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由莫尼卡·贝鲁奇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00年在意大利上映。该片通过少年雷纳多的视角,讲述了二战时期的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美丽少妇玛琳娜的故事。
这是一部极其经典的电影,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解读,比如,少年的性幻想,战争的残酷,男人的好色,女人的嫉妒等等。本文则想从人性和女性的独立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毁给人看,这部电影做到了。战争时期,食物匮乏,失业增加。普通人都生存困难。玛琳娜的丈夫是军官,正在前线浴血杀敌。玛琳娜因为绝世容颜,无人愿意无偿施以援手。小镇的女人们嫉妒玛琳娜的美貌,纷纷造谣诽谤,指指点点;男人则想尽办法获得玛琳娜的肉体,这种战争时期的社会孤立是极其可怕的,它把玛琳娜逼上了道德的绝路。玛琳娜在失去经济来源和食物的情况下,被迫用身体来交换面包、糖等生活必需品。在丈夫被宣布战死,父亲逝世之后,玛琳娜再也没有了牵挂和顾忌,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了生存,进一步沦落为妓女。
一席红发,缓步走来,引来无数男人和女人的回头和惊呼。玛琳娜面无表情地坐下,叼上一支烟,周围无数的男人掏出打火机凑了上去。这一刻,女主的冷酷和男人们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男人的丑陋,一览无余。
战争结束后,女人们以爱国和道德之名惩罚她,当街撕烂她的衣服,拔掉她的头发,尽情地殴打和凌虐她。曾经的美人满脸血污,玛琳娜绝望地呐喊,这是全剧最震撼人心的一幕。人性的丑恶,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战争中,人们压抑的情绪需要发泄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往往是群体中最弱小的;人们惩罚的对象正是他们促成的,但他们却以正义之名行残暴之事。
玛琳娜的境遇也与女性的独立有关。如果她能自强和独立的话,或许命运不会那么悲惨。女性的独立,有三个层次:一是,经济的独立;二是人际的独立,三是内心的独立。第一层次,经济的独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通俗地说就是自己能赚钱,不依靠别人的施舍生活。第二个层次,人际的独立,就没那么容易理解。人际的独立是指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获得应得的报酬,而不是通过别人的帮助来获得报酬。这是女性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很多女性,她们不伸手要钱,表面上看起来独立了。但是她同时和许多异性交朋友,谈感情,周围聚拢了一大波男性为她提供各种帮助,比如,有出主意的,有传话的,有跑腿的,有当闹钟的等等。自己能办的流程,让男人替他办理;自己能取的快递,让男人帮她取;自己能搬的东西,让男人搬;自己能修的物件,让男人修,诸如此类,反正就是“男尽所用”。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果想走得远,借的钱,是要还的;欠下的人情,也是要还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女人,如果到处欠下人情债和感情债,又没钱,最终要么通过感情来还,要么通过身体来还。
有人可能会动歪心思,就是不还钱或者不还人情。凭借自己的高情商,把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智者千虑,尚有一失,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种操作是危险的,一旦失败,就是身败名裂。
所以明智的女性,只要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不会轻易寻求帮助,因为人情比金钱更难偿还。《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正是如此,玛琳娜就是欠了律师的人情,但是律师不要玛琳娜的钱,他想要的是玛琳娜的身体。因为欠人家的,玛琳娜只能半推半就,用身体来还。
女性独立的第三个层次,即内心的独立,比较抽象。就是指内心拥有自己的价值感,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有意义的;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的话,即使身处逆境,也不会因为周围人的诽谤和蔑视而随波逐流或自甘堕落,反而能够自信地、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与之相反,内心不是独立的女性,她要么会依赖周围人的夸奖,当人们夸奖她的时候,她就尾巴翘到天上;当人们批评她的时候,她就感觉天塌了。要么,当她独自一人的时候,找不到目标和人生的意义,一切都以感官的满足为衡量标准,不惜做出逾越道德,甚至法律的行为。
其实,第三层的独立也适合男性,是人最终极意义上的独立。比如,马克思虽然经常靠恩格斯接济,也就是说经济上不是独立的,但是老马在内心是高度独立的,拥有强大的价值观念,内心的独立让他超越了经济的独立。
了解尼采的哲学的朋友,可能会质疑“价值感”这个概念。因为,尼采说,世界是没有价值的。但是这只是尼采哲学的表面,或者说理论推导的第一步,他的哲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超人,克服人类自身弱点的超人。而“价值”在维持社会运转方面,是一种成功的人类建构,康德、休谟等哲学家均支持这一点。
电影的结尾,不再年轻的玛琳娜回到了小镇,她去集市买菜,女人们纷纷友好地对待她。这是因为玛琳娜容颜已老,女人们不再嫉妒,还是对之前的暴行的愧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就不得而知了。敌人和朋友的切换就在那一瞬间,这就是神奇的人性。
绝世容颜终会老去,欠的债终归是要还的,女性只有独立自强才是立身之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