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穆王与化人的神话故事
本文摘录自 《列子臆说》
【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ài],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引三牲以进之,选女乐以娱之。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王之厨馔[zhuàn]腥蝼而不可飨[xiǎng],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穆王乃为之改筑,土木之功,赭[zhě]垩[è]之色,无遗巧焉,五府为虚,而台始成,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号曰中天之台。】
这是中国有名的故事,是一个神仙境界,也像佛家的神通境界,因为这个来访的化人,虽然不明讲是来自印度,但是化人是指有神通的人。周穆王时代,依照佛教历史,释迦牟尼佛和弟子中有神通的都还在,不过无法考据了。印度一个有神通的人,心念一动,弹指之间就过来了,有神通的人,不受空间的限制是可能的。如果是陆路过来,就是从丝绸之路新疆这边过来的。
“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西极是西边,以中国为标准,从中原地带向西面走到了极点,到天的边上了。“化人”,这两个字用得妙极了,一个真的人化身而来,是否菩萨化身不晓得。这个人有神通,“入水火”,可以跳进水里,可以从火里头走过来。“贯金石”,山啊,墙壁啊,挡不住的,他随便可以走进走出。“反山川”,他的神通可以移山倒海,可以把山川倒过来。“移城邑”,像这两天南部太热了,他用手把高雄一端,就端到台北来凉快凉快。“乘虚不坠”,可以在空中走路不掉下来,这是神通吧!“触实不硋”,实际的墙壁、水泥钢骨挡不住他。他那个神通“千变万化,不可穷极”,要什么有什么。他的神通到什么境界呢?“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他不但把东西变了形状,也能把你的思想变了,他手一指你脑子,你的思想都会变了,现在科学家也正在追求这方面。最好我们能看到这个人,让他把脑子指一指,什么书都会了,多好啊!
“穆王敬之若神”,那个周穆王啊,把他当活神仙看待,“事之若君”,把他当皇帝一样地敬奉。“推路寝以居之”,把自己住的宫殿让他居住,“引三牲以进之”,每天杀牛、羊、猪三牲供养他。“选女乐以娱之”,选宫里最漂亮、最好的歌舞宫女服侍他。
“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但是这个化人啊,认为周穆王给他住的房子很卑下丑陋,不能居住。“王之厨馔腥蝼而不可飨”,厨房里第一等的厨师,什么好菜都搬上去请他吃,他认为腥臭,都不能吃的。“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周穆王最漂亮的宫女,他认为她们身上腥臭讨厌,不可亲近。
那怎么办呢?周穆王说你都不喜欢,人世间那么可恶啊!好,另外给你修。“穆王乃为之改筑,土木之功”,用全国的力量来建筑新地方。“赭垩之色”,统统修成红白宫殿,大理石的房子。最后“无遗巧焉”,请世上所有一流的建筑师来建。“五府为虚,而台始成”,周朝有太府、玉府、内府、外府、膳府,就是整个五府的钱花完了,才把台造好。
我说由周穆王开始,秦始皇的阿房宫、隋炀帝的迷楼、宋徽宗的艮岳、慈禧太后的圆明园,历史上这些伟大的建筑太多了,可惜都毁了。否则我们专门做观光,把全世界的钱都赚来多好。
周穆王那个台多高呢?“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像终南山那么高,“号曰中天之台”,就是高到天上的一半。
【简郑卫之处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泽,正蛾眉,设笄[jī]珥,衣阿锡,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杂,芷若以满之。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日月献玉衣,旦旦荐玉食。化人犹不舍然,不得已而临之。】
“简郑卫之处子”,至于这个台里面用的人,宫女不漂亮不要。把郑卫两国漂亮的女孩子,教育素质好的十四五岁处子都找来。“娥媌靡曼者”,她们长得三围标准,走起路来,好像水在摇动的样子。“施芳泽”,然后请第一流美容院的教授教她们化妆。“正蛾眉”,那个眉毛不晓得怎么画的,好看就对了。“设笄珥”,戴的饰物有圆的,也有小的长的。“衣阿锡”,穿的衣服是一等的材料。“曳齐纨”,裙子拖曳,古代的女装后半截裙子拖在地上,走起路来后面拖了一大堆。“粉白黛黑”,在脸上擦粉擦得很白,黛是讲画眉毛,现在人画的绿眼睛、红眉毛,那个最漂亮的,古人已经用过了。眼睛画得一圈一圈,乌溜溜的,外面加一点绿的颜色,红灯一开,红眉毛,绿眼睛,白牙齿,大口红,如果没有定力,吓得人……就是那个样子。“佩玉环杂”,身上挂得叮叮当当的,走起路来全身带音乐的。“芷若以满之”,这些女的身上带的都是香花,茉莉花、兰花、夜来香啦,一大堆。
“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这几个都是上古的名曲,承云是黄帝时候的曲调,六莹是帝喾时候的曲调,九韶是舜乐,晨露是汤乐。反正是最有名的音乐,天天都奏给他听。
