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下册 第61-80页
【对境的时候,你要做到随缘,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你经常用那个道理去观照它,自然不会执著。这时,“处处皆道场”,什么时候你都能修炼身心。遇到任何事,你都能实证真理,这时,人生就会变得非常有趣。而你对得失的衡量,也会变得有所不同。你会慢慢地明白一些东西,懂得用另一种角度去观看生命。当你觉出生命中的很多事情只是一面镜子,让你圆满自己的心,让你实证真理时,你就会慢慢地开始改变。“事事长菩提”,任何事情,都是菩提,都能增长你的智慧,博大你的胸怀。】
【你要牢牢记住我刚才说的道理,用它去指导你的行为。遇到什么,你都不要惊慌,要记住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看看自己能不能窥破虚幻,会不会受到外境的牵引。】
【生命与生命之间,有一个东西其实是可以互通的,它超越语言,超越种族,超越物种,超越很多东西。】
【无论大小乘,临终一念都非常重要。你能不能在临终时安住子母光明会,这决定了你能不能解脱。所以,我在《归心》中重点讲了这些内容,其中有一点是,在亲人临终之时,你要尽量保证他不被人干扰。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保证不了这一点,活着时折腾他们,死了还要折腾他们,这就是冤亲债主。要是你的子女是冤亲债主的话,他们就不会让你好好地死。你可能会被送到医院,切断喉管,做各种拯救措施等等。这时,你就很难解脱了。】
【生前如果证得子光明,明白真心,能安住真心了,在临终时祈请、安住子光明,就很容易解脱。】
【很多时候,你思考的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没人能告诉你具体怎么做。你需要的,仅仅是安住在无执的祈请状态中,让它慢慢地延长,慢慢地贯穿你的生命,把所有负面的东西都消解掉,让心像水晶一样纯净。当你透过它,看这个世界时,你会看到另一种风景,还会听到另一种声音。】
【保持心的质朴,是你的智慧;理解和包容你有过、或没有的复杂,是因为慈悲。静静地做你该做的事吧,但不要牵挂它。】
【当修行人除去各种障碍,断除各种恶缘,心灵得到清净时,就是庄严佛土。心净则佛土净,佛土净是名庄严。】
【众生的心本来就是清净的,不需要作意。如果作意,你反而找不到它。它是你简朴到极致,干净到极致,柔软到极致时,才会显现出来的。】
【清净心本来就是光明无染的,有了障碍、执著、算计,才会出现分别心。分别心就是污染、不清净,一有分别心,心就不清净了。】
【你尽心尽力地服务客户,忍受对方的责骂和刁难,就是在修忍辱;你加班加点,希望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就是在修精进;你遇到困难时,训练自己放下,不要太在乎很多东西,就是在修般若;你拒绝别人的贿赂,就是持戒;你专注地做手头上的事,就是修禅定.....】
【什么是灵魂呢?让你愿意奉献的那个东西,就是灵魂;让你享受奉献的那个东西,就是灵魂;让你有形而上追求的那个东西,就是灵魂;让你感觉到自由、自主、高贵、尊严的,就是灵魂。灵魂代表了你生命中最干净、最鲜活的东西。你的幸福感,就源于你的灵魂。有灵魂的人,他的整个世界都是活着的。】
【只要你净化各种业障和污染,让心清净无染,你的智慧本体就会显发,这本身就是庄严。光明就是庄严。】
【明白一切了不可得,心中毫无牵挂,行为上精进,心性上远离诸相,就是真正的庄严。】
【不为各种现象所迷惑,心不被它吸引,就叫远离诸相。】
【什么是无我法?人性本无我,个体本无我,一切本无我,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这就是无我法。明白无我,拥有破执的智慧,又在行为上利他,就是菩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