作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投入远远大于产出,消耗精力远远大于收获。但她们还是得充满热情地去付出,去消耗。

    淘薯粉工程浩大,过程繁琐艰辛,却是千百年来劳动智慧的结晶之一。

    薯粉可以做出很多食物,特别是吃的时候,其乐融融,回味无穷。

    番薯粉,木薯粉,洋芋粉性质略有不同,用途也不同,做出的小吃也不同。番薯粉主要作为菜肴的佐料,溜鱼片,滑牛肉,粉蒸肉,酸辣汤等菜都少不了它,单独可以烙成粑或做蛋面食品等;木薯粉比较软糯,主要作为沙县小吃拳头产品“芋饺”的皮原料;洋芋粉比较硬,加工成粉条,是沙县小吃王中王“烧麦”的主馅料。沙县小吃能走向全国,改变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父老命运,薯粉功不可没。

    薯粉这类植物淀粉营养价值很高, 番薯、木薯、洋芋又是以长在地底的根茎为果,农药是接触不到的。因木薯性凉,胃虚者不宜贪多。

    晒干的薯粉可以存放一年,存储期是生鲜品的好几倍。我家淘得的薯粉大部分卖了换钱,余下的一点自用。奶奶和母亲根据不同的时令做出不同的小吃,比如阴历四月初一烙粑节,一大早必烙一锅的番薯粉粑粑,青黄不接的时候做出蛋面,改善味蕾;入秋后,芋子熟了,木薯粉和芋子搅在一起,白菜、猪膏渣(熬猪油剩下的渣)做陷,做成芋饺,香软可口……那时家家户户烟囱都飘着的各种香味,相同的是,大家的生活都丰富了。只是,母亲和奶奶做的那些好吃,如今都成了记忆,分外珍贵。

    薯粉的出现,使寡淡单调的风味变得丰盛多姿。著名作家汪曾祺和高晓声认为,吃东西也是文化,一个作家的口味最好杂一点,各种风味都要尝尝。他们不仅这样说了,也努力地去身体力行。

    最近,看到一位年近不惑之年的著名作家的一篇文章,其文章句是优美的。该文中有大篇幅对其母在二十二年前,为物尽其用,劳神费力地加工自产的不耐储存时令水果的描述。但半篇文章过后,其笔锋突然一转,特别是在总结其母那种殚精竭虑地与生活的不易作抗争的劳动付出时,不是心怀感恩敬意,而是嗤之以鼻。认为其母那个年代那些含辛茹苦的劳作是“不值与耗能”的,轻蔑冷漠的语气中还带着挖苦抱怨。

    从其对该果品加工工序的熟悉程度来看,该著名作家似乎是从劳动家庭中来的;从其对劳动的价值和艰辛的“最新发现”结论认识上看,其似乎又是个不知道疾苦、不食人间烟火的“坐家”。

    这让我想起晋惠帝执政时期的故事: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但“善良有爱”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糜肉?”

    作家贾平凹说,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段话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中国的作家艺术家,从来都有它传统的文人精神,这就是天下意识,担当意识。可见,担当包含着大爱,是作家艺术家的使命。

    担当,对于乡村农妇来说,就是责任。落到她们身上,行动起来就是持好家,爱护好孩子,做好手中的事,比如淘好薯粉就是一种很好的尽责方式。她们没有雄健的大笔,激扬豪迈的文采,但她们却用卑微纤瘦的肢体,顽强热情地书写展示着。

