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分销是机会,深度分销是危机

作者: 土拨鼠跟我走 | 来源:发表于2018-03-02 18:52 被阅读446次
土拨鼠跟我走的第62篇原创

战略管理学家魏斯曼说:

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的一级。

即,问题决不可能在它出现的那一层面得到解决。


做终端一线销售,经常会提到“分销”二字,因为做终端销售,分销是个永恒的话题。

我以前写的关于“分销”的文章

分销,是线下“渠道为王”和“终端为王”的基础

新零售环境下,用这10条管好零售店—分销


分销到什么程度合适呢?

这个很难讲,不同的行业有同的标准;甚至说,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品牌,分销的要求就各不相同,千万不能死搬硬套,照本宣科,一切要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

话说着简单,但是,有的企业迷信深度分销的法宝,一头扎进分销的深水中,由于企业“供氧”不足,最后“漂浮”起来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责怪分销的问题,更不能责怪深度分销的问题,最终还是企业自身管理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

深度分销,是每个厂家不得已而为之。

不做深度分销,市场竞争激烈,自己的地盘危机四伏;

做深度分销,行业市场全局增量速度的缓慢,分销导致的销售费用赤字不断,心在滴血。

再加上,摊子铺的大,管理幅度更大,零售商零碎化,深度分销成了不少企业的大坑。

控制分销,而不是控制销量,而是需要有节奏的销量,有健康的销量,有利润的销量。

做销售,要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缺一不可。具体表现为:

事物的普遍规律,就是正向思维。比如:鸟会不会飞?这个问题大家都晓得,这是普遍的问题。

事物的本质规律,就是逆向思维。比如:鸟为什么会飞?估计能说出本质原因的没几个?

深度分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1、一哄而上

厂家拿着望远镜,瞄一眼市场,发现远方遍地机会点,太多空白零售店的“金矿”,等待你前去开发。

加上厂家认为,我的产品能大小通吃,产品线丰富,适合所有人购买。大有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产品策略。

然后,厂家开展分销行动,千斤万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一般的套路是这样的:

首先,厂家定一个振奋人心的销售目标。

接着,计算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需要多少个分销门店,

然后,得出每个大区需要多少个分销门店。

最后,每个大区再细分,分到每个销售人员头上,逐层摊派,纳入考核,完不成处罚!

厂家开始全国分销的“大跃进”,基层销售人员热火朝天的开疆破土。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分销数量达成,这是政治任务。

2 、表面功夫

销售人员把货送到零售店,潜意识的认为分销已经完成,接着分销下一家门店。根本顾不上门店的维护,做陈列、做宣传、做培训、做促销...

下一次来拜访,不晓得猴年马月了,分销门店的质量,参差不齐,杂乱无章。

由于缺乏维护管理和维护,零售店有种被厂家“玩票”的感觉,市场秩序的窜货乱价满天飞,后期合作隐患重重,对品牌美誉度损伤极大!

按正常的拜访门店,原则上,每周每个门店要进行拜访两次。

但是,有的厂家犯糊涂账,分销多了,销售人员数量却保持不变。

有的区域分销上百家零售店,销售人员负责的门店超出负荷,导致拜访工作人浮于事,拜访工作质量可想而知。然后,拿出做销售的“祖传本领”做虚假数据、应付检查。

长此以往,在门店拜访中,常会遭到白眼质问,销售任务越开越大,只能一声叹息,无力回天。

最终导致分销的门店,名存实亡,僵尸门店,管理浪费,有何意义!

对于表面功夫,提出的意见,不一定是真正的问题。

比如你制定一份销售政策,有人认为合理,有人认为就不合理,这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不管任何一项决策,肯定都会有异议,有不同的声音,关键看这样的声音是谁说的?如果大部分是优秀员工说的,你有必要要看情况调整了;其他“钉子户”提出的意见,你听听就罢了。

3、泡沫市场

做终端销售,千万不要看表面现象,外表的华丽往往包裹着内在的肮脏!

表面现象就是:口号震天响、拍胸口勤承诺,结果往往是虎头蛇尾。

刚分销产出的销售,不叫真正意义上的销售!

真正看这个门店的分销价值,要看分销后,至少半年的销售数据情况。

对于拿着分销不到半年的销售数据,给你邀功的,都是泡沫市场!

