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实用技巧谈艺录沟通&写作
谈创作·1|论创作的本质和性质

谈创作·1|论创作的本质和性质

作者: 大龙_0415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07:49 被阅读403次
谈创作·1|论创作的本质和性质

文/大龙

(注:这是根据《论写作的本质和性质》一文,重新整理的,以推广到一般的创作问题。读者可以对比一下这两篇文章,看看是如何进行推广的,以及推广后是否合理)。

今天来谈谈创作的本质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创作,不仅适用于文学和文字产品的创作,也适用于音乐,绘画,雕刻等其他一切艺术产品的创作。还适用于科学论文和技术实用性文章的写作。甚至适用于创新性商业产品如软件、手机、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总之,这是一篇适用于人类一切智力成果创造的文章。它是一篇真正触及到创作本质的文章。

01 创作的本质和性质

就一般意义上的本质而言,创作是作者通过作品的形式向读者传达他的意图的行为。尽管这个定义还不错,但我对这个表述还不是太满意,所以我想再深入一步。

我想把“意图”阐述得更明白一点,或者说分成两种性质。

(1)

一种性质是为了和读者进行沟通。我们称这种性质为沟通的性质,或者表达的性质。

这种沟通又分为两种基本品质:第一种品质是灵魂和心灵层面的沟通。它的潜台词是,希望你能懂我。例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属于这种品质。在这个层次的品质上,作品没有实用价值,但却有欣赏价值,或者说审美价值。如果是文字作品,则这类作品被称为文学作品,可以归为艺术的范畴。当然灵魂,心灵,情感这三个词汇有程度的差别。灵魂属于最高层面的心灵。只有诗歌是完全的纯粹的灵魂层面的沟通,有且只有这个品质。因此诗歌可以称为文学艺术之魂。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是好的诗人,如曹雪芹,如但丁,如莎士比亚,如歌德。

这种品质层次,是在解决孤独感问题,也就是心灵归属感问题。不仅是作者的孤独,也是读者的孤独,不仅是作者心灵归属,也是读者的心灵归属。这种关系是双向的。

当作品第一次被写出来时,首先完成的是表达,也就是作者和自己心灵的沟通,他的孤独感就被释放了一次。当作品被发表,而流落于人间时,作品的解读权就被交给了读者。如果读者读懂了作品中蕴含的信息,那么这个沟通过程就算完成,两个心灵就在一刻契合。在这一时刻,美便产生了。所谓审美,就是两个心灵通过作品进行的沟通的契合。只有当读者通过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的时候,审美才会产生。这时,作者的孤独感第二次被释放。尽管他可能不知道这件事,但这是他期待的事,而且他也确信这件事一定会发生。

这种品质层次沟通时,会尽可能朦胧一点,神秘一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显得更美一点。所以,这种层次的品质,我们也给可以取另一个名字,叫美的品质

第二种品质是理性层面的沟通。它的潜台词是,我能给你什么,或我能告诉你什么。比如,哲学论文,科学论文,技术文章,实用性文章,以及其他不在第一种品质的文字作品或其他形式的作品,都属于这个层次。它提供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使用价值。

这种品质层次,是在解决作者价值感问题。当作品到达读者手中并被读者认可和受用时,就完成了一次价值确认。这个确认是基于“真”,也就是,作者和读者,都表示做对作品中的观点意见和陈述或功用表示同意。

基于这种品质沟通时,会尽可能清楚明白一点。

现在我们就知道,心灵品质层面的作品,是在完成美的表达;而理性品质层面的作品,是在完成真的表达。

当然,存在某些作品,它同时具有这两种品质,也就是它们同时具备真和美两个品质。在什么时候会发生呢?就是当第一种品质的内容指向哲理,或第二种品质的内容也是哲理并且其表现手法采用文学手法时。如培根,蒙田,爱默生的随笔集。另外,一些思想性和人性洞察深刻的作品,也具有真的品质,如鲁迅的作品。

