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瘦下来的人都被补足了爱。
过去的这个周末,我经历了1件大事。2天之内,体重上升了1.2斤。
这对于一个标榜擅长瘦身的人来说,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承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背后肯定还是哪里出了纰漏。
坐下来仔细想想,对于瘦身这件事,我的理解还是不够深。
过去半年我一直在实践低碳水饮食法。不苛罚自己以代餐或节食饿肚子减肥,而是遵循自然规律,返璞归真,好好吃饭。找营养师定制服务,精准控制碳水和糖类摄入,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优质脂肪,让身体从现代人的耗糖模式转到消耗脂肪模式,精准减脂肪。坚持了2个月,瘦了15斤。
那最近这胖了1.2斤是怎么回事?
一不小心吃太多。正餐吃太多,零食吃过多。
按道理讲,过去半年,我把这低碳水饮食法子用的不说是炉火纯青,也是滚瓜烂熟的。怎么还会出现这种事?
好方法有60%的贡献,方法背后心理上的认知,也应占40%吧。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姑且来看下案发场景。
场景1:
昨天周六,一人在家。平日装满快餐的肚子遇上这大好周末,阳光明媚,快乐洋溢啊。 走到超市,这个菜漂亮,那个菜一直想吃,一口气连买了好几袋。趁着兴致上头,挑菜,洗菜,砧板切菜咔咔响,热油下锅,转眼3个菜,一锅粗粮饭就做好了。平时做菜,遵循配餐的餐单,都是几个菜装一盘,吃完配餐就OK。昨天,三菜一饭上桌,香气缭绕,颜色可人,兴致盎然处,哪还记得这些。盯着菜盘,一直吃到肚子滚圆方才下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75798/8fb55608dd6e8786.jpg)
场景2:
最近事杂项目多,每日忙的不可开交。1周前,加班时,买了一袋带壳的客家甜酒花生。拆开发现又香又脆还有米酒甜,很是合我胃口。于是每天上楼前,必买一袋。剥开一个个小黄壳,一排排花生米坐卧其中,一嚼一口香,蹦蹦脆,一个接一个,有点欲罢不能。几个项目忙了整整1周,我也跟着吃了整整一周,6袋,4斤呐。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要说,吃这么多,不胖你,胖谁?
思来想去,我还是翻车在这几个点上:
1. 食量供应过多,不知不觉转移了初心目标。
三菜一饭上桌后,我的目标神不知鬼不觉的转移了。从平时的吃一盘,变成了吃一桌。中途其实已饱,但是潜意识里“力争上游”的习惯,还是让我为了吃下一桌,又吞了不少。
2. 掉入了能量守恒的规律。
最近并未饿着自己,但是事多闲暇少。体力和精神大量消耗的同时,潜意识里在不断找机会补充能量。与其说爱上客家甜酒花生是因为好吃,不如说这停不下来的一连串剥壳,嚼嚼里也有玩的乐趣。况且,这一大袋子也没有分装,一不小心,又陷入了目标混淆陷阱,开吃就不停。
想来,潜意识里人都是在想方设法爱自己。受不了一点委屈,容不得一点缺。
大家常见的减肥反弹,也不外乎是这个原因。前期压抑的有多厉害,后期反弹势头就有多猛烈。瞧瞧市场上常用的减脂方法,压抑食欲,放弃食物,主张暴力运动,情感刺激,那样不是逆反人性,在我们的天性上挖了一个大坑?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75798/2fdd8f6a3348663b.jpg)
从以对人本性的尊重和关爱上来讲,我认为,好的减肥,至少要做到:
意识上,告诉他符合人性,不压抑天性,科学可理解的减脂方法;
身体上,不压抑人类爱好美食的天性,在适可而止的情况下,好好吃饭;
指导上,教他选择品质上佳,营养健康的减脂食材,认真花钱,用心做好每一餐。哪怕是平时喜欢,舍不得买的食物。漂亮的大虾,新鲜的牛排,上等水果, 有机蔬菜,上好橄榄油,椰子水… 看着它们变成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被期待的食欲瞬间被满足,化作内心熨帖舒心的宠爱。即使在减肥,这样的用心对待,你如何能拒绝?
情感精神上,好的老师教你保存体力和精力的方法,匹配个人饮食习惯的建议,遇到瓶颈时的专业指导,每日用心的陪伴,一项都不可少。
这样的一套方案,没有体力上的损耗,口欲上的牺牲,情感上的掠夺,方法上的缺失,只有爱的关注。一切行为因爱自己而起,因奖励而结束,不存在任何能量上的损耗。这样的减肥,怎么会难呢?
当然,在执行上也要远离各种或甜蜜或易疏忽的陷阱。比如各种拿着美食引诱你的朋友,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的用餐陷阱,各种会耗损你的精力和体能的项目,让你初心动摇的谣言…
《生命的重建》一书中提到,身体是一面镜子,总能照见我们当下的状态和内心的呼唤。比如超重的身体里透露了我们内心安全感的缺失和对爱的呼唤,背厚的人通常承担了太多生活的责任和重担。
当我静下来回想,发现每段超重的日子里都隐藏一段不太如意的时光。
一个好的瘦身体验,是一个补充关爱的过程。优美的身体,本身就意味着和谐,平衡的生活状态。
满足口欲,大吃大喝,是出于追逐爱。
一段好的瘦身体验,也是将注意力拉回自己,感知身体,补充关爱的过程。
一个在减脂期被好好对待的人,是不会瘦不下来的。
幸福瘦下来的人,大体上,也是不会反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