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尘寰
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亦或毁灭?
有多少人曾在自己青春年少时,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那样思考过生存和死亡的问题呢?
我想,大多数人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应该是茫然的。
尽管莎翁的《哈姆雷特》曾在初高中被列为极为重要的课外读物,但那时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人,又有几个呢?即便一些人忍着枯燥,或者为了一些无聊的目的读完了这本书,其中的深意以那时从未涉及社会,甚至不具备丝毫人生阅历的我们,又怎么能够读懂……
即便是现在,我们到了青年、中年时期,又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生存与毁灭”?
许是,从小到大听惯了老师、家长说的:“你们是早晨七八点钟的朝阳,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死亡这样的事情,距离二十岁出头的我们极为遥远,尽管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看多了关于某某某事件造成多少人员伤亡的报道,但在心里依然尚未拥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因为,那些事情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即便我们知道它是真实的,但却很难触动心灵,事实隔着网络,就好似眼睛上蒙着一层纱去看世界,总看不真切。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不去想,它就不会发生。
我知道,这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出生,有人死亡。但我从未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再一次降临在我身边。
上周六跟好朋友一起从上海虹桥乘高铁去南京,去看另一个结婚定居在南京的朋友,想知道她现在的生活如何,毕竟她结婚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
再者,今年是我们认识的第十个年头,我总想着大家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庆祝一下。
人这一生能有几个十年!
可当我在高铁上,刷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了妹妹发的状态,感叹“世事无常,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没了。”
那瞬间,就觉得心里咯噔一下,让人异常难受。
在我的再三追问之下,妹妹终于告诉了我实情,堂哥在开摩托车回家的路上出了很严重的车祸,当场死亡。
她说,原本我母亲是想瞒着我,打算过几天让我回家参加后事时再说这件事情的,母亲怕我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何况,之前我也跟母亲说过这个周末要去南京跟朋友一起吃饭,她应该是不想破坏我的心情,所以才没第一时间告诉我。
而且,堂哥的遗体还在交警大队那边没能运回来,就算我第一时间赶回家,也只能等着干着急。
于是,我度过了有生以来最难熬的一个周末,尽管我跟好朋友在一起笑闹,对着相机镜头也能微笑,但我总觉得这样的笑容太过刺眼。
我并不想错过这第一个十年,因为,下一个十年还要等好久好久……
纪念完我们三的第一个十年,娜娜跟她老公一起回去继续自己的家庭生活,蚊子则是坐上回去上海的高铁,准备1月2号启程飞往美国芝加哥,而我则是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这一段只有三个多小时的火车旅程让人觉得格外漫长,甚至比之前在外旅行时坐过的五十个小时的硬座火车还要漫长。
列车驶过姜堰时,接到了母亲打过来的电话,她问我人在哪里,是在上海还是在南京。此时,她并不知道我早已经知道了堂哥出事的消息。
我说,我现在马上就要到家了。
她说,她现在和我嫂子,还有阿姨他们一起去学校接小侄子回家。
今天刚好是小侄子放假回家,中午他打电话回家的时候硬是要他爸爸接电话,让爸爸晚上去接他回家,但没一个人敢跟他说这件事情,怕吓到孩子。于是只能哄他,说爸爸出去办事了,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回来。
我妈把怎么跟小侄子解释这件事情交给我,让我在到家之前跟他说这件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根本瞒不住,家里现在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在准备为哥哥操办后事。
而开车从火车站到家里,只需要二十分钟,如何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跟一个只有八周岁的小男孩解释他爸爸已经死去的消息,并且让他能够从心里上接受,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至少,对于我而言真的很难,因为我根本不可能跟他说:你爸爸出车祸死了。
许是,车里的氛围太沉重,嫂子坐在后排一直在不停的抽泣,小侄子坐在我腿上连抓在手上的零食都不吃了。
在车上,我们压根儿不知道该怎么跟小家伙说这件事情。于是,只能在回家之前,先在我家店铺门口下车,花了半个小时来跟小家伙解释。
从未做过这种事情的我,只能拉着小家伙的双手,让他看着我的眼睛,一句一句跟他慢慢细说,从他爸爸原本打算带他和妈妈一起去香港旅游,到为什么今天他爸爸没能去接他。
小家伙听得眼泪直掉,而嫂子则站在一边涕不成声,我母亲也是一直流泪。
最后我说:现在你已经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你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是个小男子汉,叔叔帮你爸爸和你做一个约定,你要替他照顾好妈妈和奶奶,你一定要记得,要记得叔叔跟你说过的每一句话……
在农村里,红事和白事一样,都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尽管我个人并不赞同这样的作为,但我依然必需遵循着这样的传统。
第二天,在家看店的时候,不下于五六十个叔叔阿姨来问过我关于堂哥的事情。说实话,开始我并不了解,就算了解也并不想多说。人才去世两天,身为亲人谁会有心情像说书一样去讲述这件事情,但不管怎么样也架不住一些阿姨和奶奶们的询问。
每当一批人问完,就会感叹一下,堂兄死的真可怜,还不到三十岁。然后走到,坐在一边写作业的小侄子身边,边看边指指点点说着这小孩子真可怜,才不到九岁,就没有了爸爸,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等等,再之后便是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虽然,我知道这是农村人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但老实说我真的不喜欢这样,不喜欢他们指指点点的谈论,不喜欢他们不顾及死者亲属的感受,不喜欢在我们还没说出事实之前,他们就已经杜撰出七八种不同版本的故事,每种都在坊间广为流传,我真想指着他们的鼻子,骂一句:你们他妈的闭嘴,一群嚼舌根的长舌妇,少说几句会死啊!
