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城记广州旅游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近代广州 ◆ 往事迷蒙 (1) ‖ “阿峨大舶映云日”——黄埔古

近代广州 ◆ 往事迷蒙 (1) ‖ “阿峨大舶映云日”——黄埔古

作者: 大地倚在河畔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20:09 被阅读193次

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写在前面: 世所瞩目的 2017《财富》全球论坛 12月6日至8日 在广州举行。 这座老旧之城因此或会吸引世人一些关注的目光。城市并不是在某个时刻突然进入全新时代的。广州走向近代国际都会,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其实在之前已经存在。以前时代那些生活方式和城市风格,以后也会照样流行传之久远。它总是新旧混合匪夷所思。只是我们以为已经多么清晰的许多往事,其实依旧迷蒙。

这是一个广州近代往事系列。



没有黄埔港的广州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黄埔港是这座城市几乎全部品格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 ■

1699年10月3日,“麦士里菲尔德号”高高的桅樯出现在广州城东新洲至长洲那片半圆弧形港湾的海平线上,这里海阔水深,东面、西面和北面丘陵台地围绕,又有长洲岛为屏,港湾内风平浪静。船长赫里和首任大班道格拉斯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率领商船从英国唐斯港起锚,经巴达维亚航路,历时六个月终于抵达这里。此刻他们看到,港湾四周树林茂密,长满古老的榕树、樟树和大量荔枝树、柑橘树及各类灌木。码头附近有飞檐古雅旌旗轻扬的粤海关,更有高高矗立的“海望标志”琶洲海鳌塔。这东方亚热带海港的特有景致,加上港湾内鱼贯而至、色彩缤纷的中外商船,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奇景。这就是梦幻般的令许多远航者心驰神往的广州黄埔港,而这艘装满铅锭和毛织品的“阿峨大舶”,则是黄埔港迎来的第一艘英国商船。

追寻近代广州踪影,几许历史氤氲之间,反复浮现的总是这个古海港的朦胧影像。广州城东珠江入海处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在地质年代由于海水侵蚀而形成了宽阔的深水港湾。秦汉时这里海事活动已相当繁盛,隋唐时更在扶胥镇附近形成颇具规模的广州外港。明末清初外港内迁至深水港湾西侧黄埔洲与琵琶洲一带水域,始称黄埔港,也即黄埔古港。

在“地理大发现”中对于东方社会和财富的丰富想象,成为西方远航者登陆黄埔港的重要动力。早在1757年清朝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前的70多年间,欧美各国贸易商船到达黄埔港的数量,就占了全国到达总量的近90%。清朝前期,继明末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早期登陆者之后,英国、美国、法国等接踵而来,其他几乎所有的欧洲海洋国家也相继而至。

英国商人认为 “麦士里菲尔德号” 受到了仁慈的接待,从此英国商船越来越多地进入黄埔港。不久之后,黄埔港就基本囊括了在英国具有垄断地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的对华贸易。据统计,从1710年起至1833年期间,共有1494艘英国商船进入黄埔港,平均每年12艘。其中又以1775年 至1804年的10年为最繁盛,达到497艘,平均每年超过49艘。

远在北欧的瑞典人也步其后尘。 1732年,载重400吨的 “腓特烈国王” 号首航黄埔港,开启了与中国的远洋贸易。他们带来土产黑铅、粗绒、洋酒和葡萄干等,运回茶叶、瓷器等。此后这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家每年都有商船抵达黄埔港。据称与中国贸易对瑞典社会有很大影响,出口兴旺促使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与此同时,中国瓷器、丝绸等作为精致生活的象征,也深刻影响上层社会乃至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不断驶往黄埔港的商船中,最著名的是“歌德堡号”。这艘由瑞典东印度公司耗费巨资建造的船只,载重400吨、总长58.5米,船宽11米,堪称18世纪的超级货船。“歌德堡号”1738年正式下水后,从1739年起先后三次远航广州,却在最后归程中离奇沉没于歌德堡港附近海面上。她留下许多谜团,连同那些关于两座城市之间的传奇故事,也就深埋于人们的记忆中。

