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PIXIU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1775 -1817)的代表作。21岁时,她创作了第一部小说《最初的印象》,投稿被拒,经反复修改更名为《傲慢与偏见》,等正式出版时作家已经38岁。然而,4年后她不幸病逝,年仅42岁。
奥斯汀去逝18年后,马克•吐温出生。他成名后曾刻薄地说:“一个图书馆里只要不收简•奥斯汀的小说,就是非常好的图书馆。”
奥斯汀去逝31年后,小说《简爱》的作者夏洛特•勃朗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奥斯汀小姐呢?我真是想不通……反正我肯定不喜欢和她笔下的先生、女士们一起生活在那些漂亮却拘束的大宅里。你听了这些话也许会生气,但我愿意冒这个险。”
奥斯汀去逝44年后,远在大洋彼岸的爱默生(美国文学家)说:“在我看来,奥斯汀那些小说格调低俗,缺乏新意,囿于英国社会可悲的陈规陋习,毫无天分和智慧,见识也很浅薄。”
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奥斯汀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声名鹊起。她一生写了6部小说,个个堪称上乘之作。如今,在英国人最喜爱的百部文学作品中,《傲慢与偏见》位列第二,毛姆甚至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同样独树一帜,成为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经典。可惜,得到这样的认可时,这位终生未婚并热爱写作的女作家已经告别人间200年。
她活着的时候,幸好没有听到这些严酷的诋毁声,否则会多么伤心。同样,她死后也不曾料到,自己会成为世界文坛上一位令人瞩目的作家。如果她得知,当初那些非议在时光面前如过眼云烟,又该会多么高兴!
也许,傲慢与偏见是人类与人俱来的一个通病;真实与浮华,这两样东西,前者往往不被人看重,后者却太容易蒙蔽世人的双眼,而时间的伟大,就在于它可消弥这种傲慢与偏见,见证世间的一切真实与浮华。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最受欢迎的作品,主要讲述了19世纪初期,英国的乡绅之女伊丽莎白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故事。为了更好地欣赏这部小说,让我们先从故事的情节说起。
(一)内瑟菲德庄园的来宾
英国中部,哈德福郡,朗博恩村,本内特夫妇家有5个女儿,个个长得貌美如花,婷婷玉立,到了芳心涌动、成年待嫁的年龄。
按理说,这5朵金花在当地都是数一数二,无人能及的,何愁嫁不出去?但在本内特太太眼里,却并非如此。因为家族的遗嘱里有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她们家的财产将来都要由丈夫的一位表外甥继承。也就是说,自己亲生的5个女儿根本没有份。一旦他们老两口去世,女儿们就要被人家赶出家门,失去生活保障。因此,女儿们一天不嫁出去,她的心结就解不开。
一天晚上,本内特太太又开始絮叨起来。“本内特先生-我亲爱的丈夫,听说有位绅士租下了内瑟菲德庄园。这位萧洒、有钱的年轻人叫宾利先生,有十万镑的遗产。求求您快去拜访新来的邻居吧,只有我们家先去,人家才会回访。家里的男人们先去,我这妇人才能带着女儿们出场。你再不抓紧去,我担心卢卡斯爵士就要捷足先登了。卢卡斯小姐(夏洛蒂)已经27岁啦,为了他的大女儿,他一定会抢先去的。哦,不,不要指望郎格太太的介绍,我不相信她肯这么做,她自己还有两个亲侄女。郎格太太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瞧不起她!”
紧接着,这位母亲又摆出了那套至理名言。“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宾利先生,令人羡慕的富家之弟,一想到他就是女儿们的理所应得到的一笔财产,我就兴奋。不管他相中5个中的哪一个,我都……”
第二天,本内特先生去了3英里外的内瑟菲德庄园。很快,宾利先生作了回访,并邀请她们来参加下周的舞会。
客人刚走,本内特太太就乐开了花。“哦,太好了,舞会,我们全去!女儿们,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发觉,刚才,宾利先生有好几次盯着我们的简出神,我相信,我们的大女儿已经属于他啦。简,妈妈为你有这么好的福分感到幸福!我有点忘了,和他一起来的那个朋友,叫什么来着?哦,叫达西,对达西先生。虽然他更富有,我可不喜欢,他那么傲慢又无礼,一点儿也不真诚。假如我的5个女儿要嫁人,都不能嫁他。他可比不上宾利先生,没有人家那么性情温和,彬彬有礼,让人喜爱。”
这次初见,5个女儿像她们的母亲一样,都对宾利先生印象极好,对达西先生存有偏见。尤其是二女儿(伊丽莎白)更是看不惯他那股傲慢劲儿。
舞会很快到来,本内特家的小姐们全部到场,村里其他急于嫁人的姑娘们也一个不缺,这让本内特太太很不高兴。不过,她的眼睛可一刻也没有歇着,看到宾利先生把新租下的庄园打理的井井有条,很有品味,让她更觉欣喜,仿佛这位绅士已经是她的女婿啦。这可不是瞎说,“你看,舞会上男士少,女士多。他竟和简跳了4场舞,我们的大女儿是受邀最多的一个姑娘。”
舞会上,达西先生仍然那么傲慢,很少说话,也没主动邀请哪个姑娘跳舞。伊丽莎白没有跳舞,还有个小插曲。他想献殷勤又不知道怎么办,曾邀请过伊丽莎白,但她拒绝了。“谁让他请我跳的是那种趣味低俗的苏格兰舞(乡土舞),分明是瞧不起人,有钱有势就可以蔑视人吗?”
