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继上一篇影评我心目中的2019最佳影片——《绿皮书》(上)的继续阐述。
托尼和谢利博士在路上的时候,托尼发现博士从来不听黑人歌手的音乐。这是他第一次听。博士对于托尼认为他应该熟悉和喜欢这些黑人歌手的想法感觉非常恼火。在路上一次停车时,他们在一个加油站遇到一个无人售货的路边摊售卖一些漂亮的石头。托尼捡了一块掉落在地上的石头,他没有付钱。谢利博士和托尼在这件事情上又发生了争执,因为博士认为托尼要么付钱买下,要么把石头还回去,钱由他出也没关系。托尼认为就是不付钱拿了才好玩。最后他装着把石头还了回去,不过其实他是偷偷把石头留下了。这一场景把托尼的喜欢贪小便宜和谢利博士的诚实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一个演出的场地,剧场的员工没有按照合同提供斯坦威钢琴,而是随便安排了一架钢琴,里面还有纸杯等垃圾。因为博士曾要求托尼保证他演奏用的钢琴都是斯坦威牌的,托尼就去找工人理论,而对方则是一副“给黑人演奏用破钢琴就行了”的态度。托尼用一拳解决了问题,保证了博士在当晚演出时钢琴的牌子是斯坦威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托尼这人是遵守合约的。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唱片公司在巡演的一开始先付了托尼一半的工资,而另一半的钱,要等他回来后、保证谢利博士没有错过任何一次演出才给他。托尼在这方面是尽心尽责的。

他们进入肯塔基州,托尼非常高兴地买了一大桶肯德基的炸鸡。必须提到一下:美国的肯德基和中国的肯德基完全不一样,那里没有肯德基上校爷爷做招牌,品种也只有吮指原味鸡。托尼一边开车一边啃得不亦乐乎,连声称赞这是他吃过的最好的炸鸡。托尼还说所有黑人都喜欢吃炸鸡,这又把博士惹得不开心。不过,托尼坚持要博士也和他一起分享这个美味,而博士一怕这会弄脏了他盖在膝头的毛毯,二怕吃相不雅。在托尼的极力坚持下,博士让步,也用手直接拿着鸡腿开始大啃。在如何处理鸡骨的问题上,博士也学托尼的样子把鸡骨直接扔出窗外。但是当托尼把饮料纸杯一起扔出去时,博士坚持要托尼倒车把杯子捡回,理由是大自然会处理鸡骨,但是不能处理纸杯。这一段非常有趣,尤其是当那么文雅的博士都终于被托尼说服啃鸡腿,而且是翘着兰花指啃!

然后影片就着重描绘这部电影极力要渲染的一个主题:种族歧视。在影片的开头,当演出公司的管理在把车钥匙和地图交给托尼的时候,还一起给了他一本绿皮书——黑人在美国南方的住宿和吃饭指南。它也是这部电影题目的由来。这是因为在1962年时,美国南方由于过去的奴隶制,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依然十分厉害,很多酒店和饭店根本不接待黑人。这种情况,阿瑟·黑利在他小说的《大饭店》中也有描写。博士在肯塔基州就只能入住一家设备十分简陋的汽车旅馆。托尼把博士送到那里后,自己住进了比这里条件更好的酒店。不过他要博士只要有事就马上叫他。博士原先每天晚上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一个人喝威士忌,不参加任何活动。住进这家旅馆,由于条件太差,他只能在房间外面的公共平地上一个人坐着喝酒。正在那里玩球的黑人正好缺一个人,邀请博士参加。博士拒绝了。那些黑人开始对博士冷嘲热讽,说博士穿得那么讲究不过是个白人的管家。博士为了躲避去城里的酒吧喝酒,被一群白人流氓围住。危急之刻,接到贝斯手通知的托尼赶到,他先好言相劝,在那些人不听的情况下说自己带着枪,才终于把博士解救出来。通过这件事,他和博士之间的坚冰终于融化。托尼也要求博士以后不许一个人外出。

种族歧视的现象在路上依然没有任何改善。博士在一个私人庄园演出时,白人管家不许博士使用室内的厕所,只允许他使用在花园里搭建的一个简陋的厕所。谢利出于尊严,不愿使用,而宁愿让托尼送他回汽车旅馆上厕所。托尼诧异他干嘛不能在路边找个地方解决了,博士说只有动物才会那样干。托尼认为他虽然也是白人,但和那些有种族歧视的白人不一样。乐队的另外两名成员告诫托尼不要发火,因为他们的演出还有很多,而这样的情形会反复出现。大提琴手还告诉托尼:谢利博士完全可以留在北方演出,报酬是三倍,但是他本人提出要到南方巡演。托尼表示非常不解。
在他们随后的路程中,博士注意到托尼给他的妻子写信。他对托尼信中的拼写错误和某些用词大为皱眉,干脆让托尼听写,重新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以后的信都是如法炮制。托尼的妻子收到这些信非常高兴,甚至读给她的亲戚听,害得其他老婆抱怨自己的老公为何不能写同样的信。

