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悦读论语大讲堂论语中级读本
论语中级读本(雍也第六)(5)

论语中级读本(雍也第六)(5)

作者: 尔雅台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12:08 被阅读2次

    6.17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〇程子曰:“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尔。”

    〇不直的都是死人。盖生之理本直,不直即失所以生之理。有此直乃有此生,人之所以为人者此也。罔则生之理已绝,虽生亦不过活死人,故曰幸而免。判到生死关,更不必说圣狂人禽之辨,令人怆然。直者,实也诚也,孟子性善之旨也。人以善终为原则,横死为例外,禽兽则否。圣人教人以为人之道,惟正直得其全生,亦即率性谓道之理。先有此直而后有生,才有此生便付此直,人必还其为直,方是率性即道,方完得所以生之理。故学问是救命灵符,只初念是直处。

    〇易系辞传云: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盖生理之直也,人得之则为本心也,罔则不直,则失其本心失其生之理也。孟子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明其直而非罔也。又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明其直而生不甘罔而生也。诗小明云: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彼不直而罔焉,则祸矣。如洪承畴之降清,彼幸而免者,人反以为不幸焉,不适彰其为罔之生也乎?

    6.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〇言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也,好之者不如悦乐之者深也。

    〇此进学之序也。言不如者,诱之使进之辞。经言颜子问仁而请事也,则为知之者焉。其言颜子好学也是,则为好之者焉。其言颜子不改其乐也,则为乐之者焉。若颜子者,其以善诱而能进者乎?岂知进一格复有一格乎?指点不如处,正催人进步也。纵终身难满知量,当下亦有乐机,只好之一关,是彻始彻终精神。

    〇圣学工夫只有知行两端,知字中工夫最多,到得个知之者,火候已是一半。好与乐总是行中火候,若不曾知得,也无从好乐;即有所好乐,如金溪姚江之学,亦能使人鼓舞颠狂,却只是差异,不可谓之好乐,总只谓之不曾知也。为学于知好煞好用工,到乐底地位,程子所谓功夫尤难直是峻绝,又大段着力不得者,濂溪之寻孔颜乐处,延平之融释脱落,皆此意也。(吕留良)

    6.19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〇语,告也。言教人者,当随其高下而告语之,则其言易入而无躐等之弊也。

    〇自中人以上下者,视其才性与其学力而言也。劳氏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圣人所急欲裁成而语之者中人也。而中人亦有上下之分,其由下而上,则俟其变化气质之功也。”张敬夫曰:“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盖中人以下之质,骤而语之太高,非惟不能以入,且将妄意躐等,而有不切于身之弊,亦终于下而已矣。故就其所及而语之,是乃所以使之切问近思,而渐进于高远也。”

    〇形而上者谓之道。道不可言,其可言者皆形下者也。虽形下者,而形上者即在其中。故圣人之教,莫非下亦莫非上也,顾学者所闻何如耳。上焉者悟其上者机,虽居处恭执事敬,亦上也,故可以语上。下焉者无往而不滞于下,即一贯之传实以启门人之惑矣,故不可以语上也。是以君子之设教也,不执方而治不凌节,而施时达其所已能,而不强其所未至。子曰下学而上达,直是语下不语上。曰可以语上,亦非执上以语上也,如神化性命之语亦只是注脚。(刘宗周)

    6.20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知,通智)

    〇此当系樊迟出仕时问答,故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者,敬鬼神而不黩也。即敬之而不迷信之,能如此,可谓智了。先难而后获者,即艰难之事则为人先,获功之事而处人后,能如此,可谓仁了。亦即范仲淹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〇民之义者,礼运曰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是也。孟子云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夫急务,孰先于人义哉?中庸云义者宜也,故朱子谓之人道之所宜也。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礼表记云: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此言周道也,鬼神皆敬事。近人而忠,务民之义也。商书云:惟天监下民,典厥义。盖言天视下民,惟常其义也。此祖己以高宗敬鬼神而不远之,故言民之义为训也。桓六年左传云: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盖成民者,以义成之也。又宣十五年左传言晋将伐狄而数其五罪者,则云不祀一也,此远鬼神而不敬之,亦非民之义所有也。

    〇务民之义,要在仁心。不能先难,便欲商及获与不获。知难非难,则请事斯语,欲罢不能,岂获与不获可动其心。故仁者须发大心,遍十方,尽未来,造福众生。朱子曰: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盖仁者之心,只专于所难,而无欲速见利之私,即此心便是仁者浑然一理无私之本体。董子云: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斯足以表是心之纯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中级读本(雍也第六)(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kh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