回家后,简私下告诉妹妹伊丽莎白,她和宾利先生很投缘。几天后,简就受到邀请,再次来到内瑟菲德庄园作客。没想到,她因突发感冒而无法回家,不得不在人家那里小住了半个月。
期间,简一直想早点回家。她的妈妈却坚决不让人去接回,认为这是让女儿和宾利先生感情升温的最好机会。事实也确实如此,二人朝夕相处,感情火热。 为了照顾生病的姐姐,伊丽莎白赶过去作伴,同样受到热情招待。但是有一点,伊丽莎白怎么也不理解,宾利先生为什么要把一身傲气的达西先生当好友,还对他言听计从呢?很快,她发现,宾利小姐在追求达西先生,甚至看管着不让他和伊丽莎白单独在一起。
不久,本内特太太逢人便夸,她的大女儿已经攀上一门好亲事。然而,事情发生了大转折。一天,宾利先生回到伦敦,没有返回。随后,他的妹妹和朋友均不辞而别,离开了朗博恩村。他们还会回到内瑟菲德庄园吗?几个月过去,没有任何消息。
难道到手的鸭子飞了?本内特太太说什么也不相信。“我相信,简迟早会把他吸引回来的!”说这话时,她心里又没有底气。
(二)亨斯福德教区的来信
本内特先生的表外甥叫威廉•柯林斯,25岁,他也是将来要继承这个家庭的财产的小伙子。他经一位有权势的夫人提拔,刚刚担任了亨斯福德教区的牧师。如今,工作安定,生活稳定,事业蒸蒸日上,单缺一位贤妻。于是,本内特先生收到了表外甥的一封求婚信。
“亲爱的长者:以前你与先父之间曾有些芥蒂,这一直使我感到不安。自先父不幸弃世以来,我常常想到应该弥补这个裂痕;但我一时犹豫,没有这样做,怕的是先父生前既然对阁下唯恐仇视不及,而我今天却要来与阁下修好,这未免有辱先人。不过,目前我对此事已经拿定主张,因为我已在复活节那天受了圣职。……以一个教士的身份来说,我觉得我有责任尽我之所及,使家家户户得以敦穆亲谊,促进友好。因此,我自信这番好意定会受到你的重视,而有关我继承朗博恩产权一事,你也可不必介意。请接受我献上的这一枚橄榄枝。我这样侵犯了诸位令媛的利益,真是深感不安,万分抱歉,但请你放心,我极愿给她们一切可能的补偿,此事容待以后详谈。如果你不反对我踵门拜候,我建议于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一,四点钟前来拜谒,甚或在府上叨扰至下星期六为止。”
很快,柯林斯先生来了。在5个表妹里,他一眼就相中了伊丽莎白。本内特太太自是喜不胜收,觉得无论哪个女儿嫁了这位表哥,家里的财产即可保住,女儿们也能找到可心的归宿,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情。然而,伊丽莎白竟拒绝了求婚。
这份好意受到伤害后,柯林斯先生转而把爱情的橄榄枝投向了邻居卢卡斯小姐。一周后,二人便火速结婚。对此,本内特太太好不自在,觉得送上门的幸福不要,反而拱手让给了别人,真是可惜。伊丽莎白并没有觉得失去什么,只是对好友这么快嫁人感到十分惊奇。本内特先生觉得,“别的女儿都糊涂,只有伊丽莎白最聪明!”
(三)梅里顿的军官们
在为人做事上,简和伊丽莎白比较谨慎自持。本内特家的三女儿(玛丽)也算守份,她每天钻在书里,不问世事,也不大出门。然而,最小的两个女儿却不安份,经常往1英里外的梅里顿跑。与其说这是为了去姨妈家串门,不如说因为那里来了一批驻扎的军官。
本内特太太的妹妹一家住在梅里顿,她的丈夫(菲利普斯先生)是位律师。夫妇俩一直希望5个外甥女能嫁户好人家,他们乐意把军官们请到家里,为外甥女们创造条件。
凯瑟琳(四女儿)和莉迪亚(五女儿),同样长得水灵标致,更充满了少女的热情。很快,她们身边就有了许多军官朋友,比如福斯特上校夫妇、卡斯特上尉、丹尼先生、魏肯先生。唱歌,跳舞,欢闹,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 对此,伊丽莎白有点不放心,告诫父亲说:“应该管管两个小妹妹,不要再出去丢人现眼。”本内特先生却不以为然,觉得让她们常往梅里顿跑,有利于婚姻和前程!