    使我们生活美好如饴,丰盛多彩的恰恰是淘薯粉等类“不值而耗能”的劳作及成果,而不是“坐家”们那些夸夸其谈华丽工整的言辞;浩荡世界,滚滚向前的动力,也恰恰来自于伫立在霜风淘薯粉的农妇等广大劳动者,而不是那些高谈阔论惊世骇俗的“坐家”们。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如今,各种媒体的文章浩瀚如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著名”作家,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看得人眼花缭乱,正伪难分。如果像淘薯粉那样,淘一淘,挤一挤,沉一沉;正与伪,良于莠,清与浊就一目了然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俞米:正与伪,良于莠,清与浊就一目了然了。/正与伪,良与莠,清与浊就一目了然了。
        虬田:@俞米 :joy:
      • 滴小迪:生活小事描写细致入微。由淘薯粉洞察世事人情,接地气的高明:+1::+1::+1:
        虬田:@滴小迪 谢谢老师,小时候做过的事
      • 齐国有个人工作室:感觉前半部分写得再精短些,把过程讲清即可,然后再进入,也许更精彩。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虬田:@齐国有个人工作室 有道理,谢谢
      • 723edf844d12:谢谢虬田老师的好文
        今天拜读你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在寿宁吃到的美食“地瓜扣”,也是红薯粉。
        那里的地瓜扣特别好吃,耐性特别强,拉老长也不断,口感特别好!
        习主席夫人彭丽媛也特别喜欢吃,她一点名,整个福建的红薯粉丝都火了!
        福建红薯粉丝耐放,我现在还放有,已经四年了。
        :smile:
        虬田:@博彩07 哦,我们是福建老乡了?谢谢你的阅读与分享!
      • 书虫一名:我们这边也有
        虬田:@书虫一名 哦:blush:
      • 嗅梅:我们这里也有这项农活,所以这些场景我很熟悉,亲切。向她们的辛勤劳动致敬!
        虬田:@嗅梅 谢谢
      • 西瓜甜甜啦:又有征文,你不写?
        西瓜甜甜啦:@西瓜甜甜99 大学舍友的,自己找去
        虬田:@西瓜甜甜99 链接发来看看
        虬田:@西瓜甜甜99 不知道呀
      • 九月流云:阅读量可以啊
        虬田:@九月流云 问问题的多
      • 云清燕:“担当包含着大爱,是作家艺术家的使命。”只有接地气的真诚的文字,才有生命力!:+1::+1:
        虬田:@云清燕 谢谢你
      • 翠竹婀娜:淘出大情怀:smile:
        虬田:@翠竹婀娜 谢谢你:blush:
      • 梦姐:我也福建,我们老家淘地瓜粉
        梦姐:@虬田 😄
        虬田:@陈心梦 哦,握个爪:blush:
      • 苏羽Loner:真钦佩您能静下心来认真写点有价值的文字,太不易。
        虬田:@苏羽Loner 谢谢欣赏,牢记文以载道之先训,只是还做不好。
      • 古树蚂蚁:好棒的,结尾也有了新的升华啊,这种升华来得自然不矫情,来得恰到好处😊
        之前放暑假想法木薯粉来做芋圆的,最后还是没有做😂有些遗憾啊
        虬田:@古树蚂蚁 谢谢你,周末愉快!
      • 石沉:我也是三明的哈哈
        大赞 ~文人气息
        虬田:@石沉 还好啊!谢谢
        石沉:@虬田 沙县小吃 名扬天下
        虬田:@石沉 握个爪:blush:
      • 断鹂:👍
      • b68d01b80263:或许,多年以后,那些文化技艺都会埋没和渐渐消失了,这是文化的悲凉,是人性的悲凉,如果可以,我呼吁大家有心的多做点文化技艺的传承者,给我们伟大的祖国留下更多物质文化和美好的事物,那是最宝贵的,现在都身在城市,看够灯红酒绿,沉于世俗里,能留住的都不要忘了,不要等到消亡了,才明白留下的珍贵
        虬田:@人生杂货铺 :+1:
      • 月儿上山了:高手,把淘薯粉的过程和场面写得详细,句字间透着情感和态度。
        现在还有人淘吗?真希望有机会看看。
        虬田:@月儿上山了 有,番薯就是红薯,这个是主力军
        月儿上山了:@虬田 有淘红薯粉吗?我喜欢吃红薯。
        虬田:@月儿上山了 有,今年的已经结束了
      • 粉凉:把最后的议论去掉就好看了
        虬田:@岁的期望 谢谢你!
      • yeehwoo:我们不叫”淘”薯粉,叫”die”薯浆。
        前些天家里才刚刚完成,自己也亲身参与,看到文章很是亲切☺在本地薯粉做出来的小吃种类也是颇多,欢迎大家到潮汕品尝
