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和一位姐妹园园长交流,由于急事她回复单位姐妹发来的信息。就在她打开微信的那一刻,无意间的一撇,我看见了她微信里的许多班级群。姐妹园园长大抵猜出我的疑虑,随口便说“我加入园内每个班级群,是想看看班级动态,看看老师们的家园工作。但我一般不说话,只是默默关注,有什么问题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并给予很好的处理……”
关于校(园)长加入学校班级群这样的案例,我在相关书籍中看到过,也在外出培训时听到过个别园长的经验介绍。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没有借鉴。原因是我感觉校园长加入班级群,是不是有监督老师、家长动态的“嫌疑”?会不会让老师在做家长工作时产生一些顾虑?
当我和姐妹园园长交流后,她给我讲了一些她一直加入班级群的好处时,并适时处理一些棘手问题,能更好的提升家园工作质量……听了她的一些经验做法,又结合我在书上看到的、培训中听到的案例时,我发现自己对这个做法顾虑太多,没有实际行动,就无端地排斥一个有助于提升家园工作的好方法。
01.
前日,和班主任建英交流家园工作时,她对自己家园工作的成效颇有信心,还讲了许多感人的事例,比如某某家长像蜘蛛侠一样吊在教室窗外,帮她们擦干净了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无法擦上的玻璃,某某家长在班级群里正能量满满......讲到感动处眉飞色舞,感慨万千。我看到了她用心工作、用心引领家长同步前行的好举措。
她说“我拉您进群,感受一下我们班的氛围!”
“嗯,可以!”
只见她轻轻一点手机微信,一个简单的动作,我的微信就收到了信息。我也一个简单动作----轻轻点击了一下分享来的名片,便进了大一班的班级群。
当我进入大一班班级群时,被一股暖暖的“热气”扑面而来,被老师们真诚的与家长相处、一心为了孩子的发展而脚踏实地工作的状态而深深感动。
每天晚上,班级群里就热闹起来,有孩子做手工的视频,有家长发家教的好文,有老师们肯定家长做法的鼓励语,更有在园期间孩子们活动、游戏、生活和学习的精彩瞬间。
这样融洽的家园气氛我没有亲身体验过,这样和谐的家园携进我没有感受过。网络间的交流质量原来也决定现实中面对面沟通的质量。
我应该加入这样的群体中,去了解更多“接地气”的教育事例。
后来的几天,各班班主任得知我愿意加入各班群的消息时,都都纷纷邀请我进群。我也是同样的感受到了各班级群中家长的热情。我也更多看到了老师们在课余和家长们交流沟通的情景。
每到周末有提醒孩子们注意卫生清洁的小信息,有总结班级一周工作的小帖子,有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小提示,有肯定孩子进步的小视频......每每看到这些,我总情不自禁地给班级老师一个点赞的表情图。
02.
初雪那天,孩子们玩完之后,接到了城市执法局的提示,要将各单位庭院、门前、大卫生区域的积雪扫干净,以防路滑发生安全事故。当天下午正好生活老师外出培训,班里只有两位老师,再加上又要开晚餐了。
没人扫雪怎么办?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班级群里就有家长询问老师了。“对,发挥家长资源!”没过多时,各班群里就热闹起来了,有家长就主动带头来园扫雪。
半小时后,各班卫生区域就出现了许多家长的身影,他们扫的扫,拉的拉,没多时,就将各个区域的积雪扫干净、拉干净,地面又出现了“绿色”的草坪。
那一刻,不由分感慨,家长真是我们携手的好朋友,家长真是我们工作中最好的资源。
有如此给力的家长,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孩子教育好,没有理由不用心做好每一件利于孩子发展的各项工作。
03.
故事会召开前夕,班级群中天天晒孩子在家讲故事的视频、照片,老师还不时地给与指导。故事会当天,我有事外出,到中午回家,看到各个班级群“热闹非凡”。我一一打开欣赏,发现老师们用音乐积木布置了舞台,用气球、彩带装扮了教室,家长们自发地来帮忙,把教室布置的温馨而有仪式感。
孩子们开讲时,老师们又挨个把孩子们讲述现场录制下来发到群里,让家长在网络中“亲临”孩子讲故事的镜头,各个激动万分,点赞的、拍手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我也被各班“热闹”的现场感染的直“拍手”。
午睡时,我就在想,如果没加入各班级群,今天外出,是感受不到各班故事会的精彩现场的,也看不到每个孩子留下的可爱镜头。当然,更看不到老师们主动工作、一心为了孩子而想方设法营造孩子们乐于表达的语言环境,让班级故事会有仪式感,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体验了仪式感。
我庆幸,加入班级群,让我了解到更多老师们科学的工作方法,看到了各班老师与家长们融洽的朋友式关系,真真切切感受了“接地气”的人文教育。
加入班级群后,我发现了“接地气”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