有一天,伊丽莎白也去了姨妈家,见到了风度翩翩的魏肯军官,第一次见面就心生好感。二人聊的很投机,大有一见如故之感。伊丽莎白想试着替姐姐打听一下宾利先生在伦敦的情况,魏肯先生说,他不认识宾利先生,倒是对从小一起长大的达西先生很熟,但对他有些成见。因为他的父亲曾经帮过达西的父亲。后者去逝时,为了感恩,给魏肯先生留下1000英镑,还答应让他将来在教区任职,但达西先生高傲无情,并没有兑现他父亲的遗言。为此,他才入了伍,如今他不愿和达西先生来往,达西先生也怕见到他。
对魏肯先生的不幸遭遇,伊丽莎白感到十分同情,同时这也验证了她对达西先生的印象,对他的偏见和憎恶进一步加深。
从此,魏肯先生在伊丽莎白心里留下了奇妙感。那真是一场记忆犹新的谈话!他越说话,越显得英俊,穿着打扮也格外用心。回家之后,她满脑子都是他的形象,梦里都在盼着跟他再见面,甚至一起跳舞。一句话,魏肯先生似乎就是伊丽莎白心仪的偶像,没钱没背景,但他真诚朴实,一点也不做作和傲慢。她有点动心,不是吗?
(四)罗斯辛庄园的秘密
自从宾利先生离开后,简的心情并不好。本内特太太的弟弟(加德纳先生)住在伦敦,简决定去舅舅家散散心,但她会在伦敦见到宾利先生吗?宾利小姐一直没有来信,难道宾利先生已经不爱她,才回到了伦敦?
梅里顿的军官们真有吸引力,凯瑟琳和莉迪亚继续整天往那里跑。她们的父母认为,假如两个小女儿能够巧遇一个年轻、帅气、家庭条件不错的军官,这才是她们的一份姻缘和福气。
伊丽莎白要去亨斯福德教区的表哥家了。她是陪着玛丽亚(夏洛蒂的妹妹)去看望出嫁后的夏洛蒂•卢卡斯小姐,前行的还有她们的父亲卢卡斯爵士。
婚后,两位小夫妻的日子过得十分满意。看到客人们,柯林斯先生的热情劲儿倍增。“伊丽莎白表妹,虽然我们的房子不大,但客厅、厨房、书房、花园、围栏,应有尽有。我爱夏洛蒂,她也爱我,看看我们的小日子过得多么舒适惬意!听说你们要来,我们备了最好的饭菜。一会儿,我要领你参观一下房子周围的景致。当然,要是跟罗斯辛庄园比起来,我们的只能算个窝!凯瑟琳•德伯格夫人的庄园才叫豪宅。表妹,她是我的恩主,我如今能在教区任职,全赖着人家的好心施恩。吃过饭,我们就去见识见识。不过,听说我这边来了客人,她肯定会主动邀请我们去的,我相信会这样……”
柯林斯先生喋喋不休,似乎在故意暗示:“伊丽莎白表妹,当初你没有嫁给我,该是多么大的损失!”然而,伊丽莎白感到,夏洛蒂的婚姻并非真正幸福,因为她除了操持家务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修整花园和蓄养家禽上,这比丈夫给她带来的幸福感和魅力还要大。
大家正说话的当儿,德伯格小姐(凯瑟琳•德伯格夫人的女儿)来了,她邀请客人们晚上到罗斯辛庄园就餐。这位金贵的小姐又瘦又小,连院门都没进,在大门口通报邀请后就坐马车离开了。因为人家地位高,不愿意屈尊下车、进屋,她们一向如此,所以柯林斯先生并不觉得失礼。紧接着,他的得意劲儿又来了。“感谢伟大的主,我刚才怎么说的,夫人肯定会主动邀请我们。这不,马上就应验了。我们快准备准备,人家是从来不喜欢等客的。说实话,我们一家和夫人处的非常好,得了许多好处,我的前程全赖着人家呢,她有一颗高贵而仁慈的心……”
罗斯辛庄园的豪华气派自不必多说,丰盛的晚餐也不必多说。但女主人的霸道劲儿、强横又不讲理的风格,与伊丽莎白没来之前的猜想毫无分别。听听伊丽莎白的表哥是如何赞美这位女施主的,“只要哪一个佃户不驯服、不知足或穷得活不下去,她就亲自出马到村子里去调解纠纷,压制怨言,直至把他们骂得恢复太平与富足!”