        虬田:@yeehwoo 哦:blush:
      • 冲浪小鱼儿:棒棒哒
        虬田:@冲浪小鱼儿 谢谢你:blush:
      • 简十一_:薯粉制作的工序如此复杂,致敬劳动人民,结尾一语双关,道出真谛👍
        虬田:@简十一_ 谢谢,劳动者光荣
      • 缘末:一首谱写劳苦大众的唯美赞歌。满满的正能量。超赞👏👏👏🙏🙏🙏👍👍👍
        虬田:@缘末 谢谢老师:blush:
      • 徽韵蒹葭:虬老师,当初关注您是因为您在湖畔旁的这张照片,猜着应该是您吧?一看就是特敦厚大气的好人,猜着文一定如其人,果真如此!看到这篇文就想跟您说这个😂虬大师!
        虬田:@徽韵蒹葭 好,一起忽悠: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徽韵蒹葭:@虬田 我也是农民的孩子,可是我却写不出来如此厚重,大气磅礴的文字,如果这也算
        是忽悠的话,我多想我也能达到这样忽悠的境界!敬佩您这样深沉而仁厚的情怀!
        虬田:@徽韵蒹葭 我是个农民的孩子,小时候干过这个,所以可以忽悠一下,其它不行,谢谢老师!
      • 蓝蓝的子夜爱在阳光:结尾处理很好,🌺🌺🌺🌺🌺
        虬田:@蓝蓝的子夜爱在阳光 谢谢
      • 朱春黎:从没见过淘薯粉,现在真的不太多啦,那天看个视频烧掉的粉条最后剩的全是橡胶,黑黑的😬
        朱春黎:@虬田 是真的,河南的。
        虬田:@朱春黎 那么可怕:joy:
      • 三湘涟漪:不容易呢!就比如说淘红薯粉,要弄好多红薯才能得到一点点红薯粉。☕☕
        三湘涟漪:@虬田 ☕☕☕
        虬田:@三湘涟漪 是的呢
      • 木头奶奶:老师,你写得好好!膜拜
        木头奶奶:@虬田 不当白不当。😀😀😀
        虬田:@木头奶奶 老师不敢当
        虬田:@木头奶奶 谢谢:blush:
      • 枫红云天:小时候看见大人们操作过,都忘记了,看你的文章才想起来😊
        虬田:@枫红云天 哦
      • 早的布布与茶茶或早布布:喜欢这样的文章。👫
        虬田:@早的布布与茶茶 谢谢
        早的布布与茶茶或早布布:@虬田 太客气了哈!你!互为师哈!😀
        虬田:@早的布布与茶茶 谢谢老师
      • 遇见云妮:沙县小吃,闻名全国,这个不得了,在我生活的小城,就有几家,非常好吃🌸🌸
        虬田:@遇见云妮 谢谢你的支持:blush:
      • 山青青:五体投地!🙏
        虬田:@山青青 不敢不敢:heart_eyes:
        山青青:@虬田 你才是我的老师!
        虬田:@山青青 谢谢老师:heart_eyes:
      • 青于墨:手机太卡,终于进来了
        虬田:@袁小懒 哈,辛苦了
      • 我是大饼脸:这您的文章里,我看到奶奶淘薯粉的身影。
        虬田:@我是大饼脸 :blush:
        我是大饼脸:@虬田 也欢迎你来串门哦!:smile:
        虬田:@我是大饼脸 :blush:谢谢你来!
      • 千年老妖婆:娓娓道来,文笔好细腻。
        虬田:@千年老妖婆 谢谢,新年好!
      • 小婷半清:又来学习一遍:v:
        虬田:@小婷半清 欢迎光临
      • 01acf45915af:真实,感人,以前我还帮奶奶用手磨过洋芋,不小心就把手指头的皮一块磨掉了,鲜血瞬间和磨好的洋芋糊糊融合到一起了[流泪]
        虬田:@大地之子_bcd8 师长,新年好!
      • 霖山:欣赏佳作,饱含对家乡的深情!新年开门红!:+1::apple::apple::hibiscus::hibiscus::hibiscus:
        虬田:@霖山 谢谢老师:blush:
      • 子皿悠悠:虬老师大师风范👍👍👍
        虬田:@子皿悠悠 谢谢
        子皿悠悠:@子皿悠悠 实话
        虬田:@子皿悠悠 过奖了:heart_eyes:
      • 五月的荷:和我们这里一样的哦,我小时候经常看爸妈在初冬时节在水潭边洗番薯粉,这项工作非常辛苦,对于瘦小的母亲来说需要付出很大的气力,我们这里只洗番薯粉,大都数人家都会把番薯粉制作成“龙须”,就是像米线一样的东西,只是龙须的颜色是褐色的,冬天吃火锅下在汤里很好吃哦,还可以炒着吃,香香的挺有韧性。
        虬田:@五月的荷 哦,那不错啊
      • 米那:我最爱吃薯粉。大师手法,小食物大气概
        虬田:@米那 谢谢赞赏:blush:
      • 雁南飞fly:沙县小吃
        虬田:@雁南飞fly 是的:blush:
      • 断鹂:作者饱含深情地记述了家乡人民制作薯粉的全过程,一个淘字,妥帖地展现了艰辛与不易。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坚强的高贵品质。佳作。