“日月献玉衣,旦旦荐玉食”,天天献上用玉片穿起来的衣服,价值贵得很,送给他穿。“旦旦荐玉食”,珍珠磨成粉当饮料,还把白玉磨成了粉,白玉可以吃的,吃了皮肤越来越嫩,长生不死,是不是会变癌症不知道。据说如此,我是不敢吃的。
“化人犹不舍然”,这样恭敬侍候这位老师,他却仍不想去这个新造的地方,觉得没有意思。“不得已而临之”,不过,看到周穆王那么诚心,他总算很勉强来看一看。你说惨不惨啊!周穆王这个马屁拍到这个程度,不要说拍马屁,就是我们看一点点头都昏了,就晕倒了。可是这个神仙根本就不为所动,还不肯住,只到这里看一看。过了几天,他告诉周穆王,这个地方不能住,不舒服,你没有看过好地方,我带你去看。几时去呢?下个礼拜一买票(众笑)。
(讲到周穆王这一段,以普通学术的观点看,这是研究中国上古神话史最好的资料。这看起来是一个神话,谈及我们上古的历史文明,实际上,也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历史演变;而与现在的社会环境、各种思想,所有的种种都不同,这也可以说是文化哲学的问题。那么退回来说,该篇所讲周穆王见到化人,以及见到西王母这些故事,是说明人同物理世界、精神世界种种的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神话,我们先把这个要点抓住,再看下面的结论。)
【居亡几何,谒王同游。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
【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化人移之,王若磒虚焉。】
周穆王几乎把国家的财政搞空了,给化人盖了那么好的宫殿,化人勉强住了没多久,就说要带周穆王到别的地方看看。“王执化人之袪”,周穆王抓住他的衣服,像科技的幻想小说,马上飞起来了。“腾而上者,中天乃止”,这个中天究竟有多高不晓得,就是向虚空上面走,走了半天为止。根据佛学的讲法,太阳月亮还不算中天,它们只是初级的高度,这里所说中天,至少超过这个阶段。
“暨及化人之宫”,到了中天之上,就到了化人自己所住的宫殿。周穆王看到的化人宫殿,如果拍成电影,这个本钱也花不起,太大了。“构以金银”,结构是黄金白银做的钢筋。“络以珠玉”,钉子啊,电线啊,是珠宝做的。“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这个宫殿高得没有办法估计,云啊,雷啊,什么都在它下面。“望之若屯云焉”,向下面看啊,云雾在脚下。当然阿里山上偶然有这种境界。我当年在大陆,尤其在四川、西藏、云南,登到高山,看到下面下雨,黑云里有亮光,一闪一闪,闪电以后才知道在打雷,但是在上面听不见,就是这个样子。
“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在这个地方,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嘴巴所吃到的,鼻子所闻到的,“皆非人间之有”,都是人世间没有的。“王实以为清都紫微”,周穆王认为这个地方是天顶了,古代的神话里,“清都”是上天最高处,神仙住的地方。现在讲是很远的一个星球,古人给它取名紫微。“钧天广乐”,就是上天最高处的一种音乐的名字,那不是人世间的音乐,“帝之所居”,认为这个地方是上帝住的地方。道家说是玉皇大帝住的,但是玉皇大帝是欲界天哦,还不是色界的大梵天、大自在天,那是更高的地方。
“王俯而视之”,周穆王在这里向下方一看,看看自己最伟大的皇宫,“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苏就是木柴,看起来就是一堆泥土、一堆木柴而已,很难看。“王自以居数十年”,这个周穆王一想,在这样丑陋的房子里我住了几十年,假使我能够在天上这个地方住,我也不想当皇帝了,所以“不思其国也”,不想回国了。
“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化人再邀请周穆王,到另一个地方看看。“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向上面看没有太阳月亮,已经超越日月了;往下看人世间,地球上的江河海洋都看不到了。“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这个地方有光,不一定发自太阳,看起来同现在的太空学、天文学非常接近。我们人类所看的光自太阳来,其他的星球不一定靠太阳光,北极有极光,深海的生物有些本身带电光。所以这里的描写,在古人叫做神话,现在看起来反而认为很科学。周穆王在这个地方,看不见地球上的东西了,那里的光影投射下来,人类的眼睛没有办法张开,太强烈了,所以眼睛看不见东西了。
“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这里也有声音,这个耳朵受不了,音波太大了,听不见了,再下去会聋了。到了这里,人的身体“百骸六藏,悸而不凝”,骨头和里面的内脏都在发抖,震动得很厉害,这个肉体好像要散掉一样。所以“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思想也不集中了,精神也没有了。周穆王到了这里,皇帝的架子一点都摆不起来,就请求这个化人说,算了,你还是带我回去吧。“化人移之,王若磒虚焉”,这个化人一听,你受不了啦?就移动一下,周穆王感觉自己变成一个汤圆一样,在空中翻滚,就掉下来了。