2014年“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230周年纪念活动在黄埔古港举行 ■

1784年8月28日,首次造访中国的美国商船 “中国皇后号” 缓缓驶进了黄埔港。在海洋贸易竞争中饱受英国堵截之苦的美国人竭力寻找新的海上贸易通道。费城、纽约几位商人 1783年集资购置了这艘载重360吨的帆船。他们聘请约翰·格林为船长,山茂召为商务代理,于1784年2月22日从曼哈顿港启程。商船运载着西洋参、棉花、胡椒、生铅、羽纱、毛皮以及柏油、松脂等总值13644两白银的货物,横渡大西洋,向南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又穿越巽他海峡,历时188天到达新的贸易目的地。他们没有想到,“中国皇后号” 的货物运到广州城内销售,居然卖出了136454两的好价钱,为原来价值的10倍。整个船队倍感振奋。他们在广州采购了茶叶、土布、瓷器、丝织品、肉桂等, 装满了回程的船舱,于当年 12月 28日起锚回国。

商船首航中国的巨大成功,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激发了美国商人与中国通商的强烈愿望与信心。由此,黄埔港内的 “花旗船” 越来越多,据统计从 1784年至 1833年,美国商船来华共1166艘,平均每年达23艘。

“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的巨大成功,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激发了美国商人与中国通商的强烈愿望与信心 ■

近代以来,黄埔古港发展成为广州的核心外港。这时港口的主要贸易对象已经从以前的亚、非国家转变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货品也从传统结构转变为多种类的工农业产品,贸易迅速扩张,粤海关因此成为清朝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然而,黄埔港对于广州人,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经济。它无论在历史传统和文化地理上,或在生活方式及精神理念上,都是城市不可分割的部分,尽管它一直都不在城墙之内。特别是黄埔古港和它紧邻的南海神庙,千百年来巧妙地构成了这座城市文化气质上的某种象征,无声地见证着城市宿命般的兴衰轮回。

历代广州人都把黄埔港和南海神庙放在城市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南海神庙是隋皇帝下诏于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在原有小庙上扩建而成的。那时人们出海前大都到庙中致祭,祈求海神庇佑。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册封南海神为“广利王”,规定每年立夏由广州刺史代表皇帝举行祭典,表达对海洋与海神的尊崇。从宋代起,广州人有了评选“羊城八景”的习惯,黄埔港的“扶胥浴日”在宋、元两代一直名列榜首,清代又有“琵洲砥柱”选入榜中。黄埔港在广州人心目中的分量由此可见。

没有黄埔港的广州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黄埔港是这座城市几乎全部品格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是这座城市是其所是的自然结构前提。是它使这里的人眷恋故土又思念远方,安守现实又充满想象。这种复合的禀赋,就如同这温和海风吹拂着的港湾那样深邃而开阔。人们从中养成了从容恬淡的情怀,也不时燃起远行的冲动。南海神庙门前有一座印度摩揭陀国来使达奚司空的塑像。传说达奚司空带来了菠萝树在黄木湾种植,他因流连于此而错过了归国的海舶,留在此间而化为神。塑像中的他以手加额,情注远方,望洋兴叹。这座城市在倾情镌刻天竺远客时,也同时镌刻了自己。

                                    (写于流花湖畔)


【续记】如今徜徉于黄埔古港码头所在的琶洲石基村,所见是一派古朴散淡的旧村景色,已难领略想象中的古港风情。尤其百年沧桑,当年宽阔的深水港湾,今日成了黄埔涌边一弯小河塘,浅窄的水岸泊着几叶农家小艇。不远处有厂房、仓库、集市……  具体事物总是递嬗不居的,只有生活特质恒久存在。当我们踏足这个古港时,一切已然宁静。还有谁能细说这里发生的丰富而动人的故事呢? 无论是 “ 中国皇后号”或是“哥德堡号”,都只是这些故事的一鳞半爪,迷蒙飘渺——往事依旧迷蒙。