        从写法上看,有几个亮点尤其值得学习:
        1.环境描写,局部特写,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
        2.随处可见的对照反差(硕大的木桶和体态娇小的妇女、GDP和淘薯粉有限的价值、巨大的劳作投入和有限的收获……),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令人叹服。
        3.结尾主旨升华。

        从情怀上看:
        1.寄托了深深的怀念。
        2.对闽西北女性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令人感动!
        虬田:@断鹂 :clap:
        断鹂:👍@断鹂
        虬田:@断鹂 挺认真
      • 断鹂:向全国,改变了许多

        向全国,改变许多
        虬田:@断鹂 嗯
      • 断鹂:这两样物件有着共同的特点,有缝,利于透漏。

        这两样物件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孔,利于透漏。
        虬田:@断鹂 孔缝
        断鹂:@虬田 缝 表述不准确
        虬田:@断鹂 对一半
      • 断鹂:评不评最佳呢,这是个问题!
        虬田:@断鹂 哦,还没送礼啊!
      • 九空:以小窺大!!👍👍👍👍
        虬田:@九空 :blush:谢谢!
      • 关土:蕃薯粉加蛋做的粉条是我们永泰的特产。小时候见过奶奶用大缸制作蕃薯粉,她一辈子辛劳,确实是用她卑微纤瘦的肢体,顽强热情地书写展示着。
        写太好了。
        虬田:@关土 :blush:
        关土:@虬田 我们叫 蛋燕,比你们的好听,嘿嘿。
        虬田:@关土 番薯粉加蛋我们叫蛋面:blush:
      • 七徽:写得好,沉稳道来淘薯粉的制作过程,最后文章的立意,以小见大,慢慢升华,令人沉思~
        虬田:@七徽 谢谢老师,祝老师新年快乐!
      • 西瓜甜甜啦:新年好
        虬田:@西瓜甜甜99 新年快乐!
      • 女钢铁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东西没见过
        虬田:@女钢铁侠 是的
      • 洋芋丝丝:没图,差评
        虬田:@洋芋丝丝 :joy:
      • 米老爹:好文!开始以为就是记录淘薯粉的过程及往事,后半部分从一“作家”对劳作的鄙视引发自己的感慨,并在最后提出“淘一淘,挤一挤,沉一沉”的呼吁,立意就不知高了多少!
        米老爹:@虬田 新年好!
        虬田:@米老爹 谢谢老师,祝您新年好!
      • 翠娥Z:赞,我的家乡有红薯粉,藕粉,葛粉😄文章最后升华得很棒👍👍👍
        翠娥Z:@虬田 新年快乐😊😊
        虬田:@掏心窝子 谢谢,新年快乐!
      • 竹影飘摇:虬田老师您这是真功夫👍🌹🌹🌹
        虬田:@竹影飘摇 谢谢,新年快乐!
      • 小久英:老师写的深刻👍
        小久英:@虬田 新年快乐!😊
        虬田:@小久英 谢谢你!新年快乐!
      • 陌上红裙:这是我2018年的第一天读盆友们的第一篇文,中途有几次拍案而起叫好!
