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透《道德经》每天写1000字
读透《道德经》第25章: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读透《道德经》第25章: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作者: 山谷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20:21 被阅读8次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着它的形体,它独立常存而永不休止,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称作它“道”,再勉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展遥远和返回本原。

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则纯任自然。

张岱年说,老子打破了认为天是一切最高主宰的观念,孟子生于老子之后,但仍沿袭这一传统观念而修正发挥,老子却作了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老子认为天并不是最根本的,还有道的根本存在。

老子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最根本的是道,道才是最先的。

汤一介说,老子讲的“道”先于天地而存在,只是说它在时间上先于天地而存在,而不是在逻辑上先于天地存在,老子讲的道虽是无形无象,但不是超空间的,只是没有固定的形象,这样的道才可以变化成为有固定具体形象的天地万物。

老子认为,道、天、地、人是宇宙间的“四大”,如果“道”和“天”、“地”、“人”是不同的实体,就不应当这样放在一起称之为“四大”,而且老子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说明人以地为法则和天以道为法则,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虽然“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但并不一定就说道是超时空的。

在这一章中,老子阐述了道体和所表现出来的道性,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并明确了道和天的时间先后关系——道先于天而存在,同时,道又是世间万物的基本规律,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人类想掌握这些哲理,就必须深刻理解道。

对于我们来说,“道”既是认知的对象,又是认知的方法,还是实践的依据。道作为最本原的物质,是宇宙万物之母,又作为一般的规律和途径,贯穿于人生、社会和宇宙一切当中。

这就要求我们,在与社会或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小到治身,大到治国,都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相关文章

  • 读透《道德经》第25章: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

  • 聊天|道德经感悟2

    昨天一天加上晚上深夜思考,都没有彻底梳理透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所以深夜没有发倒读道德经系列,静了静自己写了一篇工作规...

  • 《道德经》第一章:你找到你的“道”了吗?

    今天读《孝经》的时候,想到可以在每天日更1000字的文章,写一写我是如何理解《道德经》的,把《道德经》读透...

  • 读透《道德经》第21章: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

    道与德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

  • 道德经感悟思维导图模板分享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写的,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的主张,那要彻底解读道德经还是很...

  • 读透《道德经》

    为什么要读《道德经》? 《道德经》相传是春秋时期李耳写的,李耳生活在公元前571年到471年之间,人称老子,他是我...

  • 道德经与企业治理(1)

    今天读《道德经》第57章,颇有感触。如果读进去、理解了老子的思想,就会以经为镜,检视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 ...

  • 01.《物种的起源》读书笔记

    by 楠哥 在科学思想界,达尔文革命是继哥白尼革命之后的一次思想文化体系上,最深刻影响最久远的革命。达尔文重视了我...

  • 读道德经第2天

    今天读道德经第2天,第十一章读完。 读的时候,心里不免一次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深沉。 上善若水。水滋养万物,不求回报。...

  • 初读《道德经》从"研"到"习"

    《道德经》正让我们经历巨大的"认知地震"?老子思想是"成事的哲学",为什么我们要读《道德经》,因为我们也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透《道德经》第25章: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rq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