隔天,伊丽莎白见到了一个没有想到的人。他就是达西先生。原来,凯瑟琳•德伯格夫人是他的姨妈。她希望达西先生和自己的女儿喜结连理,实现家族财富强者恒强的联姻。
很快,达西先生就来到了柯林斯先生家,他是来看望客人们,还是只为见伊丽莎白?没人知道。第二天,伊丽莎白正在林间散步,再次遇见了达西先生;晚饭后,他又到了。他来干什么呢?只是静静地呆着,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这让伊丽莎白十分纳闷。
终于,只有他们二人在一起的一个晚上,达西先生突然开了口:“伊丽莎白,嫁给我吧。其实,我一直是爱你的!自从在朗博恩村第一次见到你,我就深深地爱上了你。伊丽莎白,你同意吗?快告诉我答案?”说这些时,他情绪激动而热烈,如久压的火山急欲喷发。
伊丽莎白当时惊诧不已。“哦!不,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先生,我感激你的挣扎,但我非常遗憾,给你的只有痛苦。我相信,你心中阶级的门槛会帮助你克服痛苦。”
想到他第一次出现就让人不舒服,想到他千万百计拆散姐姐的幸福,想到魏肯先生告诉的那些事,伊丽莎白就气不打一处来。“达西先生,老实说,我从没有想过去爱你,也从没有想过你会爱上我!如今你的要求太无礼了。别忘了,是你和宾利小姐想办法拆散了我姐姐的幸福,如今她也在伦敦,但你们不让宾利先生知道,不想让他们见面。我知道,我们家没那么富有,家人又那么俗气,缺乏教养,因此就没有资格高攀这门亲!还有,别忘了是你断了魏肯先生的前程,你没有兑现你父亲的遗言,你无情;别忘了,你还十分傲慢,打第一次见到你,大家就不喜欢你,我更是看不惯你的傲慢与无礼。先生,我没有嘲笑你,如果说我是在拒绝,这就是我的回复……”
那是一个阴沉的雨天的黄昏。她浑身颤抖,恨不能把心里全部的不甘道尽。达西先生双拳紧握,满脸羞亏,他没有想到以自己财富和身份获得这位少女的倾慕,本来以为稳操胜券,却会遭到如此的结果。
“亲爱的伊丽莎白,有偏见可以,但你不知道事实的真相。你错怪了我,你没有理解我的心!说实话,你才是一个不通情理的姑娘!”说完,他气愤地逃开了。
(五)彭贝利庄园的惊喜
第二天,伊丽莎白离开表哥家时,收到了达西先生的一封信。
“伊丽莎白:不管你对我怎样,有几件事情我必须向你解释清楚。一、关于魏肯先生的家事。他的父亲是我们的管家,给了我们多年的帮助和照管。为感谢这份情意,我的父亲一直把魏肯先生当干儿子看待。他去逝时,提出两个安排:首先是留给魏肯先生1000英镑的遗产。其次,答应有机会时让他在教区当一名牧师。后来,他承认自己不愿意当牧师,于是作为交换与补偿,我另外付给他3000英镑。我兑现了父亲当初的诺言,不信,你可以打听一下这些事。二、关于魏肯先生的人品。有一点你不知道,他终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表面装的像个绅士,本质让人心痛。他曾经诱骗我的妹妹(乔治安娜)私奔,幸好我及时挽回了局面。我本不应该告诉你这桩家族的丑事,也不该侮辱魏肯先生的名声。毫无疑问,他的目标是冲着我妹妹那3万英镑的财产来的,可她那时只有15岁呀!三、关于拆散你姐姐和宾利先生的幸福。我承认是我和宾利小姐的主意,我要为我的朋友负责任。当然,我为昨天的气愤道歉,伊丽莎白,我不应该对那么生气,但上面的这些事实我一定要让你知道。”
伊丽莎白先是感到喜悦,觉得拒绝达西先生是一种胜利。可过了不久,她反复回味这封信,觉得对达西的偏见少了许多。
她知道,拆散姐姐的姻缘,与宾利小姐有很大的关系。她希望自己的哥哥娶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小姐,一来可以让两家“增加财产、提高地位”,二来亲上加亲,可以此促成她自己与达西的婚事,她一直在追求他……这就是宾利小姐的算盘。
她仔细回想了当初魏肯的一言一行后,认为达西先生说的不无道理。魏肯的人品确实值得怀疑,全怪自己不了解事实,偏信了魏肯之言。初次印象太不可靠了,而偏见又比无知更可怕。当初,自己之所以会对魏肯先生有好感,完全是虚荣心在作怪。对达西先生本人,她又不知道如何完整地看待。反正,不想再见到他。
数月后,加德纳先生(本内特太太的弟弟)邀请伊丽莎白到舅舅家渡假。听说,他们还要去伦敦外的兰顿去参观,兰顿可是达西和魏肯的家乡啊!去吗?万一遇到达西先生怎么办?
