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粤剧名伶千里驹先生的故居,坐落在顺德伦教乌州小巷深处。听一位朋友说起时,我有点惊讶。
生活在它附近的我,现在才知道,不知是我后知后觉,还是它过于低调,不想让人太多打扰。
素爱古迹的我,在朋友的陪同下寻找名伶足迹。每处古迹于我而言,都有神秘的力量。每当抬腿踏入,想着古人此地那时的生活情景,宛如他们的故事呈现在眼前,它比读厚重的历史书籍更精彩。了解古迹背后的人和事,足矣。
穿行于乡村的田间地头,眼里装满熟悉的情景。宁静处见垂柳低唱着微风吹。冬阳照暖了小溪水。路边菜地生机盎然,各色蔬菜长得翠绿欲滴。
村口左拐,走进小巷,抬头见左右两排爬满青苔的房子,阳光打在从院里探出头的树枝,斑驳的树影跳跃在墙上。推开虚掩的木门,寂静拥抱着我,我的心即刻平静下来。
园内的西式洋楼偌大的宅院空无一人,既没有游人,也没有管理人员,此刻它只属于我。
屋内干净整洁,几棵长得粗壮苍老的龙眼、黄皮、杨桃立在园内两边,少说也有百年的树龄。树旁的说明显示这几棵古树为屋主区家驹(艺名千里驹)亲手所种。果子成熟时,可够一家老小吃很久呢。
前院和后院分别有两眼水井,生锈的铁链深锁了一段悠长的岁月。
宅子分成两部分,前是中式平房,后是西式洋楼,园内有个供表演的小舞台,与我之前看的鸣石花园有相似之处,只是这里的格局要小许多。
西式洋楼上,彩色玻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旧留声机用木盒子装着,放在一尘不染的茶几上。我打开留声机,翻开这尘封已久的“日记”。
想来这位艺术家闲适在家,也爱听歌赏曲,或者兴致来时,会约三五好友在舞台上表演一剧?
楼上的会客厅是的,这古宅的主人千里驹是一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有“花旦王”之称。蜚声粤剧艺坛二十年,逐步形成"驹派"艺术。他的表演受到梅兰芳的高度评价。
听说区家驹先生年幼时因家父早逝,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十二岁便投奔舅父开设的木器店当一名小伙计。因为他从小就酷爱粤剧,不久就经人介绍改行学戏。
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终成为粤港闻名的名角,被观众称为“广东梅兰芳”。
古宅的彩色玻璃窗说起花旦之王,我不由得想起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京剧“四大名旦”,还有现在活跃在歌坛的的李玉刚、霍尊和周深。
他们都以男身女唱,且唱得比许多女子都好,除了说富有天赋,老天爷给了特权,让他们拥有美妙的双音域唱腔外,刻苦练习才能有婉转妩媚的舞台魅力,才能如此倾倒几代人。
包括现在的我。
想想有双音域,能唱伪音的人其实不少,但唱出名堂的有几个?就拿我来说吧,从小就爱唱歌,也能唱伪音,适合美声和民族唱法。没有人教过,自然会如此发音的那种。
小时候我常在家门前的柳树上唱给母亲听,路过的人都夸好。但是后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自己也没有去学习,现在基本已荒废,再唱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似乎是先天优势和后天努力的关系。
思绪飘得太远,回过神看着眼前照片里,千里驹秀气十足的脸,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位妙龄女子,她有秋水似的眼神,化骨的温柔,隔着百年,咿呀一声,颠倒众生……
照片上的他怀里还依偎着一位温婉如玉的女子。她的模样和气质与林徽因有几分相似。她就是千里驹的爱妻何宝珊。
千里驹舞台魅力十足,生活很严谨,全无不良嗜好。这样的男子自然能获得不少女子的青睐,其中包括广州街西广元金铺何老板的女儿宝珊。
宝珊对千里驹一见钟情,可她父母看不上千里驹戏子的身份。情难自禁的她发誓非驹不嫁。后因思念过甚,而卧病在床。何老板知道女儿心意已决,只能违心成全,托人为媒,正式婚聘。
不久他们在广州多宝路77号寓所成亲。成亲之日,市民热闹围观,一时传为佳话。婚后夫唱妇随,生活美满和谐。宝珊产下三个儿子后不久便病逝。后来他续娶余氏惠清作继室。1936年3月20日,千里驹积劳成病,晕倒舞台而逝世,终年48岁。
天嫉英才,千里驹过早地离开了家人和热爱他的观众,只留下动人的曲剧及广州和眼前的故居。
也留下我一声叹息。
世间的爱得过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再过家人的客观条件,历经千辛万苦,只为能陪君走一程。
即使离开,也应各自安好。此生无悔。
从千里驹故居迈步出来,午后的阳光把我的身影拉得老长。抬头见小巷深幽依旧,木门虚掩依旧,树影斑驳依旧,心境却不同来时。为他们清亮透彻的声音,为不一样的生命历程,为曾见证过的人生壮美,为艺术情怀的弘广。
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我点开酷狗音乐,戴上耳机,一首周深的《漂洋过海来看你》在耳边轻轻流淌。
仰望深巷里的古宅
网友评论
得知月儿也会双伪音,我乐了,期待下一次能为我们演绎👏👏👏🌺🌺🌺
你懂我。
木器店当一名小伙计?
极美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