当我们通过创作意图或者目的来区分创作活动作的性质时,其实隐含着在谈论作品的价值问题。正如前面所指出,第一种品质的作品是具有欣赏和审美价值,而第二种品质的作品,是具有理论和实用或使用价值。

第二种品质的作品,其实意味着作者有新的观点或陈述,否则作品就没有必要被写出来。也就说这种作品有前人未曾指出的地方,写这种作品就是真正的创作。这样的作品就有教育价值,因为它增进了人类的知识和理解力。

第一种品质的作品,仍然是在进行创造性工作,因为尽管某个主题已被前人表达过,但现在可以用另外一种内容和方式表达。也同样可能具有教育价值,这种情况发生在作品在传达某种积极的或特殊的意义时,或者在表达人类共同关注的某个主题或人类共同的命运时,或者对思想、情感、心灵、人性、人生、生命、世界、历史、未来等有新的洞见时。此时将启迪一个人的心灵,助益一个人的成长。因此,当第一种品质作品,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或审美价值,也是在进行真正的创作。

这样我们就指出了优秀作品努力的方向:应同时具备审美和教育价值,并且深度越深越好。这也是优秀作家努力的方向。关于作品的深度问题,我在另外的文章中阐明。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要重点指出的。就是当第一或第二品质的作品指向真理时。可以换一个说法,当作家和创作者,用艺术化的手法来描述真理的时候,这种品质会发生。我们取一个新的名字叫第三品质。例如惠特曼的《草叶集》,梭罗的《瓦尔登湖》,纪伯伦的《先知》,就是分别用诗歌,散文,散文诗的形式,在描述真理这件事情。

基于这种品质进行沟通时,有时会朦胧,有时会清晰,清晰中有朦胧,朦胧中有清晰。依赖于采用的文体和作者的意图,以及他的偏好和对这种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是所有创作中最困难的一种。

或许我们可以用捉迷藏这个游戏来说明第一或第三种品质的沟通形式。在捉迷藏游戏中,藏的一方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他要保证藏的足够好,从而不被对方轻易发现。但如果始终不被发现,他自己也会感到失望和无趣。作品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捉迷藏游戏。对这种藏的程度的拿捏,反映了一个作家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水准。

也许真理这个名词用的太滥了,所以有必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定语。我们这里说的真理指的是最高真理,即神或神性。所以第三品质也叫神性品质。神性品质的作品,就是最高真理或神,通过作家完成的表达。人类历史上一切伟大的作家,都渴望创作出这种品质的作品。而业已创作出这种品质作品的作家,无一例外,都已经被归为伟大的作家,也就是第一梯队,或最高梯队的作家。这样我们就可以给伟大作家一个定义,或者说一顶桂冠:就是写出了神性品质作品的作家。

这类作品一般都具有永恒性,可以永久流传。

如果你真的立志成为作家和创作者,我希望你立的是这样的志向:成为一个创作出一部具有神性品质作品的作家或创作者。这句话,其实也是对我自己所说。

一些作家,他们终身可能只有一部作品,但却位列伟大作家之列,如曹雪芹,惠特曼,梭罗。

是的,你可能有很多烂的作品,但这并没有关系。但是应该有一部好的作品,最好是一部神性品质的作品。一个作家,一生之中有一部这样的作品,确实已经足够了。通常被称为代表作。如果你有志成为一个伟大作家,那你的代表作就应该是一部神性品质的作品,这是你作为作家努力的终极方向。当然,这并不容易。

我们也需要指出,这类作家的孤独感和情怀,有着特殊的品质。他们是基于对人类的深刻洞见和深刻关怀与慈悲,才去完成他们的作品。他的孤独感来源于,只有很少人才能真正懂他,反而有太多人误解他。

(2)

