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作为先贤李耳悟道的核心,贯穿其思想体系始终。道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运行的规律。作为《道德经》的开篇,只有正确理解了本章的玄妙这里才能认识和把握老子的思想体系。李耳破天荒提出了“道”这个概念,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涵义博大精深。
因此,把首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作为“《李耳定律》之源行定律”加以阐释。
一、解字
百度上的象形字典查找出各个字的解释。 字源解说:道”是“导”(導)的本字。首,代表观察、思考、选择,止,行走,表示在叉路口帮助迷路者领路。表示拉住迷路者的手引路。表示领路者且牵且讲,帮助迷路者弄清方向。造字本义:动词,当向导,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动词:讲解,说明,表达。 名词:四通八达的大路。 名词:途径,方法,规律。 名词:真理,正义。 名词:无形妙门,有形世界的起源。 量词:条,列。 《説文解字》: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可”是“哥”和“歌”的本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口,发声,表示和着音乐唱歌。造字本义: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形容词:令人舒服的,适合的。动词:欣赏,接受,允许,同意。 动词:能够,能。 动词:值得。副词:加强语气。《説文解字》:可,肎也。从口丂,丂亦聲。凡可之屬皆从可。
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相北的两个人(背)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两人思想相背、观念冲突、行为排斥。造字本义:思想相背者之间互相抵制、排挤,相互攻击、责难。名词:错误。形容词:违背道理的,错误的,糟糕的。 动词:不合乎,不属于,不是。 副词:不。《説文解字》:非,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屬皆从非。
常,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造字本义: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古代称称长裙为“常”。 形容词:长时间的,经久的。 形容词:普遍的,一般的。 名词:长久、普遍适用的理论、道理。副词:长久地,时时地,不时地。《説文解字》: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
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造字本义: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动词:称呼,叫喊,说出。动词:发出声音,响。名词:称号,代号。 名词:声誉。 形容词:有声望的,众人皆知的。量词:个,位。 《説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
这里例举了《道德经》首篇5个字的解字,余下的不一一列举。一个字多种词性,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副词、形容词。造字本义和后来引申义,不断丰富字义。翻译领悟原文时就要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综合考虑。
二、背景
本章既然作为《道德经》的开篇,具有定基调作用,提纲携领,而且当时就受到追捧,说明是回应社会热点问题。猜测可能已经有了所谓“道”的概念,众说纷纭,难辨真伪,就要回应什么才是大道。加之,世界本源运行问题是所有哲学著作必须回应的内容,所以,本章直接以“道”开句。为此,把它命名为《李耳定律》之源行定律。百度百科,关于这部书的产生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人类仰望浩瀚的宇宙,瞭望广袤的大地,眼看着狂风暴雨、山崩地裂 、海啸火山、干旱无雨、洪水肆虐,以及战乱人祸、生老病死,人类生存的惊恐茫然如影相随,需要前行的航标,需要解惑的指导。芸芸众生秉承追随光明的天性,如同飞蛾投火宁可牺牲也要追寻光明,因为那是生的希望。当今环境危机,国际危机,食品安全,人类为所欲为犯了李耳圣训中的大忌,许多失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企盼重温李耳圣训,呼唤现代版的《道德经》,为现代人解惑、指路。
三、转换
结合《李耳定律》前几篇基础性文章及原文解字,现将《道德经》首篇翻译为《<李耳定律>之源行定律》。
道--物质起源与运行规律。道中求道,黑暗中摸索前行,矢志不渝。不要满足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地探索悟出道理,不断地深入挖掘寻觅发现运行规律,科学永无止境,在不断自我否定中前行,终极目标是,找到宇宙的起源而欢欣鼓舞,发现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无--事物起源,有--运行规律),随着探索深入宇宙的起源越来越推进到细小,抽象,肉体难以发觉的程度,万物同宗。运行规律是通过万物具体现象来展现的,规律隐身在现象中,事事遵道。要摒弃表面肤浅的起源解释,永不满足地探究其内在联系;通过外在现象探究其属性,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立足点而言,事物起源和运行规律的探索虽然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但宗归是异曲同工之妙。步调角度说进入玄妙境界,攻坚克难,不断深入探索,解析奥妙,破解神秘,百折不挠,世间的难题奥秘就会找到答案。
一言而蔽之,就是探索与发现是悟道之本。 道--物质起源与运行规律是一切的主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