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法语出版圈语言·翻译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圆桌分享】青年翻译家研修·中国当代写作与翻译主题研讨会

【圆桌分享】青年翻译家研修·中国当代写作与翻译主题研讨会

作者: 索莱耶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02:32 被阅读37次

12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中国当代写作与翻译主题研讨会。这次会议由袁筱一老师牵头,与会嘉宾包括法语翻译家、作家、评论家和出版人,同时还有一批母语为法语的青年中国文学译者。或许,未来的汉学家就在她们其中哦!

法国翻译家贝尔曼曾提到:阅读、评论和翻译在同一个范畴中。今天,翻译家、作家、批评家齐聚一堂,似乎正是对贝尔曼理论的见证。我们一起来分享若干研讨会上的思想火花吧!

翻译的诉求

评论家张定浩老师在今天的发言中谈到了翻译的诉求问题。他举了一个很通俗的例子,海龟在海洋馆中的生活状态和大海里的生活状态肯定是不一样的。外国人看我们的文学,似乎就是看到了海龟在海洋馆里的状态,而没有发现海龟在大海中的真实状态。

另外一个例子则更为生动,翻译有时也会给原作品加分。比如一部关于中国农村的作品,它原文字的描写可能有些粗糙,并不是很华丽,但是译介到法国,以法国宫廷式的文字去翻译,就变得非常古典。这就相当有意思了,效果也会变得非常微妙。

一部在外国人眼中的优秀中国作品,它可能并非是中国人眼中最好的作品。外国人可能更多地对作品本身所呈现出的中国的状态感兴趣。翻译的诉求是要了解另外一个地方的生活和语言。

作家滕肖澜也谈到,有时法国读者更愿意了解的是当代中国的生活,哪怕是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因为更多的法国读者对中国生活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张爱玲的小说中。

翻译和文论也是一种补充

当我们在阅读一部外国文学时,是先读作品本身,还是先读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有时,人们会因读了某篇评论文章,而突然对一部作品感兴趣。但是评论文章又好像剧透了一样,当我们看到原作时,又觉得若有所失,好像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有时或许是读不出评论中所提到的闪光点。

其实,哪怕我们品读母语作品,也不见得都能赏析作品。现在大家外语能力都强了,很多人也可以阅读外语原作,但是我们的外语能力可能还是有限的,不够专业的,我们在品读外国原作时,还是会有一部分的丢失。

翻译,我当然是指好的翻译,其实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弥补这一部分丢失。翻译是一种非常细致的阅读方式。从这个角度上说,译者也是写作者,自我探索者。而文论和注释则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毕竟,我们可能语言水平够了,但是文学水平并未达到某个高度,还需要评论家帮助我们旁征博引,揭开谜底。

在品读好一部佳作后,再读一些优质的评论,更是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翻译中的难点

翻译有时很简单,就好像有人用方言和你说话,你把这句话用普通话表述给另一位不懂这门方言的人听。方言和普通话都为我们的母语,两者的切换理应比较简单。但是翻译有时也很难,比如你方言中的某个“名词”,在普通话中不存在,那要怎么办?翻译之难,难在找不到可对应之物。

今天黄德海老师的发言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没有具体对应物。

上乘的文章绝不是一种渲染和卖弄,而是对人性,丑陋的人性的挖掘。提到人性,我不禁就想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者在作品中可能已经将人性的思考挖得很深了,译作要怎么处理好,这或许才是译者需要努力使劲的地方,而不是绕过去。

谈到这里,我也想到了马老今天说的一句话:“如果不好好翻,辜负了前面很多人。”一部好的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本人的努力和付出外,还有出版行业一个团队的付出,才能最终将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译者是负有使命的。

阅读是一个起点

写作、翻译和评论可以有很多交汇之处,但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汇之处,也可以说是三者共同的起点,那便是阅读。

黄荭老师的分享主要从“阅读”展开。阅读一方面是写作、翻译、评论的起点。另一方面,写作者、译者和评论者都需要大量阅读。黄荭老师尤其强调,学法语的学生,不能只看法国作品,更需要大量阅读。这个阅读的范围应该多广?黄老师说了四个字:古今中外。有些译者有时翻译得不好,不是法语能力的不足,而是中文能力的缺失。阅读这个起点至关重要。

马老谈翻译

翻译家马振骋前辈今天也给我们聊了一些翻译的态度。他谈及了两点:一个是忠诚;一个是耐心。

马老信奉“忠诚”的翻译观,但是马老也谈到了,每个人对于忠诚也有很多种理解。有些原作写得很好,但是如果译者法文不够好,就无法发现原作的好,也就无法翻译好。另外就是关于译文的风格,我们今天有多少译者可以把原文好好读个几遍再开始翻译,如果译文的内容和风格没有吃透,就无法表现出原作的精神。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耐心更是至关重要的。

老一辈翻译家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结束语

袁老师今天也谈到了文化和政治(原话没来记得记住~~),文化不应屈从于政治,甚至是经济。大家也有聊到,今天中国的文学翻译环境还不是很好,大部分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更是出于一种情怀和热爱。对此,我们更应报以一种尊敬的心。

我们为什么还在这条路上努力,或许正如今天黄荭老师谈到的一句话:“翻译也是一种滋养!”

(请大家特别注意,这篇文稿是索莱耶听了研讨会之后,对于部分共鸣之处的一些分享,文中适量引用了各位老师的一些看法,并非为今天会议的转述和记录。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相关文章

  • 【圆桌分享】青年翻译家研修·中国当代写作与翻译主题研讨会

    12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中国当代写作与翻译主题研讨会。这次会议由袁筱一老师牵头,与会嘉宾包括法语翻译家...

  • 翻译家

    翻译家里好的有傅雷翻巴尔扎克,汝龙翻契诃夫,李健吾翻福楼拜等等。 《江湖奇侠传》也叫《火烧红莲寺》;李寿民也就是“...

  • 翻译家

    两年前的今天 微信零钱0.14元 翻译成 “零点要死” 把自个吓了一跳 2020.8.19.

  • 翻硕百科常识

    1、历史上的三大佛经翻译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 翻译重在神似而不在形似的翻译家是...

  •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先生漫画展(宜昌王广宜推荐)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11月9日,是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教育家、中国当代文人漫画的杰出代表丰子恺先生诞生12...

  • 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理论临港研讨会7月4-5日在临港国际艺术园召开

    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于2019年7月4日至5日在上海临港国际艺术园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中国诗歌的现...

  • 真爱永恒片段翻译

    数日前,无意中看到旧时同事、青年翻译家陈萱出题的一个翻译比赛,也私底下抖胆一试,用宋词的风格翻译这首西方歌剧名段。...

  • 翻译家之死

    “你喜欢我么” 我问 于树,只回应雨的沙沙 于雨,只一个劲地下 于蛙,是我听不懂的一片 于你,不说话 伟大的翻译家...

  • 小小翻译家

    二年级一整年我们读完了日有所诵第一级,三年级的我们进入了第二级的学习,相比于第一级的童谣和韵律诗,第二级里加入了很...

  • 我和机器翻译的那些事

    说到翻译,不得不提玄奘,作为翻译界鼎鼎大名的翻译家,让我们对印度的经济、文化有了详细而深入的理解,可以说,翻译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圆桌分享】青年翻译家研修·中国当代写作与翻译主题研讨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mt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