第二种性质,是为了和读者进行利益交换。我们称之为利益交换的性质。

也就是进行交易,通常是经济利益的交易,也可能有其他形式的利益。说的清楚一点,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进行。它会迎合读者的口味。此时,作者获得经济利益,而读者获得消遣、娱乐和使用利益。

我指出这两种性质是有原因的。这两种性质,并不是说一个比另外一个高尚。没有这种区别,区别并不在这里。因为第一种性质,也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所不同的是,第一种性质,为沟通和表达而作的作品,经济利益是一个副产品,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而第二种性质的作品,如果没有经济利益交换,制作就不会进行。

02 两种性质的差别

我上面给出的两种创作性质的差别,仅仅是表面上的差别。现在,我需要阐述它们深层次上的差别。

(1)需求和动机上的差别

首先,在需求层次或内部动机上,第二种性质的作品是在满足生存和安全需求,而第一种性质的作品是满足归属感和价值感需求。实际上,这不仅决定了读者的层次,也决定了作者的层次。

由于这种差别,第二种性质的创作者是文字工作者或商业产品创作者,而第一种性质的创作者是真正的创作者,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或科学家。换句话说,要成为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必须从事第一种性质的创作。且投入在第一种性质创作的精力越多越好。

你可能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你可能会说,从事第二种形式的写作也可以成为畅销书作家。情况确实如此。但我要指出的是,我所说的真正的作家并非这种作家,而是指创作出了优秀甚至卓越的作品,且他的作品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的作家。我称之为卓越的作家。如果作品是仅仅为当代的市场需求而创作,这个是很难成立的。因为用户的需求和口味,随着时代演进,是很快会改变的。真正卓越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指向当代,更重要的是,它指向更长远的未来。我说的并不是科幻作品,不要理解错了我的意思。说得通俗一点,我说的这种作品,是指经的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的作品。

那什么决定了这点?看作家的发心和内在动机,是不是真的指向这点。这真的很重要。它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2)读者设定上的差别

两种性质的创作,在读者设定上有很大的差别。读者设定,就是假设作品面对的读者是谁。这篇作品是要为哪一类的读者服务?这是一个作者要开始写作一篇作品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种性质的创作,因为是满足市场需求而写,他的读者设定就要服务于这一目标和目的。需要进行事前详细的目标用户调研和分析,而且还要进行事后的用户运营和推广,确保作品能一炮而红,也可能需要和相应的平台和出版机构来合作。这和一个商业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是一模一样的。确实,如果你从事的是这一性质的创作,就应该严肃地把它当成一个商业活动来进行。目标读者和市场,确实是要首要考虑的问题。

而第一性质的创作,在读者设定上,是不言自明的。并不是说这个问题不重要,而是作者在准备写的时候就基本已经很清楚了。

如果是第一种品质的创作,那么,作者一定是假设有一个人能读懂他的作品,其他的不需要考虑太多,他不需要为读者是谁而伤脑筋。当然有关于大众化和小众化这些讨论,但我认为,真正的作家,他的重点不在这里。

如果是第二种品质的创作,在用户设定上就要考虑更多一点,尤其是实用性文章。例如是面对初级读者,还是高级读者。受众范围是哪些。理解力水平如何。这些会反过来影响写作内容范围和表达方式。

例如这篇文章,它是一篇偏理论性文章。因为题目是谈创作,所以它自然面对的是对创作感兴趣的读者。因为它的副标题是论创作的本质和性质,所以面对的就是希望对创作有深度了解的读者,确切来讲,就是希望成为真正的作家或创作者的读者。这篇文章的读者设定,主要就是后一类读者,但同时也服务于前面的读者。所以,篇幅长一点就是难免的了。同时,因为是关于创作深度本质的阐述,所以采用了理论论述文的形式,而不是散文的方式。由于是关于创作本质的理论论述,在范围上就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怎么样和如何做到的问题,不能落到实用指导方面。尽管文中也出现了,为作家指明方向,但这是最高指导而非实用指导,理论文章都是提供最高指导的,也只能提供最高指导。我可能提了一些实用性问题,但并没有去回答,只是用来启发读者。我尽量做到比较克制。一个人确实要明白他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包括写文章在内。

