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余光中的一首《乡愁》不知道勾起多少人的回忆,小时候,不懂乡愁何滋味;而现在,家乡已成为故乡。
每到过年,我的目光总是会被电视里那些“回家”的镜头所吸引,那些在车站焦急等待的人们,那些期盼的眼神,总是能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30年前——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爷爷去世得早,奶奶和叔叔相依为命,还要照顾我和弟弟。
七岁那年,我离开了熟悉的家乡,离开了奶奶,去到了爸爸工作的小镇。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总是会想起家乡那熟悉的山山水水。
路途
过年头一天,爸爸早早地把我和弟弟叫醒,我们匆匆地赶到车站,车站里已经人山人海,就连马路上都站满了伸长脖子等待的人。
远远地看见有车来了,人群便开始躁动,车没到站就停了,车门一开,人们便蜂拥而上,甚至还有人从窗户那里爬了进去,售票员顾不上买门票,一个劲地喊着:“不要挤,不要挤,往后面走——往后面走——”
车子在摇摇晃晃中到了长途汽车站,我们换乘市内车,到了下摄司,又随着人潮涌向了湘江码头,上了船,过了江,又被拥挤的人潮挤上了岸,脚一落地,便一路跑向汽车站,上了车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这一路的折腾,我们都毫无怨言,因为远方的家乡在召唤着我们,奶奶在门口等待着我们。
回家
我们下了车,走过那条笔直的田间小路,走过石桥,走过河边,来到了奶奶家的那条长街,远远地看见奶奶正站在门口张望呢,奶奶也看见了我们,可她却一转身进了屋,正纳闷着,奶奶又出来了,手里多了一挂鞭炮,她将点燃的鞭炮往路中间扔去,“噼里啪啦……”鞭炮在地上欢快地跳跃着,我和弟弟笑着捂上了耳朵,跳过门槛,跑进了堂屋。
过年那天,两个姑姑也相继带着家人风尘仆仆地赶来了,门口又响起了一阵热闹的鞭炮声。
姑姑跟着奶奶一头扎进了厨房,她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叔叔坐在灶里烧火,风箱拉得呼呼地响,明亮的火舌从漆黑的锅底蹿出来,照亮了每个人的脸。
我们一群小孩子难得聚在一起,在房子里捉起了迷藏,口袋里装满了葵花籽和花生。
一会,奶奶在灶屋叫我们吃炸红薯片,刚刚出锅的红薯片,还在滴油,咬一口,咔嚓一声,满嘴生香;过了一会,姑姑又喊我们去吃糯米粑粑,炸得焦黄的糯米粑粑,裹上一层白糖,捏在手里,哪顾得上烫手,一个劲地往嘴里塞,甜甜糯糯的味道,那叫一个美呀!
吃饭在堂屋,小孩子吃饭只是做做样子,吃什么不重要,我们的肚子已经胀得圆鼓鼓的,装不下了,三两下吃完饭就跑开了。
吃饭时,姑爹给奶奶倒了半杯酒,奶奶的脸在晕黄的灯光下渐渐泛起了红晕,眼眶似乎也微微地红了。
目送
过完年,也就意味着分离的日子到了。
奶奶执意要送我们,两个姑姑一左一右陪在奶奶身边,她们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我们走过那条长街,沿着河边,走到石桥,脚步都不由自主地变慢了,空气中也似乎有了一丝别样的情绪,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叫乡愁。
“别送了,姆妈,你快回去吧!”
“娭毑,回去吧!”
奶奶在石桥边停住了,我看见她的眼眶微微红了。
我们走上那条笔直的田间小路,回头去看时,奶奶仍然站石桥边,她朝我们挥了挥手;我们越走越远,一次次地回头,一次次地看见奶奶站在那里,如同一尊雕塑般一动不动……
后来的许多年,我们都是以一种这样的方式,相聚,离别,相聚,离别——
最后一次,奶奶仍然要送我们,她的背已经佝偻得厉害,我和弟弟搀扶着奶奶走到了石桥边,奶奶的眼眶又红了,她说:“你们以后要到伯伯家来看奶奶——”
不久,奶奶就住到了伯父家,“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们目送着奶奶住进了山上的那个小土坡……
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家乡已经成为了故乡,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