她去了,因为她派仆人先去打听了一下,达西先生并不在家。来到兰顿,必要参观彭贝利庄园。庄园位于一片幽深的山峦里,一条小河蜿蜒穿过,豪华的庄园就建在小河边。四周环境雅致,宁静悠然,可钓鱼,可赏景,更可漫步其间。庄园内部同样格调优雅,从女仆的口中,伊丽莎白得知,魏肯确实如达西所言,并非是表面装的那样,他辜负了达西一家的好心,不属可亲可敬之人。倒是达西先生为人耿直,有内涵和责任心,受到仆人的交口称赞。
伊丽莎白不禁想到了那场拒爱。“自己不是一直想嫁户好人家吗?假如我同意了,不就成了彭贝利庄园的女主人?……哦!应该和舅舅、舅妈早点离开了,万一达西先生回来,看到我在这里……”
在世间,你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往往无法阻挡;越不想见的人,偏偏躲不过。达西先生驾着马车回来了,伊丽莎白被堵了个正着。她的舅舅和舅妈并不知道,自己的外甥女和这位阔绰的富家之弟竟然相识。
他们没能离开,而是被邀请就餐,钓鱼,散步,多呆几天。达西先生变了,过去傲慢无礼的神态完全不见了踪影,居高临下变成了彬彬有礼,以自我中心变成了主动热情,还很会照顾人,尤其会照顾伊丽莎白。他对客人这么热情得体,究竟为了什么?他还恋着她吗?伊丽莎白不知道。不过,这次意外的相遇,让她深受感动。
就在这个姑娘一边羡慕着对方的财富,一边又心绪不宁、惊㤞于达西先生前后变化判若两人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此刻的宁静。
(六)朗博恩村的传言
莉迪亚跟一个男人私奔了。莉迪亚就是伊丽莎白最小的妹妹,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魏肯。
家里的来信说的明白,“莉迪亚早就爱上了魏肯先生,除了凯瑟琳之外,家人谁也不知道。听说,魏肯欠下不少赌债,带着莉迪亚离开了梅里顿,至于去了哪里?还是个未知数。有人说,他们去了伦敦。福斯特上校已经派人去追寻自己的下属。”
听到消息后,伊丽莎白的第一反应是,太丢人啦!这让她们四个姐妹如何面对他人、如何有个体面的归宿?家风不好,今后还有谁敢来结亲?
本内特太太并不觉得如此,“我的莉迪亚总算找到一个郎君,怎么能私奔呢?应该早点回家来,妈妈要帮你订结婚的礼服、彩球、种种需要的东西。又要忙一阵子了,终于有一个女儿出嫁喽!”这位可怜的母亲并不知道魏肯是什么样的人,全怪伊丽莎白此前没有告诉过家人。
本内特先生心急如焚,马上驾车,起程,奔向伦敦。他想起了二女儿曾经的告诫,“应该管管两个小妹妹,不要让她们老往梅里顿跑,跟那些军官混在一起。唉!如今,小女儿做出丢人现眼的事,家长的脸如何能挂住!”
伊丽莎白急匆匆从彭贝利庄园回家。离开前,把这件事告诉了达西先生,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这种丑事告诉一个外人。加德纳夫妇觉得事关重大,直奔伦敦,试图与本内特先生会合。
10多天后,本内特先生垂头丧气地回到家,病了,事情全权委托给了加德纳先生。一个月后,加德纳先生来信说,已经找到这对年轻人。不久,由舅舅作主,二人在伦敦办了结婚手续,不日新郎新娘就要回家探望。
这桩丑事总算有了好结果,为本内特家挽回了面子。如果魏肯不愿意结婚,事情将无法收场,因为魏肯并没想过结婚的事,完全是莉迪亚一厢情愿,愿意跟着对方。对此,本内特太太未觉丢脸,反倒是逢人便说,“我家最小的女儿嫁到了伦敦!”
不久,达西先生带着好友宾利先生来到了朗博恩村。简和宾利先生重归于好,他整天守在本内特家,直至很晚才回到内瑟菲德庄园。一吃过晚饭,本内特太太的机灵劲儿便上来了。“老头子,该上楼了;凯瑟琳,到厨房来,妈妈有事找你;伊丽莎白,快到我房间等着,我有话和你说……。”很明显,她在为一对热恋的情人创造条件。这次,到手的鸭子可绝对不能再让它飞了!
她还是瞧不上达西先生,对他的热情劲儿、问寒问暖劲儿、让这送那劲儿、亲热体贴劲儿,分明与对她铁定的大女婿差之千里。如今,莉迪亚和简,这两个女儿的婚姻落了地,剩下的3个,还是老话:“嫁谁也不该嫁给傲慢无礼的达西先生!”这一点,连伊丽莎白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本内特先生在盘算着一件事,为了小女儿的婚礼,她的舅舅搭了至少数万英镑的费用。自己拿什么去还人家呀?又该如何去报答人家把这种事处理的如此妥当?假如没有挽回局面,该怎么办!