而第三种品质的读者设定,因为这种品质的特殊性,指向神性,所以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这个问题很少被谈及,因为这种品质的写作本来就很少被谈及,我准备在另外一些单独的文章里来仔细谈论它。

(3)写作方式上的差别

这种深层次上的差别还涉及到一部作品如何被完成:第一种性质即表达性质的创作,是被动的创作。而第二种性质即交换性质的创作,是主动的创作。

以写作和阅读为例。

一般人可能认为,阅读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写作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但要看是哪种情况。

如果是基于第二种性质,这种情况是成立的。如果阅读,是为了利益的交换,另一种说法叫消遣,那么这种阅读就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因为从表面上来看,读者确实不需要花什么力气。但,基于利益交换的写作,它的作者就需要花点力气,因此这个时候,写作就是主动的了。作者需要冥思苦想,揣摩读者的需求,口味和兴趣。它的标题要足够吸引眼球,它的内容也需要足够的离奇。作者主要的力气都需要花在这上面。

因此,被动的阅读和主动的写作,是适用于第二种性质的。

但如果是基于第一种性质,情况恰好与此相反。

此时,阅读变成主动的,而写作反而成为被动的。

为什么这种情况下阅读是主动的?因为读者要准确捕捉到作者的意图,要和作者完成正确的沟通,需要花一点力气。因此需要进行主动的阅读,否则沟通就无法完成。这点在艾德勒和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进行了阐明。这是一本谈论阅读的真正的经典之作。

但为什么这个时候,写作是被动的呢?因为这种性质的写作,作品被写作之前,其实基本已经完成了。这件作品,在作者心中早已成形,现在只差诉诸于文字或其他形式而已。当然,许多这类写作者仍然在进行主动的构思和创作,但他们需要逐渐过渡到被动创作的形式中,才更有机会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关于被动创作,我会在《被动创作》一文中详细谈及。

而这篇文章本身也是以被动创作的方式写成的。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给出两种创作的性质,并指出它们的差别,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为作家和创作者指明方向。这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宗旨甚至是唯一的宗旨。虽然我论述了创作的很多方面,但都是围绕这一宗旨进行。

03 和这篇文章沟通

如果你读了这篇文章,增进了对写作和创作的理解或给了你一些有益的启示,那你和我沟通就已初步达成,这篇作品和我作为作者的价值已得到确认。如果你和这篇文章对创作的理解在同样一个水平,对你没有增进,那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你对自己的理解有一个确认,知道有另一个人,也同样和你一样在考虑问题。这时候其实是完成了心灵的沟通了。如果你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观点不赞同或不屑一顾,那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你知道有人是这样在考虑问题,这可能促使你写出一篇更高水平的论文来进行澄清。如果你没有读懂,或者只读懂一小部分,那要么就是我的问题:论述或表达不够清晰,那我需要改进;要么就是你作为读者的问题:不是我设定范围的读者,或者你自己没有真正进行主动阅读。

如果你足够细心,并且对自己负责,你就应该能够基于我前面的论述提出以下问题:

1. 我为什么要创作?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提:我创作的初心是什么?创作的目的是什么?创作的动机是什么?创作的内在需求是什么?

2. 我为谁而创作?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提:是为自己还是为读者,还是两者有之?为哪一部分的读者?

3. 我现在从事的是哪种性质的创作?是第一,第二,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是第一性质的创作,那么现在处于哪种品质?

4. 我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倒如对于写作者,是要成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业余爱好者,还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下一部作品的提高方向是什么?

5. 我如何开始?全职还是业余时间?如何继续?现在是否需要作出调整和改变?

