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独赢哲思诸子百家
庄子《齐物论》试读18|白马非马

庄子《齐物论》试读18|白马非马

作者: 一道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16:02 被阅读556次

庄子《齐物论》试读

原文: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在中国本土的哲学世界中,如果可以把某些问题比作天上的星辰,那么白马非马这颗星即便不是最亮的一颗,恐怕也相去无几。至于它的名气有多大,用文字是不好直接形容的,就像你无法直接描述苏菲玛索到底有多美。我能说的是,这匹白马之于哲学命题,就如金庸古龙之于武侠,奔驰宝马之于汽车,无论是否亲手触碰过,但多多少少都听过它的嘶鸣。

若仅以文字翻译,白马非马其实非常简单,即白色的马不是马,但在稍有常识和逻辑的人眼中,说白马非马,无疑是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语的胡说八道。

可是,如果真的是胡说八道,为何这胡说一直存在了2000多年,仍然人言汹汹,争论不休呢?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实际上,白马非马讨论的并非马的问题,虽然它挂着文字的羊头,摊子上卖的却是另一种狗肉。这狗肉,就是名与实的关系问题,即大名鼎鼎的名实之辩。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奇花异朵,争芳斗艳。其中的一朵奇葩,就是名家。

什么是名家呢?参照西方哲学的标准,有人视为诡辩学家,有人视为逻辑学家,还有人视为辩证学家。这不同的称谓,反映出名家的诡异。之所以诡异,在于它能够用严密的逻辑和辩证思维,把我们的理性推至诡辩的边缘。名家出身的人,仿佛是一碗碗迷魂汤,你自认为清醒,一旦灌下去,不知不觉就如坠雾中。

对于思辨的头脑来说,这是一首塞壬之歌。

如果你试图与之辩论,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像与泰森比拳,与乔丹打球,几乎是毫无胜算的。既然能成为名家的一员,最基本的看家本领就是与人辩论。记得在《方生之说》一小节,我说过惠施学富五车,思维敏捷,尤其在辩论方面,可谓独步一时。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一人撑起了名家学派的半壁江山。

惠施的辩论之术高明到什么地步呢?我们可以看看庄子在《天下》篇中的评论。

庄子说,楚国有个叫黄缭的家伙问惠施,天地为何既不坠落也不塌陷?天地之间为何会有风雨,有雷霆?惠施听后,【不辞以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意思是,惠施几乎不用思索,就能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浩浩荡荡,遍说万物,说而不休,多至无穷,但自己仍然认为说的不够,还要再加上一些奇谈怪论。

如果说在名家的代表人物中,惠施用他的十个命题撑起了半壁江山,那剩下的半壁,则属于一个叫公孙龙的人。

公孙龙最著名的两个命题,就是现在庄子所提到并且予以回击的,一为【指物论】,一为【白马论】。相对于【白马论】来说,【指物论】更加玄奥难懂。但无论是指物论也好,白马论也好,所要阐明的主要是一个中心议题,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当我们用文字的概念去反应客观事物的时候,能否可行?能否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如果可行,又该如何操作?

上面这些疑问,集中反映在【指物论】和【白马非马】之中。指,并不是庄子此处所谓的手指,而是对具体事物的称谓和命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天你对另一个人说,【这就是茶壶】。其中的【这】字,就是指,就是物,就是实在,而其中的【茶壶】则是名,则是概念,则是称谓。

问题是,如果一个人事先知道茶壶是什么,你这么一说,可能他的脑中立刻就能涌出茶壶的样子和形态,也知道茶壶有什么用途。但假如你遇到一个外星人,你怎么让他明白什么是茶壶呢?就算你说了【这就是茶壶】,他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茶壶。

因此,当我们去认识事物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这个事物命名下个定义,并且让人能够对这个事物的名字产生反射和联想。这个名,在公孙龙看来,是绝对重要的,甚至比实还要重要。因为,当你理解了名之后,即便眼前看不到这名所代表的东西,它也能给人带来联想和反射。比如,很多人都说怕蛇,但这个说怕蛇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一条蛇,更没有被蛇咬过。一个从来没见过蛇的人,竟然害怕蛇,这听起来好像很滑稽,但也相当现实。这个例子,很容易让人想起寓言里那位好龙而不见龙的叶公。

这是最粗浅最简略的指物论的讲法,我们可能会问,公孙龙为何要如此强调名的重要性呢?那我可以告诉你,是为了现实服务,是为了正名。因为正如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翻过《资治通鉴》的人,可能对司马光开篇的议论印象深刻,他说: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我们知道《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治理天下的教科书,这300多万的教科书,核心就是一句话:匡扶礼名之教。如何遵守礼教?人人安守自己的名分,知道自己的位置。你是臣,就不能僭越名位,干那些不臣的事情,比如弑君;你是子,就不能干那不子的事情,比如杀父。天下为什么会乱啊?就是因为乱了名分,搞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假如大家都能安守名分,那天下自然会大治。

这就是公孙龙为何要正名的原因,公孙龙并不是为了做个出世的哲学家,他和儒家墨家一样,都是要救治现实的入世者。

简单讲了指物论,我们接着看公孙龙的最著名的白马论。

关于白马论,有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有一天公孙龙骑马出关,守关的官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完,自己潇洒地踏马出关而去。

这个浪漫的故事不知真假,但公孙龙确实在他的著作中写过一篇《白马论》来论证白马非马的问题。他是如何论证的呢?