这件事的处理过程,只有加德纳先生最清楚。找到私奔的一对青年,逼迫魏肯娶莉迪亚为妻、付清了魏肯至少1000英镑以上的赌债,还留下一笔为他买军衔的钱作安抚,另给莉迪亚本人1000英镑作生活费,都不是他这个舅舅所为,而是另有一个人独立承担的。他是谁?他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对方要求严格保密。
宾利先生和达西先生走后不久,凯瑟琳•德伯格夫人就知道了信儿。有一天,她突然出现在朗博恩村。她谁也不见,也不进家门,只想找个地方单独见见伊丽莎白。
在村头,凯瑟琳•德伯格夫人大发雷霆。“伊丽莎白,你太不像话啦!没有想到你会这样!我告诉你,不要以为你能把达西先生撬到手,他和我女儿从小就订了婚,这是我们门当户对、家族联姻的约定。达西有义务、有责任这样做。你不要再来破坏它!听说,你姐姐已经把宾利先生弄到了手,也不瞧瞧你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听说,还有个私奔的女儿……”
“尊敬的德伯格夫人,请您不要侮辱别人!宾利先生和我姐姐是真爱,请问德伯格小姐和达西先生有相爱的迹象吗?我可以百分之百地说,没有,除非……另外,我郑重地通知您,我就是爱着达西先生,你休想把我们拆散。他还向我求过婚呢,他爱我,我也爱他,你能怎么样!”伊丽莎白毫不示弱。
本内特太太跑出家门,大老远向这位尊贵的夫人喊着。“亲爱的德伯格夫人,您能光临寒舍,我们不甚荣幸。快请到家来坐坐!难道您为我们的女儿伊丽莎白送来了什么好消息?”
德伯格夫人没有说一句话,转身上了马车。车子飞快离开,马蹄声和车铃声混杂一起,响的厉害,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原来,这位霸道的夫人亲自光临,是为了扼杀伊丽莎白与她的外甥达西攀亲。
伊丽莎白哭了。她一直认为,婚姻的实质无非是金钱的交易、门第与利益的结合,假如婚姻没有爱情作基础,她宁愿放弃。然而,世间又有多少婚姻由真爱作主,又有多少真爱被葬送在婚姻的坟墓里?金钱、门第和利益的权衡,它们一同筑起了真爱冲不破的铜墙铁壁……
这个理性聪颖的姑娘有生以来,第一次哭的如此悲伤心痛。她因何而哭,为谁而哭?只有老天知道!
上面就是小说《傲慢与偏见》讨论的爱情故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作家简•奥斯汀的一生。
(七)花开花落42载
简•奥斯汀(1775-1817)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她仅活了42岁。
1796年,21岁的奥斯汀情窦初开,遇到了爱尔兰青年律师勒弗罗伊,二人一见钟情。然而,家人希望女儿嫁一个拥有经济实力的丈夫,而她偏偏爱上了一个穷小子。当时,男方家是一个拥有6个孩子的家庭,他们也想与一个富贵之家联姻。无奈之下,这位小伙子返回了爱尔兰。从此,两人恋人再未相见。据说,后来勒弗罗伊真的如家人所愿,娶了一位大家闺秀,通过努力拼博,最后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之恋”。从这一点看,奥斯汀少女时代,眼光就绝非短浅平庸。
初恋失败后,她遇到一位将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求婚,她作了拒绝,理由很明确:她不爱他。奥斯汀生活的年代,婚姻要由父母作主,且要考虑家庭门第、阶级地位,但奥斯汀坚持认为,没有感情的婚姻不是她所要的。也许,初恋是单纯的,却是真爱最神圣的形态,因为它还没被任何功利的色彩凃抹。最后,她选择了终身不嫁,把所有未了之情注入了文学创作。
就在失恋那一年,她创作了第一部小说《最初的印象》,投稿后被拒。紧接着,她又开始撰写《埃莉诺与玛丽安》、《诺桑觉寺》。直至38岁时,《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修改并更名为《理智与情感》,才双双出版。
奥斯汀活着的时候,作品并未被广泛认可。有数据为证,“论销量,她最畅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才售出1750册,而早在1749年,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便卖掉10000册;论稿酬,她的前四部小说共带来约630英镑的收入,而安•拉德克利夫仅凭一部《意大利人》便进账800英镑;论反响,《理智与情感》只有两篇评论,《傲慢与偏见》三篇,《曼斯菲尔庄园》零篇,《爱玛》倒是有十篇,但两篇是德语的,还有一篇是出版商嘱咐著名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撰写的软文。”
有人说,“经典的确立,往往不在于幸运地得到了多少赞誉,而在于成功地抵御了多少求全责备的诋毁。”早期,奥斯汀作品不但没有受到热烈的追捧,反而差评不断。直至作家逝世50年后,对她的小说研究才越来越多。近200年后,奥斯汀才在争议和诋毁中声名鹊起。
1995年(作家已逝世178年),BBC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傲慢与偏见》,一下子在英国造成轰动,形成全球性的“奥斯汀狂热”。之后,其它作品也被一部接一部地重拍成电影,受到世人瞩目。
2000年,BBC举办了“千年作家评选”活动,结果奥斯汀紧随莎士比亚之后,排名第二。而且,她是前十位里唯一的女性作家。
