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

作者: 美女多多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22:50 被阅读18次
    金岳霖

    心甘情愿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模式,恐怕是我们作为寻常百姓在情感上的最高要求了吧?

    可是实际生活中呢?除去个别情况,大多数故事中走入婚姻殿堂的男女主角要么最终分道扬镳,要么,这种当初感天动地的爱情禁不住岁月的侵蚀和加料而慢慢地转换为“左手握右手”的淡然和冷漠。

    对此,我们只能发出无奈地感慨:“人心,为什么会变?”

    可是,后人并没有“前车之鉴”的智慧,还是前仆后继,如飞蛾扑火般地继续投入到这样的“爱情神话”之中,他们为“得到”而欣喜若狂;为“得不到”而黯然神伤……

    我想,这些举动可能是缺乏大智慧的表现吧。当然,说这话的时候我并没有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持有“自我批评和反省”的态度的。

    要是我们都学过哲学,是不是就可以提早地避免这种“爱情终结于婚姻”的“悲剧”发生呢?

    也许真的可以。我的假设完全是有根据的,因为“中国哲学第一人”,金岳霖就成功了。

    说到金岳霖,原本我对他并不熟悉,仅仅是因为读到林徽因的资料时,顺便注意到许多与她有交集的名人时,他的名字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而且,对他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他与林徽因有的是情感交集。

    世人说他一生中就干好了两件事情:爱林徽因和学哲学。

    他在哲学领域取得的成绩大家都知道,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开设了哲学系。可以说由于他的创建,填补了国内这个学科的空白。后来他陆续培养了很多人才,连乔冠华和季羡林都是他的学生。

    那么,他爱林徽因的程度呢?更是旷世持久,惊世骇俗,传言他居然为了她而终身不娶!

    哲学太复杂,我不懂。但是爱情的故事相对简单,也更为吸引我的眼球。于是,我认可了后人的传言,而且还在其中添加了很多自己感动自己的成分。

    我还相信了“他是被上天指派来,在徐志摩去世之后,继续完成爱护和照顾林徽因的使命”的说法。因为当年是正是徐志摩本人,把金岳霖带进了林徽因的客厅的,没多久后,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就失事了。

    我无怨无悔地相信并宣传这种理论。但是如果没有看到另外一段让我惊讶的资料的话,我还是会在心里持续描绘他们的爱情故事,并不断添油加醋,以达到感动自己的最新标准。

    资料里明确记载,金岳霖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回国时,曾带回来一个美国女友,中文名字是秦丽莲。据说她随金岳霖回国并同居了好一段时间,只是想感受一下中国式的生活,并不愿意同他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因为她是一个“终身不婚主义者。”

    资料上还特意提到:“金岳霖其实也是一个不婚主义者。”

    我惊讶的原因是:照这样来说,金岳霖终身不娶的行为,并不是因为林徽因。

    我虽然不完全相信,但是我也知道“无风不起浪”的道理。资料也许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或许这些记载,应该也是能多多少少地地代表着金岳霖对婚姻的态度的。否则,在后来他择“林”而居时,作为林徽因丈夫的梁思成即使再大度,也知道“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吧?

    不婚主义,能把它理解透彻并贯彻落实到底,那得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气的。

    我想,在对我们讨厌的人的各种诅咒中,“孤独终老”应该是比较恶毒的一种了吧?但是金岳霖恰恰主动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并承受这个结果,那么他一定是参透了某些深刻的逻辑关系。

    我之所以相信金岳霖有这样的大智慧,那是因为我不仅看见了他的婚姻观,也注意到他的生活观。先不说他的情感世界,单是他在文革期间,在没有被特殊保护的状态下,仍然能够能独善其身的事实,就足够说明一切了吧?