                                                    140902

黄埔古港:无声见证城市宿命般的兴衰轮回 ■

※ 作者相关主题的延伸阅读

①作者在本平台所建《城市与建筑》专题收录的作者本人的若干图文,主要有《我是爱城主义者》、《城市就是我们的自然》、《城市杂想》、《大卫 · 哈维笔下的奥斯曼男爵——读〔巴黎城记〕随想》、《街景与建筑 : 长堤与惠福路之间》等,可点击该专题详阅。

②作者所著《广州这个地方--对一座城市的思考与情感》中国艺术家出版社出版 (2008 年12月第1版 //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10年9月第1版); 作者所著《后街 : 日志中的城市》, 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 9月第1版)。本书除少数几个篇章外,其余均系作者 2012 年以来的日记、随笔当中有关城市的部分内容改写、整理汇编而成。

~ ~ ~ ~ ~ ~

※ 本文题目“阿峨大舶映云日”,引自明初岭南诗人孙蕡《广州歌》诗句。孙蕡是明初岭南诗坛著名的 "南园五先生"(亦称 "岭南五子")之一。“南园五先生”包括孙蕡、王佐、赵介、李德、黄哲五人,他们在广州南园组织诗社,号称“南园五子”。因为明中叶有仿效南园五先生的“南园后五子”,所以又称“南园前五子”。

孙蕡《广州歌》对明初广州城市生活作了详尽生动的描述:“ 广南富庶天下闻, 四时风气长如春。长城百雉白云里,城下一带春江水。少年行乐随处佳,城南濠畔更繁华。朱帘十里映杨柳,帘栊上下开户牖。闽姬越女颜如花,蛮歌野曲声咿哑。阿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



“我们塑造城市,城市也塑造我们。”

【下期预告】《近代广州·往事迷蒙 (2) ‖ 十三行街道上》,敬请留意。

20171125

相关文章

  • 近代广州 ◆ 往事迷蒙 (1) ‖ “阿峨大舶映云日”——黄埔古

    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写在前面: 世所瞩目的 2017《财富》全球论坛 12月6日至8日 在广州举行。 这座老旧之...

  • 近代广州 ◆ 往事迷蒙 (3) ‖ 近代报刊双城故事

    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两百多年前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开端。围绕于此...

  • 古港随笔

    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自宋代以来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见证了广州...

  • 【0914】黄埔村–散散心

    今天休假了,和老朋友去广州黄埔村。 黄埔村作为现代黄埔港名称的由来,南宋时期是“海舶所集之地”,现在依然保留着古朴...

  • 近代广州 ◆ 往事迷蒙(4) ‖ 荔湾深处,西关人家

    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遥想西关人家,最直接的思维投射就是“西关大屋”。西关人家被认为最能够代表这座城市的生活气质。...

  • 近代广州◆往事迷蒙 (2) ‖ 十三行街道上

    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写在前面: 2017《财富》全球论坛12月6日至8日在广州举行。这座老旧之城因此或会吸引世人...

  • 黄埔古村君子文化研学

    黄埔古村君子文化研学 2021年7月4日,由广州市黄埔古村文化传承促进会牵头组织,私立华联学院师生、市义工联、山水...

  • 广州—黄埔古港

    十月二日,我和娇娇一起来到了黄埔古港,一路走来都是古建筑,路两旁都是摆满的小商家,满目琳琅的到处都是吃的或者农民自...

  • 广州 黄埔古港

    在广州海珠区的石基村里,有一个名胜古迹,名叫黄埔古港。已经沉淀许久的历史文化,一砖一瓦都透露着青丝的痕迹。夜...

  • 黄埔古村(广州)

    万胜围地铁C出口,出来是绿洲花场,蛮多绿植。联通信号从出来地铁口就不是很好,不过好在有指示牌,跟着指示牌拐入杨青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代广州 ◆ 往事迷蒙 (1) ‖ “阿峨大舶映云日”——黄埔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qg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