但,我不能……
中午一些街坊邻居得知,下午堂哥的遗体要从殡仪馆运送回来,他们当中一些年纪稍大的便搬着凳子或者抱着自家小孩过来看热闹。
遗体下午四点多种才运送回来,但是在这之前,这些看热闹的“看客”们早已经把门外的大路围得水泄不通,让过往的车辆行驶得异常艰难。
老爸他们说,这些人有不少是从很远的乡下开电瓶车过来的,打算来看堂兄最后一面。因为堂兄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为人老实,总是喜欢傻笑,做粮食生意总是愿意给那些在家务农的老人们多点钱,所以老人们多半都很喜欢他。
可,不管他们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前来,我都不喜欢他们这样的围观的方式,这样站在中间亲属群里的我,极为不舒服。
堂兄是家里的长孙,现在他不在了,我就是家里唯一的孙子,我必须要对家里的每一个人负责。不仅好照顾到小侄子的情绪,还要安抚到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我的姊妹们,爷爷奶奶,堂兄的父母,还有我的父母。
堂兄出事前的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表姐的,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家里没有人顾及到表姐的情绪,都在忙着处理后事,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刚死不久,家里人就急忙着去处理那些所谓后事,而不去顾忌生者的情感。
当我抱着表姐,跟她说:堂兄出事真的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不用内疚,真的……这样的话语时,表姐哭了她说心里真的很难受,她没有跟任何人说过。我知道,这种苦在这样的时候根本无人诉说,因为没有人会听……
原本,在没见过堂兄的遗体前,我是家里唯一一个坚强到没哭的人,忙前忙后,接手父母处理不完的事情,还要安顿好家里所有的事情。
我本以为自己不会哭,可是当堂兄的遗体从灵车上抬下来的时候,眼泪却是止不住地往外涌,家里所有人都在哭,声嘶力竭……
老人们说:亲人们哭得越惨,堂兄走后在另外一个世界,就会过得越好。
虽然我不信这样的说法,但看到堂兄的遗容还是止不住自己的眼泪。
堂兄生前,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因为没文化,初中辍学在家之后,一直都做着最苦的工作。又在年少时结婚生子,有着很重的家庭担子,他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每天早起晚归,一两百斤的粮食往身上一扛走了,通常我们需要好几个人搬。
这今年更是为了儿子拼命赚钱,钱是有了,但是人没了……
这样的结局……又有什么意义……
农村里的传统,讲究守灵,也讲究安葬的时辰。
在家几乎两天连夜没怎么休息,凌晨两点起床去火葬场的时候,那边已经有不少遗体在排队等着火化。
堂兄是这些去世的人里面唯一不到三十岁的。
家里好些亲人只在告别厅跟遗体做了最后的告别,虽然我知道有些人是为了照顾孩子,不想他们看到尸体被推进焚尸炉的画面,但有些又何尝不是不忍心看着这人留在这世上最后的画面呢?
我是家族里,唯一一个目送堂兄进焚尸炉的平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送堂兄走在他在这世间的最后一段路途。
六岁那年,我和表姐他们一起,送了大舅最后一程,当时的场景和画面直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那是的火葬场还没有现在建设的这般漂亮,红砖黑瓦,高高的烟囱,让人永远忘不了。当然,还有那老旧式的焚尸炉,当遗体被推进去的瞬间,落下的挡板会发出响亮的声音。
十七岁那年,我在上海,目送了年仅二十五周岁的表姐走完这世界上的最后一段路途。
而今年,我二十四岁,在老家,送了我唯一的堂兄,离开这世界。
遗体被先进的现代设备送进高炉的时候,眼泪依旧是不论如何都止不住,眼前浮现出以前的很多场景,从小到大的每一幕都一一展现……
经过高温焚烧,人活在这世上的一些痕迹便这么被抹除了,最后只留下一堆白骨。埋葬在那比房价还要高出很多的公墓里,留供后人瞻仰。
有时候,我会想,人这一辈子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难道就是在这世间走一遭,然后被安放在那小盒子里,度过比活着时更漫长的岁月吗?
活着的意义,很多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答案,只是避开思考这个问题去单纯的好好生活。
每一个知道答案的人,他们的答案又都是不一样的。
而我想说的是:生而有幸,死而无憾。
当我们被母亲诞生到这世界上时,我们便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去领略这大千世界的一切,即便它有时并不那么美好;我们有幸去遇见那么多人,并和其中一些人成为朋友;我们有幸跟自己的爱人一起度过漫长的岁月,我们有幸陪着父母慢慢老去。
我们活在这世界上想做和能做的事情有太多太多,不管怎样,在我们还有呼吸的时候拥抱彼此,去见自己想见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此也才能在呼吸停止的那瞬间,毫无遗憾吧……
感恩生命,感恩亲情,感恩这世间所有值得我们感恩的事物。
生而有幸,死而无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