        惊讶!
        读得出,虬老师是用心写这篇关于故乡的不仅是单一的情思,还有家国情怀,错综复杂,信息量巨大,叹为观止啊叹为观止!!!
        我我我不敢写了,因为我一辈子也写不出立意这么高的文字。。。
        向虬老师学习!这是我2018年给自己定下的计划。
        虬田:@陌上红裙 :heart_eyes:
        陌上红裙:@虬田 读到那段淘薯粉的一连串的动词时,已拍案,没想到,后面峰回路转,一段一个意境,段段精彩。从沙县小吃又引古论今。。。
        我我再绕回去读三遍,服了你了,虬老师!
        虬田:@陌上红裙 拍得桌子坏了还是手痛了:heart_eyes:
      • 青于墨:很棒的结尾,叔宝刀未老
        虬田:@袁小懒 谢谢才女表扬:blush:
      • 陈金霞_2916:谢谢你能把我们父母辈的辛劳写得如此生动具体,篇末点题,给人启迪。
        虬田:@陈金霞_2916 老师,新年快乐!
      • 无尘女:我们哪里叫淀粉,和你写的差不多:clap::clap::clap::clap:
        虬田:@无尘女 应该大同小异,谢谢你,新年快乐!
      • 孟小满:新年快乐
        虬田:@孟小满 新年快乐
      • 邱Q糖:好厉害,简单的事情能写得如此生动,还能有这么深的感悟!:+1:
        虬田:@文雨秋 谢谢你!新年快乐1
      • 见伊:联系到写作真是绝了:+1::+1:
        虬田:@见伊 我终于找到一直长不胖的原因了
        见伊:@虬田 新年快乐,2018别太谦虚了,小心发胖:joy:
        虬田:@见伊 跟大家学的,新年快乐,才女!
      • 坠水:我老家也用红薯做这个!可以加工成粉条和凉粉,我小时候最喜欢吃了!
        虬田:@坠水 哦,大同小异,新年快乐!
      • 一浅疏影:先说题外话:虬老哥新年好。薯粉这个东东我们这里也有。正宗的红薯粉特别吃香,食物和佐料兼具。做法的话,确实是费时费力的一项劳动。不过每次看见沉淀在底部那片泾渭分明(白的一色雪,黄的一层金)的块状成果时,真的非常兴奋,可见付出和收获正比相关。
        好了,言归正传。这是一篇特别特别棒的文章。以环境描写过渡到季节转换,从农忙正式过渡到淘薯粉。具体来写,从原材料到加工方式,无不浸透着劳动人民的心血,反应了其勤劳和朴实的优秀品质,是值得肯定和歌颂的。故笔锋一转,作者针对某些刻意贬低的坐家们提出质疑,从劳动到写作再到做人,层层深入,深华了主题。我们常说,文章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里的高,除了题材外,还应该有精神境界,人格品质等正能量方面的弘扬和深化。结尾处,作者戏用淘红薯的方式来淘人,去芜存菁,完善世界,对题目来了个画龙点睛,时乃神来之笔。👍👏
        虬田:@晴雪凝 他评论很用心
        晴雪凝:@一浅疏影 我的妈呀,连点评都那么棒,全是高人。我又要熊吼两声了。😂
        虬田:@一浅疏影 谢谢兄弟,新年快乐!感谢你这么用心看我码的字,感谢你这么懂我!
      • 心向暖:好大气厚重的文章!:+1::+1::+1:
        虬田:@心向暖 谢谢你!
      • 就爱嗑瓜子:喜欢吃薯粉 没想到这么辛苦👍
        虬田:@就爱嗑瓜子 是不容易呀!谢谢你!
      • 沐沐周:艰苦的岁月,繁重的劳动,非亲历不能如此细腻真切。

