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個問題是教化的方式。儒家教化的方式,去年就開始聽課的同學,現在應該有一個概念。聖人因人情制禮作樂,所有的人都按禮去行,整個社會道德的善性一下子就提攜起來了,百姓日用而不知,自然就孝了。
什麼禮樂的方式?像天子喪親,父母去世,也是那樣,捶胸頓足,臉上還要抹上碳灰,專門蓋一個像搭一個小庵子在那裏一住幾個月。禮不下庶人,老百姓怎麼行,禮不管,但老百姓上行下效,老百姓一看,哎呀,天子、國君,那些大夫他們父母去世的時候都是這個樣,老百姓也這個樣,也就跟著這樣了,跟著學了。
喪禮啊、祭禮啊,哪一個村莊裏邊哪一年不有一兩個去世的?有去世的時候,孝子必須按這個禮去行,當摧胸頓足,頓幾下,聲音多高,這些禮法都有規定的。當你哭的時候你如果不哭,不行的,長輩在旁邊看著,就是踢著你也得哭。所有觀禮的人一看,哎呀,原來沒有父母,父母去世的時候,是這樣一個心情,這樣一個哀戚、哀痛之心。我父母還在,好好地孝敬吧。
這些事,是以這種禮的方式自然感染過去的,不是說教,大家都得孝啊。婚禮也是這個樣,天子親迎,那所有的上行下效,娶老婆的時候都得自己親自趕著馬車去把老婆接回來,上她家,這中間所表示的對女家的重視,把這個女子接到我家來,結秦晉之好,對養育子女等等的一切責任各個方面,在婚禮裏面都體現了。
你結婚的時候按這個禮去行,對老婆就不敢輕視。她有教育子女的責任啊,特別是在小的時候,你考慮後代就不敢對女子輕視,從婚禮上就體現了。這樣一教化,每個地方都有行這婚禮的,每一個人都得結婚。結婚的時候所感受的,以後當怎麼行,給心中種下一個種子。這是儒家禮樂教化的方式。
佛家怎麼教化?如果出世法就在寺廟裏邊教弟子,按出世法實際上和我剛才講的道家是一樣,你出世,不養父母,你就是上了西天有什麼用?有什麼意義?我修煉我自己,我成菩薩之後普度眾生,這個和儒家,我學好,聖與賢可馴至,我學成聖人賢人,我可以做官,做官就能施恩惠於老百姓,看起來很一樣。
可是有一點,修成菩薩道,有多少修成的?修不成菩薩道是不可以行教化的,你自己善惡是非還沒有分辨好,你教化得對不對啊?有多少修成菩薩道的?菩薩道已經是到了佛的境界了,不願意再往上上,去西天,然後下凡來普度眾生,你修不成實際上一輩子所行的還是單身修煉,想想是不是?就是沒有好的合適的教化方式,所以這個問題,大家明白我講這個的意思。我不僅對這些問題,西方的民主思想,這五百年來文藝復興之後,西方的這些觀念我們都有辨析,這本身就是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