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大漠
早上出门上班,从下楼开始就琢磨该吃点啥早点,思来想去没什么胃口。算了,就买个焙子吃吧。
焙子的焙字与被子的被同音,但意思完全是两码事。焙子是呼和浩特地区特有的小吃,是当地一个饼类面点的统称。

焙子虽然种类很多,但是制作过程中离不开焙烤的程序,因而得名。据说焙子的历史与呼和浩特建城的历史同步,也就是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最早的焙子正是修建呼和浩特城的工人的干粮。
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也没去考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但焙子所具有的喷香耐饥,便于携带,易于消化且经济实惠的特点我倒是深有体会。
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里,两到三块钱一个的价格,真的是挺便宜的。
除了价格不贵,种类丰富也是焙子的一大特点。像什么白焙子、牛舌头、油旋、白糖焙子、红糖焙子、千层、油酥、豆沙焙子、咸焙子等,形状各异,口味有别。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牛舌头。最地道的牛舌头形状是不太规则的三角形,大概是因为形似牛的舌头所以得名。比起口味单一的白焙子,牛舌头富有层次的面饼中夹有少量的油酥,一方面使寡淡的面饼味型变丰富,另一方面金黄的颜色与白色的面饼搭配更为好看。再加上经过烙和焙烤两个步骤之后,饼外皮的出现的焦黄,看上去就令人食欲大增。

焙子最好吃的时候一定是刚出炉。外皮酥脆,内部柔软适口,一口下去,吃出的是简单的幸福。如果是出炉时间久了或者装袋捂了,它的口感就会大打折扣。
牛舌头还有一个经典的吃法是就一碗羊杂碎来吃。香辣的羊杂味型浓郁,和口味较为平淡牛舌焙子一搭配,二者相得益彰恰到好处,保你吃了这顿想下顿。
得,今儿焙子就写到这,改天咱们再写羊杂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