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汉语言文字学哲思今日看点
《论语》: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论语》: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作者: 醉后长亭 | 来源:发表于2016-10-04 14:21 被阅读328次

    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一本书是必读的,那就是《论语》。

    自汉至清两千年,儒家的典籍《论语》等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自然也就成了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的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儒家文化的开山之作。想要了解中国文化,《论语》必读。

    《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也就是说,《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这本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厚,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用心体会,并尽力躬行。

    关于《论语》这本书的价值,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赵普出任宰相时,有人说,赵普那人只读过《论语》,宋太宗就问他是不是这样,赵普这人也比较实在,不做隐瞒,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如此。昔以半部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于是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就流传开来。这话说得显然有些夸张,但却足以反映《论语》一书在中国古代的巨大影响力,也足以体现《论语》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简单地说完论语,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关于孔子的生平,他自己曾这样概括: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的一生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参考《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载,此处不作赘述。

    现在就该说说读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了。

    《论语》全书共分20篇,篇名是后人所起,多用每篇首句中得两个字作篇名;每一篇又分了若干章,每章长短不一,短可以短到只有一句话,长的也不过数百字,篇幅短小而干练。前后章节之间不一定有什么联系,因为《论语》本来就是拼凑而成的,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为此,《论语》的内容会稍显杂乱,不成系统,读起来觉得没有什么连贯性,有点像是在看拼图的碎片。

    由于《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阅读的时候有一点就特别需要注意,那就是说话人的语境。如果不能结合具体的语境,那就很容易犯下“断章取义”的错误,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会说不同的话,虽然这些话在本质精神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是从不同的角度说的,侧重点不同,如果抛开具体的语境来解读,很容易走向极端,跑偏了去。

    这里我们取《论语·先进》作为例子稍作分析。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之所以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从上面的这个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一二。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育观点,每个人的天性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应当是不同的。孔子对于不同的学生问的同一个问题,给出完全不同的回答,正是出于对学生不同性格特点的考量,“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无论是“进之”还是“退之”,其本质精神是一致的,说白了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

    所以,读《论语》,不仅要注意孔子说了什么,还要思考一下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很多时候,孔子为什么这么说比他说了什么更为重要。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很容易把《论语》教条化,你所理解到的孔子的思想,就会走入僵化腐朽的地界了。

    读论语,我觉得要想读得下去,就一定不能把《论语》当做死气沉沉的教条来读。要知道,《论语》,不仅仅是反映儒家思想的一些经典语录,还是一本了解孔子和他弟子的一本故事书。孔子不是神,他是几个真实存在过的活生生的人,他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也有着作为几个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他会怒斥学生“朽木不可雕也”,会对他的得意门生(颜回等)大加赞赏,会思念那些陪他艰辛周游列国的学生(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会因为失去颜回而悲伤(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透过《论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当然,《论语》最有价值的,还是那些至理名言了,随便摘抄几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关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很多书中认为“习”是“复习”“温习”的含义,这可以和“温故而知新”相呼应,但我觉得,此处的“习”更多的应该是“练习”“实习”“实践”的含义,孔子的思想都是一些可以实际操作起来的东西,一点也不玄乎,孔子想表达的应该是学习了然后要反复去实践的意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有些人看到《论语》中的名句就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子曰”,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孔子的弟子们也说了很多至理名言。比如上面的这句就是曾子所说的。就说曾子这个人吧,在孔门年龄最小,也没有什么天分。孔子曾评价他说“参也鲁”(《论语·先进》)。曾子虽“鲁”,但却非常专,这一点上后世的曾国藩和他颇为相似(难道因为他们都姓曾?)。曾子跟随孔子学习,总是身体力行,所以固守不失,得了孔子真传。所以他说的话,也很有道理,而且说话的风格,也非常“孔子”。

    说道这里,放一张微博上找来的图,大家感受一下。

    子曰…… 原图出处

    嗯,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有空,还是多看点书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aj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