首先,他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名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意思是,马这个名字,是用来称呼一个具体的动物,白呢,是用来命名一种颜色。所谓白马,实际上是一种颜色加上一个动物,你怎么可以把白马当成单一的马呢?

这是对白马非马直接的论证,随后就是具体的逻辑剖析。他接着说:如果你说想要一匹马,这是让人感到混乱的。因为你只说要马,那我给你什么马呢?是黄马?是黑马?还是红马?你让我很混乱,我的混乱因为你说的不明白。你要是说,我要一匹白马,那我就明白了,也知道怎么做了。只说马,它的外延只能确定你要的不是牛,也不是猪,但包含着一切颜色的马,而白马呢,它的外延只是白马,而不是其他颜色的马。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概念的命名,必须明确有它的外延,必须能够和事物一一对应,否则就会引起混乱。如果用数学概念表达,【名】和【实】的关系应当是一一映射的关系,要和二元一次方程那样具备唯一的解。

尽管公孙白在文章里,还有更多层次的论证,比如【白马】=【白】+【马】=二,而【马】=一。二不等于一,因此白马非马。但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解释,有兴趣不怕烧脑的人,可以去读原文。

在这里,我们只止步于白马非马的核心要义,即名与实,概念与内容,要严格的一一对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概念的点,到句子的线,到文章的面,到系统的体,一步步深入认识世界万事万物。事实上,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以语言为主要认识和表达工具,也仍然是沿着公孙龙的认识路线前行。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白马非马这看似矛盾的命题,能够历两千年而不衰。只要我们还把文字作为主要的认识工具,用文字作为思维的一个载体,那么公孙龙白马非马的金刚圈就很难被颠覆。

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破不了公孙龙的金刚圈,庄子就是其中一个,庄子究竟如何破公孙龙呢?

请看下节:天地一指

相关文章

  • 庄子《齐物论》试读18|白马非马

    庄子《齐物论》试读原文: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

  • 齐物论:古词释义

    1、齐物论:分为物论、齐论、齐同物论。即人物论、万物论、齐同论、齐同万物论。齐,一、合众为一。物,人物、万物。庄子...

  • 庄子《齐物论》试读31‖帝尧之惑

    庄子《齐物论》试读 本来,《齐物论》到【此谓之葆光】一句就完了,但庄子却又拿出他十分擅长的寓言故事来点缀文章。这些...

  • 庄子《齐物论》试读12|孰是孰非

    第0节:写在前面 第1节:南郭悟道 第2节:丧我之境 第3节:何为地籁 第4节:天籁之音 第5节:人间情态 ...

  • 庄子《齐物论》试读17|釜底抽薪

    第0节:写在前边 第16节:方生之说 原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

  • 庄子

    齐物论 【题解】 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

  • 庄子《齐物论》试读07|庄子之悲

    第0节 写在前边 第1节 南郭悟道 第2节 丧我之境 第3节 何为地籁 第4节 天籁之音 第5节 人间情态...

  • 《庄子》杂谈: 不齐之齐

    《齐物论》的主旨,齐物之不齐。万物虽不齐,庄子以道齐之也。 《齐物论》的结尾,是脍炙人口的庄生梦蝶的寓言。庄子做了...

  • 庄子《齐物论》试读19|天地一指

    庄子《齐物论》试读前18节原文: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

  • 【220716】《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齐物论》主要讲述的是“齐物”与“齐论”两种观点。 庄子觉得世间万物涵盖了人的...

网友评论

  • 易玄乾道:知马前不知马,不知马,马不是马,知马后,马是马,马是马,见马不识马,见马不识马,马不是马,见马识马,马是马,马是马,不知是死马与活马,死马不是马,活马是马。
    一道:@轻轻的风吹你的脸 :joy_cat:,差点被绕晕,这一段是否可以叫做《马与马在何处?》
  • 传说中的超超:太晚了,明天细看。。
    一道:@传说中的超超 :clap:💪
  • 王斯科其朝瓦拉斯基阳:看你这篇文章 想起来了某位名人的一篇文章说,东方哲学晦涩难懂,旁人不能证明辩证人对与错 。而西方人善于把抽象事物变具体,转为数学问题从而加以证明,大家都可以讨论。久而久之 ,我们就闭门造车咯。 我感觉是象形文字表达的多译性造成的 ,搞得很多经典的东西连作者都无法准确表达给读者,所以自孔老以来 中国久无圣人
    一道:@王斯科其朝瓦拉斯基阳 不是因为人不聪明,是现实导向问题。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办太学以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就日益加强,训诂解经像是吸血鬼不断吸食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的精气。相比于纯粹学问,古代知识分子更多的是在现实生活这本书里学习沁淫……总之,池塘的大小,水质问题对鱼影响还是蛮大的:blush:
  • 青衫湿旧:精彩。
    学习了。
    谢谢一道分享。👍
    一道:@青衫湿旧 是白马非马本身就很有意思
  • 青衫湿旧:尽管公孙白改公孙龙
    青衫湿旧: @一道
    不是错
    只是别😂😂
    一道:@青衫湿旧 :sweat_smile::sweat_smile::sweat_smile:,我也是醉了,哈哈,从来写不出不带错别字的文章
  • 紫侠狼:期待下一章,看泰森大全,乔丹打球。
    一道:@紫侠狼 :smile:,最上面原文那段话,可以试着翻译一下哈

本文标题:庄子《齐物论》试读18|白马非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wl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