【既寤,所坐犹向者之处,侍御犹向者之人。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王问所从来。左右曰:“王默存耳。”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复。更问化人,化人曰:“吾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且曩[nǎng]之所居,奚异王之宫?曩之所游,奚异王之圃?王闲恒疑,蹔[zàn]亡变化之极,徐疾之间可尽模哉?”】
注意这一段,结论快要来了。“既寤,所坐犹向者之处”,“向”就是过去,周穆王一路翻下来,好像睡了一觉醒过来一样,再看看旁边,还是原来自己坐的这个位子。“侍御犹向者之人”,旁边服侍他的太监、宫女啊,还是过去这一班人,都站在旁边。“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看看自己面前刚才跟化人喝酒吃饭的地方,酒杯还摆在那里,酒也还在,菜还没有凉。奇怪,他到太空外面去玩了一圈,结果下来还坐在这里,好像睡觉做梦一样。
“王问所从来”,他自己搞得莫名其妙,问旁边的人说,刚才你们看到我到哪里去了?“左右曰”,左右是站在旁边的人,“王默存耳”,他们说只看到你眼睛闭着静坐而已。默存在佛家密宗来讲,就是观想,就是观想一下而已。后来道家所谓默存,就是把眼睛闭起来打坐。现在一般人越走越下坡了,道家也一样,变成守窍,守个肚脐下面的丹田,倒不如周穆王的默存,是向上面走的。后来道家产生另一种修法,同佛家观想的修法一样,叫做“默朝上帝”,就是存想。
这个上帝不是西方所讲的上帝,更不是耶稣。道家的庙子里塑的上帝,头戴平天冠,上面是冕旒。皇帝冠帽前一块板一样翘起来,上面垂挂珠珠,那个东西叫冕旒,就如王维的诗,“万国衣冠拜冕旒”。普通我们挂的帘子上面垂珠,那不叫冕旒,那是“流苏”,这些都要知道。
如果我们对这个故事加以研究,发现古今的文化思想修炼方法,所谓精神的境界、神秘的境界都是一样,都是人类所追求的宇宙间的一个东西,至今没有结论,只是名称换了而已。这里快要作结论了,所以默存这个名称要特别注意。
因为旁边的人回答周穆王说只看到他在那里闭目冥思,“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这样一来,周穆王也不愿意多讲了,讲了别人也不知道,他自己傻了,也不晓得到哪里去了,所以一连三个月,脑子都是空的,当然也不办公了,什么庆典都不搞了。“而复更问化人”,他自己想不通,就请教这个有神通的化人,你究竟带我到了什么地方?我动过没有?重点在这里。
“化人曰:吾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化人说,我是带你的精神离开这里,形体还坐在这里没有动。形神两个是可以分开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家儒家都晓得。现在在我们的肉体上的这个形神,名称变了,叫做魂魄。魂是灵魂,就是神变的;魄就是生理上精气变的。所以一个人要是魂魄分开了,就是快要死亡了。有许多心理病、精神病,就是人到了这个境界,到医院里精神科看看,有许多严重的精神病例。
我有一个朋友做过省主席,现在在美国。他的父亲是读书人,当然也是个富贵人,我们都见过。老太爷、老太太两个都修道,都七八十岁了。有一天这个老太太就告诉一班朋友说,我的老头快要走了,他的魂魄已经散了。她说老伴打完坐习惯在椅子上靠着,再喝杯茶。有一天早晨,她自己打坐下来,向窗外面看,发现老太爷站在庭院里看花,她就叫他加件衣服,早晨天气太凉;可是他头都不回。她就回头自己找件衣服要给老太爷加上,结果转身看见老太爷还坐在椅子上。她说自己就傻了,晓得他快要走了,魂跟魄分开了。
所以魂魄两个,照医理学来研究是两样东西哦,有时候人睡眠不好,在古代的医学是魂魄不能交。譬如说我们失眠,血液向上面冲,思想多睡不着,或者茶喝多了,小便越来越多,魂魄两个不能相交。在瑜珈术来讲就是上下气的升降失调,不能凝聚了,就是刚才讲周穆王在中天上“悸而不凝”,凝结不拢。在中医的道理,失眠是心肾不交。其实不是心脏与腰子,而是讲心肾那个气的功能,它通电的过道,两个不能交换,所以睡眠就不好。......
再说这个化人带周穆王的神去神游,周穆王没有修道当然不能出阳神,其实他也不是出阴神,出阴神也要有相当工夫的。化人只是带他的灵魂出窍神游,等于我们讲的离魂症差不多。“吾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化人说你旁边的人不是告诉你你没有动过吗?没有错,你身体还在这里,我是带你的精神灵魂出去游玩。
“且曩之所居”,曩就是刚刚,你不要认为看到的比你的皇宫好,“奚异王之宫”,同你的宫殿还是一样,差不多。其实这一句话是安慰周穆王的,不管怎么样,天上的宫殿、人间的宫殿,反正都是住人的,当然是一样,可是好与不好差得很多。“曩之所游,奚异王之圃”,他说刚刚去游玩的地方,同你的皇宫花园也差不多。“王闲恒疑,蹔亡变化之极,徐疾之间可尽模哉”,你不需要怀疑,不要追究我刚才带你到哪里,心里头不要问究竟到了什么地方。这个故事假使是真的,与我们相距有三千年左右了,用佛家的话去解释化人所说的,就是万缘放下,空掉,什么都不管,高高兴兴地、快乐地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