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仁德不亏(《论语》宪问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21-06-22 20:44 被阅读0次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第6节,是的,跳过了第5节。孔老夫子继续玩逻辑思维的游戏。

上一节讲虽然普通人也有可能说对话、做对事,但普通人不能始终如一地说对话、做对事。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唯有仁德的人,才能有大智慧大毅力去坚持正确的选择,说对的话、做对的事。

孔老夫了在这一节继续玩概念游戏。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前面说了,小人不是君子的对立面,小人不是恶人。小人虽然不是恶人,但也不是君子,小人只是普通人,是革命群众。

上一节讲普通人中也可以有正确的言论,勇敢的行为。普通人是指不具仁德品质的人。有言者不必有德,勇者不必有仁。

那么普通人里会不会有具有仁德品质的人呢?没有!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为什么?这里有个概念在里面:一个人一旦修得了仁德,他就不再是小人了,非普通人了,无论谷与不谷,都算是君子了。

那么反过来君子是不是就一定具有仁德的品质呢?也不是!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君子里也还是有不仁德的人的。

为什么?不是先有仁德才成君子的嘛?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也不要忘记,在成圣之前,所有君子贤人的仁德品质都可能会退失的。所以孔老夫子有功亏一篑的说法。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庄稼有只长苗而不开花的吧!有开了花却不结果实的吧。(论语.子罕)  君子中也会有仁德亏缺的吧。

上一节讲所有正确选择,所有正确言行的根基是因为君子具有仁德的品质。而这一节则讲所有负面清单形成的根源是仁德的亏缺。

此后,孔老夫子将给我们详细展开了讲以"克、伐、怨、欲"为四大类的各种负面清单!

相关文章

  • 326、仁德不亏(《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第6节,是的,跳过了第5节。孔老夫子继续玩逻辑思维的...

  • 为人处世_论语

    1.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出自《论语·宪问》。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但是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

  • 仁,知,勇,道者三‖今天读《论语》

    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论语》·宪...

  • 325、仁德为基(《论语》宪问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第4节!感觉前几节孔老夫子一直在纠...

  • 读书金句【02】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

  • 358、隐!(《论语》宪问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论语》宪问37节。前面讲到对于仁德之治...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以德报怨 释义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原文 《论语·宪问》(...

  •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宪问”中的“宪”是...

  • 论语•宪问

    《论语•宪问》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

  • 《论语》宪问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他,能不使他勤劳么?忠于他,能不去规劝他么?” 子曰:“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26、仁德不亏(《论语》宪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im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