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醒来上简书,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点开简书看简书钻和简书钻排行榜也是习惯。当我今天诧异怎么名次上升了?原来是简书借我两千钻。我搞不明白,但是不是鼓励我养成了日更的习惯呢?我认为是的。

这只是我写《论习惯的培养》的一个引子,更深层的原因和动力在于:昨天媳妇儿给我发消息,儿子两天没练毛笔字了,三天不看课外书了,五天不背唐诗了,一周没有跳绳了。
面对妻子的一系列质疑,我没有着急回复,只是静静的思考。回想陪伴儿子成长的这段时间,我到底给儿子培养了什么样的习惯。哪些习惯成为了他骨子里不可缺少的?哪些习惯是他轻易就可随手放弃的。如果这些期望没有达成,我将做出哪些调整和改变。另外,我又养成了哪些雷打不动的习惯,又坚持了多久呢?
首先我得出一个结论:当自己没有做到习惯养成的时候凭什么要求一个七岁的孩子做到呢?当我们自己没有好的方法和策略将好习惯养成的时候又如何实现对孩子的引领呢?经过这连续的自我反问,我瞬间释然了,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迅速回复了媳妇:“媳妇儿,你别管了,交给我来处理吧”。
其次,我思考了自己的过往人生,只有兴趣爱好和所从事的习惯匹配的时候,我才能更好的做到坚持,雷打不动的坚持。例如,我喜欢读书和写作,在简书钻的刺激下坚持日更五个月。例如,我喜欢早起,晨练和打坐,已经坚持了近三百天。我想要表达的是,坚持一件事情一段时间很容易,难得是长期坚持。我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成长,日复一日的坚持。
再次,我思考如何培养孩子习惯的方法。不用培养就是最好的培养,陪着他一起去做就好了。想让孩子背古诗,父母一起陪着背;想让孩子练毛笔字,父母一起陪着练;想让孩子去跳绳,父母一起陪着跳。就是这样简单的共情陪伴,孩子一定会大有改变。

最后,我昨天晚上尝试了,儿子很平心静气的和我一起练毛笔字,很欣然接受的和他妈妈背古诗,再在过程中加以鼓励,效果出奇的好。媳妇儿偷偷向我竖起大拇指,会心的一笑。在习惯培养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只能不停的摸索和实践。但我认为,我们迈出了第一步,一切从自身找原因,一切都是我的因。
不再纠结对与错,不再质疑好与坏,不再攀比多与少,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至于孩子,就是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