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第三:仁者,爱憎分明

作者: 西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06:06 被阅读1次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好,喜爱的意思;恶,厌恶、憎恨的意思。孔子认为,有仁的人,对人有所喜爱、有所厌恶、憎恨。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言简意赅、意义深刻。对人有所喜爱、有所厌恶的人,并不一定是仁人,但只有仁人,对人有所喜爱、有所厌恶。这是仁人的外在表现。仁人,心中有仁德,为人处事、与人交往,必须以仁为标准。心中有了标准,对人就有了判断,对心中有仁德的人,必须喜爱,对没有仁德的人,必然厌恶。心中有仁,仁是镜。应该说,这句话,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只有仁人能好人、能恶人?二是好什么人、恶什么人。

            与任何人交好,只好人,不恶人,是仁人吗?不是。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与人交往,处处讨好,从不得罪人的人,是孔子眼中的“乡愿”,是“德之贼”,非但不是仁人,反而是破坏德的人。因为这种人对人没有正确的评判标准,只想做“老好人”,是从私心出发,同于流俗,抱着“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心理的,只想一团和气,与己有利,这又怎么能算是仁人呢?仁者必须坚持心中“仁”的原则,以德为秤,坚持与仁处、与德邻,故必有所喜爱和厌恶。

            既有所喜爱和厌恶,喜爱什么人、厌恶什么人,也是一个问题,以利为标准,凡对自己有利的,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便喜爱;凡与己无利和妨碍自己的人,便厌恶他,这能算仁人吗?肯定不能算。仁人,必须坚持以仁为准则,心中坦荡无私,站在公正的立场,明善辨恶,有所爱,爱所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对人人都说好的,不轻信,要考察他,对人人都说坏的,不盲从,要细辨,一切从仁出发,依仁而定,好有仁的人,恶不仁的人,这才是仁人。

            李零说,“不是仁人,不知好赖人”,诚哉其言也!只有仁人,才能喜爱近仁、有仁的好人,才能厌恶不仁的恶人。仁人有仁心,才能好好人、恶恶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里仁篇第三:仁者,爱憎分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pv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