6. 我如何达成我的目标?我还要做哪些准备?不同性质和不同品质的创作,还要学习和改进哪些技巧?

7. 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谈什么?主旨和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些我同意,哪些不同意?我是否真的理解了?给了我什么启示?增进了我什么认识?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理解和了解的?

8. 关于创作这件事情,有哪些问题我已经思考过,并有了答案;哪些问题我还没有认真思考或没有答案?我需要继续做什么?

如果你提了这些问题,就表示继续在和这篇文章沟通。也是在和自己沟通。但我无意回答上面这些问题。因为一方面,这是一篇偏论述性理论性文章,而不是偏实用性文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是你自己要回答的。事实上,如果你没有想明白,就应该不断的问这些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好的读者通常能提出好的问题。爱默生说,好读者造就好书。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一篇谈论写作和创作其实也包括阅读和欣赏的文章,如果你读了我这篇文章,却没有提上面这些问题,也不准备去回答,那我作为作者,你作为读者,我们两个人的沟通仍然没有最后达成。但责任并非在我,而主要取决于你。你当明白,何为主动阅读。如果你没有做上面这些工作,就不叫主动阅读。

也许有人说,他在为创作而创作,或,为写作而写作。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何为创作,何为写作。没有一个人会说,他在为吃饭而吃饭。当他吃饭的时候,他一定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解决饥饿,补充营养,享受美食还是为社交。当是后一种时,他也很清楚是求爱,交友,请客,联络,宴会,应酬,和下属沟通,谈生意,还是兼而有之。这样说还不能完全尽我的意思,他如果真正读懂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就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说。

注意,我需要再次澄清:两种性质和几种不同品质的创作,并非非此即彼,但却也是泾渭分明的。我遇到一个作家,她把自己分裂成两个角色:一个角色用于从事第二种性质的写作,即文字工作,获取收入,从而支持第二个角色,即从事第一种性质的真正的创作。她很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我引用这个故事不是为了给你提供实用指导。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让你清醒的明白,我到底在谈论什么性质的问题,你是否清楚自己到底在从事一件什么事

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在从事第二种性质的创作,却并没有真正关注他的用户(这里我用用户而不用读者,是有意义的,请务必仔细识别它们之间的差别),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在从事第一种性质的创作,却并没有把他的作品指向心灵,美,真,或真理,也是严重的问题。

我这样说,也许会带来误解,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有人可能认为,从事消费类商业产品的开发,只是在从事第二种性质的创作。大多数情况下,也许确实如此。但我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要创造出真正卓越的消费类商业产品,不仅要关注它的使用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它接近一件艺术品。换句话说,他实际上优先在从事第一种性质的创作,然后才是第二种性质。事实上,苹果的早期手机就是这样的方式。也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苹果第一、二代手机是乔布斯用一生进行创造的,采用了隐式创作和被动创作的方式,其酝酿和孕育的过程超过了40年,完美诠释了何为真正的第一种性质的创作。这种情况下,他几乎是不需要进行用户调研的,因为,他远远超越了一般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的理解,而让用户来追随他。这样的产品,就是引领性和真正创新性的产品,必须是第一种性质的创作优先。

一个人如果在做一件事情,却并不真正明白他到底在做什么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这表明他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任。但,还有补救的机会。这篇文章就是来指出这些线索,厘清核心的问题。

注意,一个真正理解创作的人,他一定把创作的里里外外剥得一清二楚,甚至深入骨髓,也能轻松的推广到其他领域。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作家看了这篇文章并真正理解或者他早已理解,他当然也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篇相同或更高水准的论写作的本质的文章,同样的,他也能写出一篇相同水准的论音乐的本质的文章,同样的,他也能写出一篇相同水准的论艺术的本质的文章。同样的,他甚至也能写出一篇相当水准的论数学和物理学的本质的文章,也能写出相当水准的论商业产品开发的本质的文章,也能写出论沟通,谈判,友谊,婚姻,国家的本质和性质的文章。如果他做不到,说明他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何为创作的真正的本质。