2013年,《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之际,英国专门发行了奥斯汀纪念邮票,她的头像还被印在了新版10英镑的纸币上,以此向这位英年早逝、被误解长达200年的女作家致敬。
从花开到花落,她的生命只有42个春秋,但作品的芳华却永驻人间;她有过情窦初开的一刻,也有过长久的独身岁月;她曾经为之悲伤过,但她从不悲观,而是以一颗甜淡洒脱、平和宁静的心态,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成果。经过身后长达200年的时间检验,如今奥斯汀这个名字和她的作品一样,越来越多熠熠生辉,她用她的文字、聪明与智慧照亮了整个世界。
如果您想更为细致地了解作家的一生,可以看看电影《成为简•奥斯汀》。奥斯汀的伟大之处在哪里?有网友评价的极好。“当时的英国乡村,美丽而甜静,还未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那个时候,如果一个姑娘出嫁仅仅是为了得到爱情,会被人当作笑话。而年轻的简•奥斯汀是有机会嫁入贵族阶级的,可是她没有。或许,正是她的那种相信爱情的理念、追求爱情的独立精神,才使她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取得如此重要的地位。”
(八)小说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叙事漏水不露,用词无可挑剔。读小说时,仿佛在观摩一件精雕细琢的藏品,处处让人感到舒适得体、赏心悦目,这是作品最大的特点。
如果说法国作家福楼拜为了追求一种理想的文体,在语言垂练上极为苛刻,“不允许自己在小说的同一页上两次使用同一个词”,那么奥斯汀同样不逊色,她自称自己的文字是在“两寸象牙上精雕细琢。”我想,这与女性作家心思细腻的性格有关,也与作者力求完美的追求密不可分。21岁写完,38岁发表,其中经过17年的修改完善,想想作者该是下了多么大的功夫! 借此机会,也感谢翻译家张玲、张扬夫妇,正是他们精益求精的译笔彰显了原著的风采与神韵。张玲是大译家张谷若的女儿,他们是一个翻译世家。
2、在人物刻画上,有批评家认为,奥斯汀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小说成功塑造了三个形象突出的人物。没有头脑的本内特太太、迂腐谦卑又妄自尊大的柯林斯先生、高傲自负的凯瑟琳夫人,可以说闭上眼都能想到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反讽手法,尤其擅长通过谈吐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语言讥讽,表达幽默,把他们滑稽可笑的行为体现的活灵活现。伊丽莎白是全书的中心人物,通过对比和反讽,进一步映衬出主角伊丽莎白的聪颖和理性。
3、风格诙谐洒脱,有娓娓道来之美。作品描写的是体面人家的生活和爱情故事,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地方,看似平凡而琐碎,却能雅而不俗,处处显着机智与幽默。其实,伊丽莎白聪颖正直,不冲动做事、甜淡自持的性格特征,正是作者本人内涵与品位的展露。
4、意到笔不到,传播着不老的爱情宣言。小说几乎没有什么评论之言,却在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到,作家在弘扬什么,批判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哪些是美的、正确的,哪些是丑的、遭人唾弃的。这种含蓄隽永的写作手法,读来余味绵长,引人深思。就主题思想来说,但体现了作者本人的婚恋观:崇尚男女平等、相互尊重,摒弃传统的男尊女卑观点,在爱情的基础搭建婚姻的幸福,而门第、身份、财富、单纯的追求美貌,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幸福。
这种观点主要是通过四对婚姻的对比来体现的。第一种是以柯林斯夫妇为代表,完全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卢卡斯小姐已是27岁的老姑娘人,又长得不漂亮。为了能有个“归宿”,见到条件比自己好的小伙子求婚,马上同意,这就是他们一周内火速结婚的理由。婚事办得那么仓促,令人感到特别不舒服,觉得完全是一种纯粹的、赤裸裸的交易。第二种以莉迪亚和魏肯夫妇为代表,是以美貌和情欲吸引为基础的婚姻,因而走向不幸是可以预见的。婚后,魏肯又恢复了无所事事,到处鬼混的旧习,莉迪亚只能躲到姐姐家里寻求慰藉。一想到这些,伊丽莎白就为妹妹的糊涂选择而伤心。第三种简和宾利先生、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为代表,打破门第、以爱情为基础,更注重对方的人品和美德,这才是美满姻缘的源泉。在小说里,奥斯汀以精妙的写作技巧和高超的叙事能力,刻画极其成功,令人信服地证明:只有第三种婚姻才能够带来真正的幸福。
有评论家说,“历来描写婚姻的小说不知有多少,但像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那样透彻地从经济关系方面抓住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在英国小说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对爱情与幸福的探索、对真爱的渴望,对婚姻如何冲破枷锁和束缚所作的思考,正是奥斯汀的作品出版200多年来,仍然受到后人反复品鉴、津津乐道的不老话题,不是吗?
