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拿孔子开玩笑,会遭到一些批评吧。如果我拿孔子的思想说笑,会遭到一些斥责吧。我想说的是,自孔子之后的后人,都没有见过孔子,敬重他的人也好,不喜欢他的人也罢,都是臆想,谁知道如果你和孔子打交道,他是不是个和蔼的老头,你捏捏他的脸,他会微微一笑还是板着脸,只是我们的幻想。对于他的思想,都是文字记载,也感受不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临场感。他说出的话已成历史,人们不能改变他的思想,只能在它之上添加枝叶。然后就巧妙地转移到今天的六则之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很多解释孔子言论的后人也都在历史的长河里掀起了浪花。孔子的原话就是那样,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继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成为了一家之谈。
这里在下产生了小小的阴谋论:是孔子发现了人类行为的规律,还是给后人以心理暗示。换句话说,如果孔子没说过这句话,后人为师的准则,会是做学问而后教吗?生物信息的遗传和知识经验的传承,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以后慢慢聊。
当我思考时,脑子里会有假想的受众,所以想完了它会成为一条记忆留在脑子里,但比如当我拿着手机准备给某人发短信时,犹豫半天打了字又删,对方并不知道,我也不会记忆这些内容,于是除了时间见证外,这件事就像没发生过,如果我删了这段话,就是这种效果。
当遗传不能复制所有信息,生物便通过外在方式传授。你能想到最早这样做的生物是什么?后面删除一万字......就当没发生。
回到孔子的话,可以为师矣,我觉得不只是当别人的老师,更是一种自学的能力,做自己的老师,这就引出了下次的六则之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