是的,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假装对一个事物或一件事情,哪怕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事物或事情,真正的本质的理解和领悟,是容易的。但愿你也不会。

04 结语

我们已经谈论了创作的两种性质,以及第一种性质的三种品质,同时指出了两种性质的差别。这些论述服务于同一个核心宗旨,即为真正的作家和创作者指明方向。

现在我们可以重新整理一下创作的本质定义了:

(从作者和读者两者出发)

创作,就是作者和读者通过作品进行的沟通和利益交换。

或:

(从作者出发)

创作是真和美的表达。

最后,我们该对一件作品的终极本质,对创作的终极本质作一个定义了:

一件作品的终极本质就是神或神性。

创作的终极本质,就是神性通过作品进行的表达。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里我隐去了作家或创作者这个词。作家或创作者没有出现在上述定义中。这是有意义的。因为,对于终极的创作而言,并非作家在创作,而是神在创作。作家这个时候隐在背后,只是作为神的奴仆,忠实记录下这一切。这也是被动创作的最高和终极形式。这便是梁文道在《我执》的《解谜》那篇文章中,谈论的“主仆关系”隐喻的真实含义。也是圣经的《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的真实含义。

最后,我用《金刚经》中的句式做一个结语。

创作,非创作,是名创作

2018/4/19,北京。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谈创作·1|论创作的本质和性质

    文/大龙 (注:这是根据《论写作的本质和性质》一文,重新整理的,以推广到一般的创作问题。读者可以对比一下这两篇文章...

  • 谈创作·1|论写作的本质和性质

    文/大龙 今天来谈谈写作也即创作的本质问题。 01 写作的本质和性质 就一般意义上的本质而言,写作是作者通过文字作...

  • 【塞北剑豪】谈小说创作艺术和方法

    小小说创作谈 ——兼论小说创作的方法和艺术 ...

  • 谈创作·2|被动创作

    文/大龙 在《论写作的本质和性质》一文中,我们谈到,第一种性质的写作,是被动创作的过程,而它本身就是以这种被动的方...

  • 读书:创作谈1

    最近一段时间,持续关注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人世间》。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陷入沉思。也许是...

  • 朱自清:创作与写作性质不同

    朱自清:创作与写作性质不同 说与写不同,写与写也有差异。朱自清认为创作与写作的性质是不同的。创作只针对文学作品而言...

  • 极限

    创作日期:2019年7月31日创作人:江流儿 求极限 7中方法:1 利用级数相关判别法和性质求极限2 利用等价...

  • 创作谈

    最近进入了各种瓶颈期。 迷茫,都是因为懒。 懒得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要表达什么?贪婪的学习输入,而不输出。就这样浑...

  • 创作谈

    一直以来,我都想将我生活的这片物质匮乏宗教氛围浓厚的土地上的人们所发生的故事写出来,向读者展现一些不一样的生活,只...

  • 谈创作

    创作的目的有些复杂,不过要简单的说明一下,简洁扼要,创作这块我真的感觉最近几十天做的都是一些流水账,没有一点内容,...

网友评论

  • 6bb5a77c3bd2:梭罗的《瓦尔登湖》
    大龙_0415:@VO_626b 谢谢!🙏
  • 晨遥:写作嘛!有的人为了写作而写做,而有的人则是为了利益而写做。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选择后者的人会比较多。在我的朋友看来,似乎只有那些人气很高的作家才算得上是厉害的。开口就是唐家三少、天蚕土豆之类的王道作家。而对于契科夫、大小仲马等人表示从未拜读过其作品。这真的是一种悲哀。不单单是认识片面,其本质就已经片面了。
    大龙_0415:@浪里清风 是的。🙏👍

本文标题:谈创作·1|论创作的本质和性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yi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