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曾经,网上非常流行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很精辟的向我们阐明了皮囊与灵魂的关系:外表的美丽是容易塑造的,灵魂的丰盈与自在却实属不易。
出生于闽南小镇的作家蔡崇达,写了一本纪实文学,书名就叫《皮囊》。
书分为十几个篇章。记录的,都是自己周围亲人、朋友以及熟人在平淡岁月中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
该书让我们看到了,人生路上的艰难困顿。更让我们悟出:只有试着看淡风雨,超越自我,才能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1.不能让肉体拖累灵魂
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的阿太,也就是外婆的母亲,一直活到99岁高龄。她是个裹着小脚的女人,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思维。
她认为:“肉体就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伺候的”,真可谓语出惊人。
所以,她会在作者的舅公很小的时候,狠心将其扔在海里学游泳。这一举动,貌似很残酷,也因此招致邻居们的非议。但细想,对子女的教育,如果不“狠”一点,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以后又怎能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呢?
不但对自己的儿子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肉身,也是满不在乎。当不小心切断了自己一根手指头时,她完全没有惊慌失措,而只是一句云淡风轻的“哎呀”,平静得好像只是切断了一根排骨似的。
在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画面时,阿太表现得异常冷漠,她从头到尾没哭一声,当被问及时,竟微微一笑说,那是因为舍得。
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了,庄子在妻子去世后,击缶而歌的故事。唯有活得通透的人,才不在乎外在的形式。或许,在阿太眼里,生与死都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不要让灵魂被折腾就好。
这个虽然不识字,却充满了睿智的老太太,在临终之前的叮嘱更是极富哲思:“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生命赤条条的来,也终将赤条条地离去。我们都是生命旅程中的匆匆过客,少一些世俗的羁绊,灵魂才能轻盈自在。
2.房子是皮囊,爱情是灵魂
蔡崇达的父母结婚时,可谓一穷二白。但父亲曾拉着母亲的手,郑重地许诺:我会给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一座大房子。
这或许就是爱情的表白。没有山盟海誓,有的是烟火可亲。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母亲就信了。
因为年轻,因为爱情,父亲也尽力打拼,虽然过程曲折,但还是如愿给了母亲一个足以令乡邻们艳羡的、漂亮的石板房。
但后来,父亲却病了,半身瘫痪。这时,轮到了母亲尽力扛起这个家。她两次重修这座房子,甚至在面临拆迁的境况下,母亲居然还和蔡崇达商量,要把房子修到四层高。
为这,母亲不惜省吃俭用,甚至每天夜里偷偷的出去捡别人不要的烂菜叶。如此举动,应该是为大多数人所不能理解的,但作者最终还是懂了,那并非简单的要面子,只是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父母两人爱情的见证。
中国人在爱情方面的表达,向来是含蓄的,尤其是作者父母那一代人,更是如此。有些话,羞于说出口,但那一砖一瓦,即便静默,也足以表达其中的爱意。
这是艰难生活中的守望相助。在我看来,房子只是皮囊,爱情才是灵魂,或许平淡,却令人感动。
3.皮囊或许残缺,但灵魂一定要完整
书中最触动我内心的,是作者父亲因为中风,而引发的一系列变故。
曾经,父亲就是家中的顶梁柱,是顶天立地般的存在。可是,意外与猝不及防,总是无由来的光临。突然之间,父亲便因脑中风而偏瘫在床,这对于一向要强的他来说,是怎样不堪的状况?
偏瘫的左半身,令父亲说话含混笨拙,并且说不了几句,就要大口的喘气。那个曾经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人,如今又去了哪里?
我们都知道,身患绝症的人,一开始,总是不愿认同自己的疾病,作者父亲的心态,也与此类似。初发病时,他不肯接受自己偏瘫的现实,尝试着要自己起床,可瘫痪的半身偏偏要跟他作对。于是,他整个人摔倒在地,手足无措,就像个无助的小孩。这样的画面,令人格外心酸。
为了让自己早日站起来,父亲又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康复计划,他坚持认为:只要运动,让活血冲死血,身体的另一半就能活过来。一家人都憧憬着父亲能回到当初健步如飞的状况,明知希望渺茫,也不愿放弃。陪父亲锻炼,竟成了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
可是,那场台风,把父亲仅存的一点幻想击了个粉碎。 当他被台风裹挟着,如同风中的落叶般,再也无力对抗。
撕掉了假装坚强的面具,父亲终于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他退化成了一个老小孩,允许自己乱发脾气,与猫狗吵架。
是啊,人生在世,皮囊或许会有残缺,但灵魂一定要完整。如此,才能直面疾病与死亡,让生命不再有如此多的重负。
书中还有很多人物的故事。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曾经的天才少年文展,向往着大都市的热闹与繁华,最终还是被竞争激烈的城市所抛弃。
两个阿小,如同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所说的:“围在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也许,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厚朴,那个曾经热情四溢、斗志昂扬的青年,最终钻进了自己的牛角尖,以自杀的惨烈方式告别了世界。
还有美丽前卫的少妇张美丽,却被保守固化的小镇所不容,无论她怎样努力想向家乡能证明什么,最终依然被舆论所吞噬。
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阅读《皮囊》,让我透过皮囊,触摸到了灵魂的温度。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