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林社诸子百家诸子百家
红林悟道《韩非子-二柄》第二章:归利

红林悟道《韩非子-二柄》第二章:归利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08:40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二柄》第二章:归利

《韩非子-二柄》上一章韩非子在开篇就阐明了“二柄”的含意,一是刑,二是德,刑就是杀戮,德就是奖赏。开宗明义的告诉君主、臣子与世人,君主掌握着臣子的生杀大权与兴衰之力,这两种绝对的权力是君主先天本有的,就像“道”一样孕育万物使万物生灭。这里的君主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这个职位的权力。

为什么韩非了就这么直接把“二柄刑德”作为君主掌控臣子的措施与根本权力呢?这就关乎到人性的问题,人性是个中性词,既不本善也不本恶,人性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德一样,包容性是它的特质,既可包容阳的一面也可包容阴的一面,既可包容善良又可包容邪恶,既可包容勤奋又可包容懒惰,既可包容高傲又可包容卑谦,既可包容真诚又可包容欺骗,既可包容清廉又可包容贪婪,既可包容无畏又可包容畏惧。

人性的正反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可以由善良转换为邪恶,可以由勤奋转换为懒惰,可以由卑谦转换为高傲,可以由真诚转换为欺骗,可以由清廉转换为贪婪,可以由无畏转换为畏惧。但似乎绝大多数人(普通人)的人性一般都略微偏向于邪恶、懒惰、卑谦、欺骗、贪婪、畏惧,与之相反的人性大多数是英雄式的人物。而绝大多数的臣子的人性属于普通人的人性。韩非子是《老子》学说的深究者,自然明白“道”的力量与“德”的包容,对于人性的研究自然清清楚楚。刑德的成立,就是基于臣子人性中畏惧大于无畏、贪婪大于清廉的特性。

所以韩非子告诉君主“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意思就是做臣子的害怕刑罚而贪图奖赏。这是摸清了臣子的人性,利用了臣子人性的弱点。但,臣子人性的弱点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出生后受环境的影响所致,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教育与生活了。“服从”性、守规矩的教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道”的教育服从天地敬畏天地,到“儒家与法家”的教育服从社会守规矩、服从君主守臣礼。到了韩非子的时代,儒家与法家思想开始流行,就整个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言,儒法交替做主,但儒家大于法家,是因为和平建设时期大于战争重塑时期。

韩非子基于臣子的普通人性或是人性的弱点,告诉君主要“人主自用其刑德”意思就是君主亲自掌握刑赏权力,这样“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意思就是群臣就会害怕他的威势而追求他的奖励。这一节有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刑赏的权力君主要亲自掌握,不可外借于人,因为这两项绝对的权力来于“天道”。二是刑在前赏在后,制度从来就是作为处罚的依据,而不是奖赏的依据。三是刑罚的后果就是臣子因畏惧君主的威势与处罚放弃不法之为,而会追求君主的奖励。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做臣子的害怕刑罚而贪图奖赏,所以君主亲自掌握刑赏权力,群臣就会害怕他的威势而追求他的奖励。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赏罚制度的设定的基础还是员工人性的弱点。从这一节中我们可学到二点,一是公司必须坚持赏罚分明,用罚来处置违规行业,用赏来激励员工。二是公司的赏罚大权必须是老板亲自掌握,具体在工作上,就是公司所有的赏罚通知必须是老板做的决策,尤其是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二柄》第二章:归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bh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