4、成本加大

做分销,看似是一个销售动作,但是,伴随这个动作的配套资源,包含太多了,费用的增加,只是其中一部分。

比如,你的物流成本增加,配送的零售店多了。在碰上配送不及时,相互指责。

销售人员数量增加,即使你马上招聘,也不一定马上能上手开展工作。

通路库存加大,销售人员拜访不到位,产品就躺在门店库房里。‘

促销资源的加大,门店多了嘛。对门店的市场支持欠缺,导致投诉随时存在。

市场管理成本增加,窜货乱价随之而来。

综合以上,如果配套跟不上,半年后,算盘一拨,本想着分销的门店,能为你下蛋,谁知,鸡多了,蛋少了。

厂家责怪销售人员不给力,能力欠缺;

接着又是招兵买马,导致薪资成本和培养成本增加;

基层销售团队不稳定,执行力断层,导致销售并发症。

这样来回的折腾,市场根本无法“精耕细作”,大潮退去,销售滑落,销售人员唉声叹气,饭碗不保,人员流失。

总之:

先维稳,后求利润。

首先要保证渠道商利润,不能说赚大钱,至少不能让渠道赔钱,或者说,不能让渠道商连续赔钱。

团队方面,兵熊熊第一个,将熊熊一窝

我在以前的文章有一遍:

辞退100个平庸的员工,不如辞掉一个平庸的管理者!

终端前线,远离司令部,监管鞭长莫及。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也道理很简单:古代,将士在外随机应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

但是,仔细一琢磨,也没道理的,为什么呢?

因为,那是古代,不是现代。

古代信息沟通只要依靠烽火传书、骑马驿站,等到信息送到,少则几天,多着数月,已经为时已晚。

现在的社会呢,互联网信息化的迅速,几乎没有远程不能解决沟通的。

有的主管,喜欢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挂在嘴边,搞得自己多能耐似的。

拿总部的政策和规则,当做而防风,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导致当地市场和厂家市场战略相背离,厂家难于管理。

1、上任三分钟的主管

领导流动太大,当然,也不是说一个管理位置,坐上十年八年,把板凳坐穿!

我建议,一线销售岗位呆够3-4年,务必内部轮换或者转岗,不然,厂家会诞生出“土皇帝”!

低于这个年限的,基本属于流动太大。你想把一个市场做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沉淀。

“三分钟主管”对团队的负面影响很大,管理风格千人千面,哪有时间和团队有默契呢?何来团队凝聚力?更谈不上战斗力!

如果都是外界招聘来的主管,来回的岗位更换,对厂家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更是雪上加霜,导致销售团队就是“杂牌军”!

同时,让客户也搞不清楚,本区域到底是哪个头头来负责!客户会怎么想这个厂家的管理呢?然后每个领导的销售政策不尽相同,五花八门。

于是“现任不理前任帐”,导致都是糊涂帐,客户和厂家的关系紧张,影响合作。

2、以结果为导向的主管

不是说,结果导向不好,但是你得有个“度”!

结果导向,必须加上“过程牵引”!如果,你没有这个牵引,你就是只要蛋,只杀鸡,最后鸡飞蛋打!

这样的销售经理,擅长的手段有压货、倒货、窜货、虚报数据等手段,换个区域,接着做鸡飞蛋打的事情!这样的人有“一个吃饱,全家不饿”的思想,专注坑爹的事情,别指望他培养出优秀的特种兵!

看清楚是“过程牵引”,而不是“过程管理”,一词之差,千差万别!

举个栗子:你打赢胜仗了,本该庆功祝贺,结果,公司拿出“过程管理”的令牌,开始对你“弹劾”,说你打仗时多扔一个炮弹,对多扔你这个“炮弹”,开始“上纲上线”的讨论。

这样的“上纲上线”,能把大家士气影响到冰点!以后何来战斗力!这就是“过程管理”的僵化!

一般给你上纲上线的这类人,大部分是厂家的“太监要或宦官”,他们不去前线,没事就琢磨前线的兄弟们。

所以说,我们要做“过程牵引”,简单的说,就是对打赢胜仗做一个“过程回溯和复盘”,牵引大家的规范动作,目标只有一个“打赢胜仗”!这是永恒不变的定理!

3、纸上谈兵的主管

销售上的纸上谈兵,大部分有:脱离现实、理想主义、不懂业务、专注报表...

我今天就说下“报表型的主管”。

做销售,没有销售数据,就没办法开展工作!

如果,你天天沉浸在销售数据中,你就是纸上谈兵!

这样把基层销售人员,天天陷入数据统计的苦海中,哪有心思去前线作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把报表做好,就代表销售做好!岂不悲哀?

数据+分析+实地,才能有效的表报。

就拿拜访率来说,很多主管对这一项盯得不紧,销售人员拜访不到位,和来的销售?何来的客情?两眼一抹黑,就是瞎指挥!

