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个子高饭量大,但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却从没吃饱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时,从来不曾吃饱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1699/4589bfab5fd3b886.png)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篇之九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1699/b7c49e49d525645c.jpg)
这短短12个字,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读来感觉比较奇怪。孔子为什么要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又为什么从来没有吃饱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食”是吃,指吃饭。“有丧者”,家里有丧事的人。亲人去世了,正在办丧事。“丧”即丧事。“侧”,旁边。“未尝饱也”,“未尝”,未曾、不曾,表示从来没有。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时,从来不曾吃饱过。那么,这种事情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
原来,这样的场合是孔子帮人操办理丧事。在丧事人家和逝者的家属一起吃饭,他从不吃饱。据考证,办理殡葬一条龙服务是孔子年轻时从事过的工作。孔子自己说过,他年轻时很贫贱,“多能鄙事”,就是干一些低贱的活儿,其中就包括给人办丧事、看风水、选墓地。其实不但年轻时干过这些事,后来当了官,办了学,同样还是兼职干,在《论语》的《子罕篇》和《礼记·檀公》中均有记载。人家为什么找孔子来操办丧事呢?就是因为他有这个特长,打小时候就对祭祀、礼仪之类的事有天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1699/8d36115ad3d66bde.png)
其实这些活儿,原本就是儒家老祖宗的本行。“儒”是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最初原始的儒,就是给人操办红白喜事的,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也主要是由他们来实施的。“周礼”概括起来有“五礼”,除了国家接待外宾的宾礼、军队操练检阅的军礼之外,其余祭祀的吉礼、婚事的嘉礼、丧葬的凶礼三项,都涉及到民间的祭祀和红白喜事。
据说老子也是喜欢兼职做殡葬义工的,孔子还从老子那里学过操办丧礼。《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说过这样的话:“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那年孔子十七岁,当时老子因遭到政治迫害,避居鲁国巷党,巷党即乡里、乡镇,也有说是鲁国地名,就是在鲁国巷党这个地方办理丧葬业务,孔子去跟他学习发丧送葬。有次在送葬路上,恰巧遇到日食(“及堩,日有食之”),老子指教他如何在日食时处理灵柩的行止进退,这让孔子大开了眼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91699/326b45253cb4dd5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