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的苏州,天气不太好,先是连续多天的大雾弥漫,紧接着小雪纷纷,这几天便是阴雨绵绵。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不见阳光、蓝天和白云。这种天气,若不用上班,尽量不出门。
先生坚持要健身跑步,不管雾蒙蒙、雨霏霏、雪纷纷,每天清晨,天色还没亮透,他就出门了。
公园里跑了几圈,回家途中必去菜市场买点什么。那天,他买了茨菇,喜滋滋对我说:人家都挑大个买,我挑小个。
对此,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因为,去年冬天,他就买了几斤小茨菇回来,害我清理了很久。当然,小茨菇自有它的优点,一口一个,佐料容易入味,吃起来特别爽。
“怎么想到买茨菇了?”
“家里不是还有大肉汤?肉汤里烧茨菇,味道最好了。”
这个大男人,心思细起来比女人还细腻。他是惦记着餐桌上那碗红烧肉,精肉快要吃完了,剩下肥嘟嘟的部分,没人动弹。不吃,又舍不得丢掉,就想方设法用别的食材,渗透进去。
果然,煮好后的茨菇,表面泛着油光,香糯可口。那晚,他特意喝了点酒,还感慨地说,那茨菇小时候是不喜欢吃的,怎么老了居然欢喜起来。
那是童年的记忆。况且,味蕾是会改变的。
我小时候也不爱吃茨菇,总觉得日子已经够清贫了,还吃这种苦洇洇的劳什子,真是太煞风景了。但是,不吃也要吃,因为食物不多,没有选择的余地。何况,这茨菇还是自家种的,数量特别多,仿佛吃不完似的。
茨菇是“水八仙”之一种,生长在水塘里。记忆中,我娘家祖屋的西侧有块自留地,大约半亩左右,不种蔬菜种水稻,但与田埂、沟渠相连的地方却种上了茭白和茨菇,两个“水八仙”混种在一起,像一对姐妹。茭白是长在外面的,茨菇是长在泥里的,它们友好地相处着。
夏天,茭白长出来了,玉白似的身子娇嫩可爱。相比之下,长在泥土里的茨菇浑身裹着泥,即使洗掉,还是“铁锈”斑斑,脏兮兮的样子。加上苦味道,真的不讨喜。
岁月更替,小女孩长大了,并以很快的速度往老境进发。曾经不太喜欢的东西开始喜欢了,比如这茨菇,还是有些苦味,却乐于接受。
每到春节,茨菇是必备的。茨菇,如果,苏州人说起来,仿若一个音。如果又延伸到如意,那么,就是好彩头了,谁都想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啊!
春节里的茨菇,也是放在大肉镬里煮的,它们浸润了猪肉的油脂,吸收了多种佐料,味道特别好。
茨菇,我们也叫慈姑,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它属于碱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行血通淋的食疗功能。“内火旺,喝碗茨菇汤”,民间有此说法,不无道理。
冬天,气候干燥,吃点茨菇还是有益的。
洗干净的茨菇,沸水里一煮,变色后成了这模样 加进红烧肉汤,茨菇变得浓油赤酱,味道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