整天埋头于“案头数据”,天天召集一帮人开会,琢磨出一些看似“新奇特”的促销方案,中看不中用。

这样的主管,擅长做表面文章、迎上奉承,领导来检查工作,报喜不报忧,给领导设“埋伏圈”,做出虚假繁荣的景象。

做销售,就要有销售逻辑的道理,一环套一环,层层递减,跟着感觉走,早晚被市场淘汰。

4、优柔寡断的主管

做事拖泥带水,犹豫不决,这样的人不适合做销售。

我们常说,做销售的人,走起路来有种起风的感觉。言外之意,就是雷厉风行!

市场上的问题,就马上解决,不然就是并发症。

“以后再说、再等等、你看着办”,这都是和主管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在市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不会在问题出现的那一层等到解决。

我们解决一个问题,要从更高的层面、各个角度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和分析。

所以说,先有哲学或实践中的理论为前提,然后才是方法和工具。

深度分销,抓住这两个关键点

我不能说这两个关键点,能让你一炮打响!最起码,让你省点心。

厂家要修筑深度分销的“大坝”,把分销的“吃水线”,尽在掌控,这样才能提升厂家的销售竞争力!

一般分为:

红灯机制。基于可续调研事实的精准实施,把钱花在刀刃上!

对一线信息,及时、准确的反馈,避免竞争品牌趁虚而入。

定制有计划、有章法的行动计划,千万不要一哄而散,在不影响正常销售的情况开展深度分销。从分销、库存、拜访、促销、维护、秩序等多维度,按部就班的进行,让零售商对品牌增强信心。

执行机制。宣导深度分销的收益,减少库存环节,降低风险,提升分销效率。

强调分销收益的稳扎稳打,而不是拔苗助长。不断加强客情关系,提升分销的稳定性和成活率。

培养专业的销售队伍,从建立办事处设立堡垒,人员招聘与培训,组织架构和岗位责任。

然后每季度,对区域分销的零售店梳理和排查,了解分销的数量、分布动态、客户销售成长分析,制作成客户资料,优化拜访路线和物流路线。

强调每个环节最终是为客户提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形成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的双驱动

最后,厂家高层对整套战略的认同,大家一条船,众人划桨开大船!

最后

给大家讲下三个人的故事:

因为,没搞懂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太平天国失败了;

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辛亥革命也失败了;

知道革命的目的: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社会,带领一帮兄弟,终于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这三个人就是: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

所以:

深度分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终端销售的提升,这是最终的核心,而不是完成分销数量的任务。目的搞不清楚,最终的帐,还是厂家来买单!

相关文章

  • 适度分销是机会,深度分销是危机

    战略管理学家魏斯曼说: 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的一级。 即,问题决不可能在它出现的那一层面得到...

  • 2018-03-29第六章第二节-申国斌

    第六章第二节-TCL深度分销方式书摘:所谓“深度分销”,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分销”,强调的是把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触...

  • 2018.3.30营销的本质-第七章第一节-何德平。

    第七章,社区商务活动方式的兴起。 第一节深度分销方式的局限。 1.深度分销模式方式的局限性。在深度分销方式下,生产...

  • 包政《营销的本质》读书笔记(第七章第一节)

    第七章 社区商务活动方式的兴起 第一节 深度分销方式的局限 1.深度分销方式的局限性 2.深度分销方式的失效 3....

  • 企业能量模型之渠道学习笔记

    一、深度分销 | 进入市场的毛细血管 【深度分销】 1、定义 通过一套激励和管控体系,让品牌商与海量的分销商之间,...

  • 如何进入市场的毛细血管?

    概念:深度分销 深度分销策略,就是通过一整套激励和管控体系,让品牌商与海量的分销商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吸取每一处...

  • 复盘商学院86

    概念:深度分销 深度分销策略,就是通过一整套激励和管控体系,让品牌商与海量的分销商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吸取每一处...

  • 【学习笔记】《5分钟商学院》渠道 01

    01 深度分销 深度分销策略,就是通一整套激励和管控体系,让品牌商与海量的分销商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吸取每一处的...

  • 分销是赚钱,价值有选择

    四词故事:分销,价值,积累,变现。 分销是赚钱,价值有选择,积累有过程,变现是结果。 分销是赚钱 分销商以前是有区...

  • 深度分销

    深度分销,中国最佳营销实践。 1, 深度分销本质就是贴近顾客。 技术手段,品牌商无法做到B2C。所以,贴近顾客就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适度分销是机会,深度分销是危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pc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