        田园牧歌背后的心酸。

        感动!

        虬大叔写这类乡土文章,厚重朴拙,温情脉脉中暗含犀利,棒极了!
        虬田:@沐沐周 谢谢,新年快乐!
      • 究段儿:我只是为了积分而发评论。
        虬田:@究段儿 :heart_eyes:
      • 黄梅枝:🌻🌻👍👍🍎🍎☕☕
        虬田:@黄梅枝 谢谢,新年快乐!
      • 铁妩:啥也不说了,真好!
        虬田:@铁妩 谢谢老师,新年好!
      • 龙泉出鞘:好文,先收藏。慢慢品
        虬田:@牧阳的后厨 谢谢啦!
      • 龙泉出鞘:好的作家也是需要千锤百炼的,不断打磨作品,沉淀自己,方有好作品。正如这难得的薯粉。文中提及所谓的作家,不接地气的炮轰,没有从民间汲取营养,又哪来作品的丰厚?
        虬田:@牧阳的后厨 是的,新年快乐!
      • 千言物语:我最喜欢文章的结尾一段,深刻又富有哲理,超赞👍👍
        虬田:@千言物语 :blush:
        千言物语:@虬田 谢谢。同乐!
        虬田:@千言物语 谢谢你喜欢,新年快乐!
      • 南英子:新年好,虬田老师:apple::apple:
        虬田:@廷熙雅锶 新年好!
      • 小婷半清:散文大气蓬勃啊,结尾精华,最近读书都吸收啦😄
        虬田:@小婷半清 没有啊,不平而鸣一下:blush:
      • 九月流云:我们这里叫粉条,也有粉及。
        九月流云:@虬田 总这样客气。你才称得上老师。
        虬田:@九月流云 哦,谢谢老师
      • 274f2a972267:淘粉很累,工序很多。小时侯去外婆家里看见过。那时他们累得很快乐,(因为粉干后可以卖钱)我跟在他们身边玩耍着。那时太小不太懂。现在看着这篇文章勾起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虬田:@善微宪识 是的,谢谢
      • 红叶拂水:我们那边也有
        虬田:@红叶拂水 哦
      • Fannie之欧周:地瓜粉,是福建菜很重要的原料。
        虬田:@竹溪槿 是的
      • 彩缤:谢谢老师夸我们农村妇女!😄
        虬田:@彩缤 应该的,谢谢
      • 米喜:沉稳大气,一如既往,喜欢!
        虬田:@米喜 谢谢老师!
      • 暻之:新年快乐:blush:
        虬田:@暻之 谢谢
      • 不喜灰:深有体会
        虬田:@藜嫄 谢谢
      • 安之腾:真不易,于喧嚣中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虬田:@升腾的信徒 谢谢
      • 泗四坊方:收尾深思。亦是从沉淀中析出的结论。
        在皖西唯山芋洗粉,最好吃山芋甜园子、粉丝、鸡蛋拌粉的子面。
        每百斤山芋出粉13一一17斤不等,那桶里淀粉经三次漂水,做出园子是透明,又是家乡正规饭桌民俗自定的第四道菜。红、白喜子上园子敬酒,桌子多,酒没敬,园子是容许吃的,敬了酒方可伸筷子,现在更成为稀物了,但大事还是必不可少的。
        这方面我也有半截文未完,以后跟你学学步。
        新年快乐!
        晴雪凝:@泗四坊方 你们都写得太好了,看了你们的文章,我只想发出两声熊吼。😂😂😂
        虬田:@泗四坊方 新年快乐,谢谢老师的认真!向你学习!
        泗四坊方:@泗四坊方 (不)容许吃
      • 流失的青春:新年快乐🌺🌺🌺
        虬田:@流失的青春 谢谢,同乐!
      • 好风似水:北方的磨山药粉(其实是土豆粉),竟然和做薯粉有很多相同之处
        虬田:@好风似水 大同小异
      • 好风似水:一定是经典散文,鉴定完毕😆
        虬田:@好风似水 谢谢
      • db602e5a37b2:报到。
        清晨,一个孩子从未有过的自己醒来,沿着小溪,漫无目的的行去;他发现了老师的文集,于是就搬上膝来,在鸟鸣和芬芳中小大人似的阅读,阅读他的第一课;四下静悄悄,没有人声;突然小男孩又左右看了看,还是鸟鸣和芬芳,还是静悄悄没有人声,于是他大着胆子拿起笔,用初学的虔诚在老师的文上批下:有物。
        他看到了老奶奶的颤颤巍巍,看到了男人们的辛辛苦苦,也看到了自己母亲弯腰的身影,血脉一通,热乎乎的流淌,流淌的还有热泪;是的,他轻轻擦去,但就在擦去与热泪中,他又看到了祖祖辈辈劳作的身影----
        虬田:@假猫猫 谢谢你,新年快乐!
      • 春之原野:新年好!虬老师!
        虬田:@春之原野 新年快乐!
      • 小墉正:老师这淘薯🍠粉我再熟悉不过!陆丰离福建很近,很多农作物农活也基本相同,一下回到童年!那淘薯🍠粉的岁月!
        小墉正:@虬田 是的,亲切:v::sunflower::sunflower:
        虬田:@小墉正 哈,很亲切,新年快乐!
      • 六月荷清香:老师写得真仔细,好像亲身经历一样,我们湖南只有红薯粉也是这样洗的。新年快乐:tada::tada::+1::+1::+1::blush:
        六月荷清香:@何沐芝 老乡:clap::clap::coffee::coffee:
        虬田:@六月荷_e23a 这些事干过,新年快乐!
      • 6a302f979011:好大的木桶,壮观!
        虬田:@湖北兰 :blush:
      • 地球承包商:新年快乐,老乡
        虬田:@宇宙承包商 新年快乐!
      • 丁_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新年快乐!虬老师!😊😊
        虬田:@丁_香 谢谢,新年快乐!
      • 如烟语:拜读,又长知识了😊👍
        虬田:@如烟语 谢谢
      • 添一抹岚:薯粉,看到过别人制作。用它蒸肠粉,很韧很有劲道。
        那些看轻劳作的人,可以说是忘本了。谁的先辈们不曾在土地上劳动过
        虬田:@添一抹岚 是的,新年快乐
      • 落梅听雪声:拜读了
        虬田:@心有冷月如刀 谢谢
      • 晴天的天:赶紧去发表
        虬田:@晴天的天 投那个什么苑吗?
      • 梅胜雪:充满了泥土气息,又寓意美好!
        虬田:@梅胜雪 谢谢

      本文标题:淘薯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ja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