    他在文革中的自我批评很深刻,亲自推翻了自己的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执教时创建的许多哲学理论。不仅如此,他还大表决心,说自己要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甚至说,如果一年领悟不了,则用十年;如果十年内还没有领域透彻,那他就会穷其一生之力来探索。

    当时,他的这番“表白”应该是感动了好多人的。所以,文革期间他受得苦相对较少。

    金岳霖的这个举动在当时非常有争议,连他的学生都担心他今后的学术生命都有可能会因为持续研究过于单一的理论而终止。

    虽然后来事实证明他学生的担心是错的,但是他的行为确实是遭到了有“傲骨”的文人的不齿。金岳霖这样做了,我却不足为奇。我甚至认为,这并不是他的人品有问题,因为他有他的处事理论。

    先看看他的经历吧。

    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先后十几年游学美国,英国和欧洲诸国。他学过商业,也学过政治学,但是最终选择了哲学作为一生研究的方向。

    据说他学哲学的理由很简单,竟是因为一次在欧洲街头参与别人的吵架而一时兴起才转修哲学的,因为他发现最为高级的“吵架”,最是能体现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一起吵架事件就这样阴差阳错地造就了一个哲学大师。这也验证了一条哲学理论:一件事情可能有伟大结局,但是并不一定有严肃的开端。

    他涉足过的这几门最为实用的学科结合在一起,能代表什么呢?在我看来,它们的结合体既给了他学术界的渊博形象,也教会他“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生存法则。

    如果说,政治上金岳霖没有持有强烈的观点,那么事业上,他同样表现出随遇而安。他把代表自己成就的哲学系主任的位置轻易地就让给了后来在清华任教的冯友兰。当被别人问及此事时,他说他要把做行政的时间拿出来深入研究哲学理论。

    这样的一个人,看起来似乎是消极地随波逐流,淡泊名利,但是却我不以为然。没准这种处事方式正是哲学大师金岳霖研究出的最经典的理论呢。我甚至觉得,用“通透”来形容他的活法,一点都不为过。

    对于这样一个通透的人,虽然我对“他不婚的原因并不是林徽因”的说法已经认可,但我还是忍不住把他们这段感情设想得非常美好。我想,他总该是深刻地爱过她吧?

    通过种种迹象表明,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因为如果他不爱她,怎么会选择大半生的时间都和她做邻居?如果他不爱她,怎么能在她去世后写了一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样高水准的挽联?

    再如果他不爱她,怎么会在八十高龄的时候,看到记者拿着她的照片时,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泪水瞬间就湿了眼眶,像个孩子般的请求:“把它给我吧?”

    他是从什么时候起爱上林徽因的?无从考证。也许是第一眼看到她,并被她的美丽所倾倒时;也许她在客厅里侃侃而谈,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时;也许是她写下《你是人间四月天》那美丽的诗句时……

    但是那样娇俏可爱、才华横溢的林徽因,又有谁不爱呢?

    但他应该是她众多仰慕者中最爱她的人了,这其中也包括她的丈夫梁思成……

    我举出一个例子便足以说明问题。

    在林徽因去世几年后的一天,他出面请挚友知交到著名的北京饭店赴宴,没说任何理由。大家都如约赴宴,但是都猜不出金岳霖当天请客的理由。直到准备开席,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在场的人无不唏嘘哽咽……

    可是那时,梁思成已经另觅伴侣,又组成一个家庭了。

    他是真君子。虽然爱她,但是他并不会、也不想从梁思成的身边抢走林徽因。他们这对“情敌”,一生都以“知己”来看待对方。

    此举可能一方面有他“不婚主义”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则可能是由于梁思成心里明白,金岳霖活得太通透,不愿意亲自经历与林徽因沾满了柴米油盐烟火气的生活,由此扼杀了她在他心目中“女神”的光辉形象吧!

    虽然也有资料记载金岳霖也有过其他的正式交往的女友,但是最终也都没有什么结果。

    “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他就这样用自己的方式执拗地爱着林徽因。在她去世后,他选择了同她的儿子一起生活,听他还是叫自己“金爸”……

    那时,他的脑海里是否浮现出了林徽因在世时,他与她的一家生活在一个大院里,其乐融融的情形呢?

    写到这儿,我已经被自己设计的场景感动了,而且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标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静夜风:我也被多多设计的情感场景感动了,
      • 奇宁:写这类题材,多多似乎悟得很通透,满满的哲理浸淫文中,像罗丹的雕塑《思考者》😄😄👍👍🌺🌺

      本文标题:通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ms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