5、画面生动,细节丰富,尽显风俗小说之韵。什么是风俗小说?它是指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因此,又称为“世情小说”。通过阅读作品,我们会了解到19世纪英国乡村的许多习俗、规矩和社会风貌。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
本内特夫妇的小女儿与人私奔,如果不能成婚,在当时应该是被打上品德败坏、家风不好、家庭耻辱的烙印,还会影响4位姐姐的出嫁。试想,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在婚姻随意、视结婚和离婚如儿戏的当代社会,难道不值得借鉴吗?
宾利先生来到朗博恩村后,本内特先生先行拜访新邻居后,第二天,对方即来回访。另外,只有作为一家之长的男主人去过,他的太太和女儿们才能去拜访,这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
在就餐时,西方人一般是长条形的餐桌,主人要坐在餐桌的首位一端,另一端坐重要的家人或者陪客者。凯瑟琳•德伯格夫人宴请伊丽莎白她们时,柯林斯就自动坐在了女主人的对面,表示其重要地位。然后,餐桌的两侧由客人依次而坐。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德伯格夫人如何骄横,柯林斯如何卑躬屈膝,这样的就餐规矩充分体现了英国人崇尚的文明与教养。
随便说一下文中的英镑问题,大家千万不要以为1000英镑是个小数目,那是200年前的价值。如果按200年增值60倍计算,已经相当于现在的6万英镑(折合人民币近50万元)。当时,宾利先生、达西先生的身价都是近千万的富翁,试想有哪个女儿不想找到这样的郎君?还有文中写到伊丽莎白和简出远门回家,莉迪亚和凯瑟琳自告奋勇去半路接她们。当时,两位妹妹已经享用过一份黄瓜色拉。看到这里,后世读者很难体会到黄瓜色拉在当时意味着什么。“据说,在简•奥斯汀生活的时代,黄瓜价格特别离谱,最贵时达到每根10先令6便士,大概相当于一个塾师七天的收入。如果放在现代,有两位姑娘先在饭店吃了燕窝鱼翅,然后点了皮蛋豆腐、凉拌木耳之类的冷菜来招待两位姐姐,还要姐姐们自己付钱,那么我们肯定能够马上明白她们是多么的奢靡、自私和糟糕。”
风俗小说的最大特点是,让我们更接近现实,了解历史,唤起思考。《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典型的风俗小说,其间包含了许多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关系等方面的信息,值得推究。当时的婚姻并不是像本内特太太说的那样“有财产的单身汉一定要娶位太太”,而是“没有财产的姑娘需要嫁一个有财产的丈夫!”作品既突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各种矛盾的冲突,又充满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展现了各种人际关系下人们的心理愿望和理想追求。奥斯汀凭借理智来领会世界,反映现实,她描写的故事如一面镜子,从中照出了一些人的愚蠢、盲目和自负。这与作者对人性有透彻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英国文艺批评家安•塞•布雷德利指出:“奥斯汀有两个明显的倾向,她是一个道德家和一个幽默家,这两个倾向经常搀混在一起,甚至是完全融合的。”因而小说读来精致入微,十分贴近生活,仿佛一条涓涓细流轻淌而来,轻快生动;又如一块湿润的美玉,意寓含蓄,十分耐品,无疑作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这位女作家致敬。曾经,她找到过一次自己理想中的真爱,又放弃过一个主动求爱而自己不爱的人,她毅然选择了终生不嫁。这种不委屈求全,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精神,本质上是在宣扬一种女性的觉醒与独立。无疑,她以行动与现实社会作了一种无言的、理性而有力的反抗。
她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过多少褒誉;死后,她的作品又受到过那么多的诋毁和非议。然而,时光会冲刷掉泥污,露出金子应有的亮光;时光越长,冲刷越彻底,金光会积淀的越澄明耀眼。与其说,她的一生是短暂而孤单的,不如说奥斯汀的一生是恬静而璀灿的。她的名字和她的作品一样,恬静如水,璀灿如金。
100多年前,马克•吐温曾毫不留情地说:“一个图书馆只要不收简•奥斯汀的小说,就是非常好的图书馆,哪怕里面一本书也没有。”但是,这个预言失败了。
“只要还有人看英国小说,简•奥斯汀的作品就一定会有读者。”也许,乔治•亨利•路易斯的预言才最中肯正确!
书籍《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玲(1936-):祖籍山东烟台,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翻译家张谷若之女。著有:《英国伟大的小说家狄更斯》、《哈代评论》等。译著(与丈夫张扬合译)有:《牧师情史》、《双城记》、《傲慢与偏见》、《孤寂深渊》、《呼啸山庄》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