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君臣楷模,当以唐太宗李世民与谏臣魏征为最,流传至今的“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名言,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令人极度惊讶的是,当魏征死后,李世民一度愤怒之下,曾将魏征坟前墓碑砸烂,心中那个“一鉴亡矣”的感叹已不复存在,可见其心中积怨之深。
这又是为何呢?
一、皇室教育问题,教出叛逆太子,引发千古君臣楷模神话破灭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当年十月癸亥,册立年仅8岁的长子李承乾为太子。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五月,李世民便开始培养起了太子的执政能力,并诏令年仅12岁太子李承乾“宜令听讼”, 将尚书省一应政务尽皆委其决断。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承乾行完冠礼(十五岁)后,突生重病。从不礼佛信道的李世民心下大惊,特请道长秦英来为子祈福,接着又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并召度三千人出家两寺。公元633年(贞观七年),李承乾再次生病,唐太宗下旨请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同时,又因李承乾身体多病,特准许其不用读,只要经常听听老师孔颖达讲讲古代历史就可以了。此后,每当李世民外出巡视各地期间,皆由太子留京监国。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太子是多么的宠爱。
然而,随着李承乾年岁渐长,叛逆之心也随之滋生蔓延。为此,李世民特选魏征、于志宁、杜正伦、房玄龄、李百药、孔颖达、张玄素、马周、岑文本等十余饱学之士教导太子。
正所谓:“师傅多了,墙砌歪。”这样的教育方式,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之后,李承乾经常做出令李世民心寒之事。如:因宠爱男宠,而荒废了政事;私与突厥官宦交往。为此,李世民特托付杜正伦,多找机会劝谏太子。谁知,杜正伦非但未尽到劝谏之责,还经常将李世民的一言一行告知李承乾,从而造成李承乾与李世民的关系不断恶化。
为此,李世民大怒,遂将杜正伦贬往偏远交州任职。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2月,魏征病逝。同年4月,李承乾担心胞弟李泰有夺嫡之意,遂欲对其暗杀,却未能成功。之后,李承乾又伙同汉王李无昌、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朝臣,欲效仿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故事,发动政变,兵进皇宫。
自古大事不成者,十有八九,乃为谋事不密所致也。结果,李承乾一伙因事情泄露,杜荷、侯君集等人皆被处斩。
但是,问题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出在李承乾的教育上。李世民特意托付杜正伦对太子进行劝谏,谁知杜正伦却是阳奉阴违,不但没有尽到规劝太子之责,反而造成了太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二是李承乾谋反的决策上。其实,李承乾并无谋反之志,只因受到侯君集多次鼓动、教唆后,才决定谋反。同时,为了谋反成功,侯君集还将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一同策反。
而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都和魏征有关。无论是杜正伦、还是侯君集都是在魏征的多番推荐下,并顶住了多名朝臣的反对,才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事后,李世民是何等的伤心。自己最疼爱的长子想造自己的反,魏征竟然成为了其背后的间接助力。
因此,李世民一怒之下,才令人砸了魏征坟墓前的石碑,同时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虽然,后来李世民又令人将魏征墓前石碑重立,但从前的那份君臣情谊还能回到从前吗?那一定是不可能的。两年后,李世民便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在识人荐人上,魏征同初汉三杰的萧何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二、谏君不谏臣,有求名私心,更有结党之嫌
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只因为李世民信任魏征的人品,这才信任杜正伦和侯君集。一是魏征原为李世民大哥李建成的人,一个加入自己阵营的新人,孤立无援,自然无党可结。二是魏征敢谏直言的品性,令李世民深感敬重。
但是,事后李世民不可能不对正整件事情的前前后后,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魏征能够极力向自己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难道不知道二人是什么样的人吗?
同时,杜正伦在李承乾身边那么长时间,魏征难道没有听到一丝风声吗?,怎么不见你去劝谏这些大臣,也不见你用同样的态度去劝谏太子李承乾呢?是否,魏征之前所作的敢谏直言之举,并非处于朝廷的公心,而是为求一个历史谏臣之名。毕竟,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大臣们基本都非常的清楚,而魏征的敢谏直言,也正好撮在了自己的软肋。如果,李承乾造反之时,魏征没有死的话,是否也会参与其中呢?
同时,据《李勣列传》记载,魏征和杜正伦算是老相识,经魏征力荐后,被李世民提拔为兵部员外郎。从此,二人便同在尚书省共事,且交往甚密。同时,于贞观四年,魏征和侯君集同为朝廷重臣,且魏征多为侯君集美言,道其有文武之能,可出将入相,二人又怎能私交不密呢。幸亏当时自己没有听其谏言,委以侯君集兵权,要不然现在想吃后悔药的机会都没了。
此外,据《旧唐书·魏徵列传》记载:御史大夫温彦博曾向李世民反映魏征有结党形迹,奈何李世民不以为意。贞观十八年,太宗称赞高士廉云“临难不该节,当官无朋党”,可见李世民对结党之事,是多么的痛恨。
综合之下,魏征有极大的结党嫌疑,不可能不令李世民心下起疑,心中伤痛。
三、将会重蹈 “玄武门之变”覆辙,已严重触动李世民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
唐高宗李渊时期,魏征便是太子李建成的坚定拥护者,曾亲身经历 “玄武门之变”的全过程。此时,太子李承乾同样也是魏征的坚决拥护者。而侯君集也曾是秦王府的旧臣,也同样参与策划,并实施了“玄武门之变”,当其鼓动李承乾造反之时,明显的就想让当初的“玄武门之变”重演。
最容易引起李世民深思的,则是参与谋反的主角侯君集又是魏征多番举荐之人。
据《新唐书·侯君集列传》记载,李靖曾经谏言,侯君集久后会反。后,果然应验。难道,与侯君集非常相熟的魏征,就不了解侯君集吗?
如此以来,不由人不去多想,魏征这是想干什么,难道想让“玄武门之变”重演,上次没有成功,这次就想弥补曾经的那份遗憾吗?
对于曾经的那件事,侥幸成功的李世民,心中可谓敏感至极。事件一但发生,无论是自己成为历史笑柄,还是生命可能堪忧,或是李承乾兄弟相残等,都只是小事一桩,更可怕的是,大唐江山有可能不保。
如此下来,李世民只是砸烂了魏征的墓碑,没有灭其三族,已算是仁慈之君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新唐书·宗室列传》、《旧唐书·魏徵列传》、《新唐书· 岑文本列传》、《资治通鉴》、《新唐书·侯君集列传》、《册府元龟》等史料。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