托尼和博士的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博士在一家高级西装店里看中一套西装,想试试。店员本来以为是托尼想买,热情地拿出衣服请他到试衣间去试穿。而当他看到是博士想穿时,立即变脸,说要先付了钱才行。博士面对店员的侮辱依然挤出笑容。然后愤然离开了店铺。
就在这天晚上,博士因为同性恋行为被抓。托尼不得不行贿警察才让博士被释放。博士对托尼的行为非常不满,而托尼说:他只要保证博士能按时去演出,别的他都不管。两人在停车场上大吵了一架。博士心里是百感交集。
他们到达孟菲斯以后,托尼在酒店门口遇到了他的两个朋友。他们用意大利语要托尼不要给博士工作了,而去帮他们的忙,然后保证托尼可以大赚一笔。托尼不愿让博士等着,答应晚上去酒吧和他们聊。当他去酒吧之前,博士在酒店的走廊中叫住托尼,用意大利语告诉托尼:他认为托尼的工作非常出色,准备正式任命他为巡回演出经理,相应地给他涨薪。托尼拒绝了,说他们早就谈好了工资,他不会离开博士,他只是去酒吧告诉自己的朋友而已。博士听到托尼的话也是非常吃惊,在这个时候,他才为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向托尼道歉。而托尼说不必,因为他在纽约的夜总会工作,知道这个世界很复杂。在这一刻,两人的关系又近了一大步。托尼在博士眼中的形象,也是完全和过去不一样了。博士甚至把自己早年如何成为钢琴家的经历都告诉了托尼。他是神童,母亲从小就教他弹钢琴并到处演出。他后来被人看中,被送到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他在那里受到了古典音乐的严格训练,但是唱片公司却劝他以流行音乐进行表演,因为人们期待黑人艺术家只能玩流行音乐。博士其实是想演奏古典音乐的。但是托尼认为博士现在弹奏的音乐就非常好,因为那是独一无二的。博士的风格,是将古典音乐、爵士乐和其他流行音乐混合在一起。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令人格外忍俊不禁。一对白人情侣在路上和托尼的车一起等绿灯时,注意到了他们,露出了惊诧的神色。而托尼对他们伸出了中指。这表明托尼在内心深处,已经改变了自己起先具有的种族歧视意识,博士已经征服了他。

圣诞节快到了,他们的巡演也接近尾声。一天晚上,下着大雨,托尼开车时被两个警察拦下。警察对他们非常不友好,在瓢泼大雨中要托尼下车。他们说这里是强制实行种族隔离的地区,然后要博士也下车接受检查。托尼此时已经很火了,在竭力忍耐。但是当警察侮辱性地说:因为托尼是意大利人,所以才会为黑鬼开车,那么他就是半个黑鬼时,托尼再也忍不住,挥拳将警察打了个趔趄。可想而知,他们因为袭警被关进了警察局的拘留室。托尼看样子不是第一次进去,因为他告诫博士不要去碰床垫(床单脏的要命)。博士要求警察放他出去,在被拒绝后,他要求打一个电话,因为这是法律赋予他的权利。打完电话后,博士狠狠地责备托尼,说他发脾气毫无用处,因为人不可能靠着暴力去赢,而只能通过保持尊严才行。
博士的这个电话看样子非常有用,因为州长居然亲自打电话给警长,要他立即放人。托尼当时吃惊得下巴都要掉了。他们重新上路后,博士告诉托尼,原来他是打电话给罗伯特·肯尼迪要求帮忙。托尼非常开心,而博士却觉得很羞辱,因为他让肯尼迪陷入很尴尬的境地,而肯尼迪兄弟应该做更重要的事情——改变美国。托尼听了觉得很委屈,因为他是看不惯警察对待博士的样子才动手的。而博士说:是托尼不喜欢警察侮辱意大利人才打了警察。托尼回嘴道:我不是黑人就不能生气吗?我比你更像黑人呢。他这么说,是因为博士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种族,他不知道黑人如何说话、如何生活。他是把自己孤立于黑人群体之外的。那狠狠触动了博士心中隐秘的伤痛,也迫使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住在城堡里,是孤独的。他给富人演奏,是因为富人想表现得自己有文化。但只要他一下台,他就变成他们所鄙视的黑鬼。他只能独自忍受这种轻蔑,因为普通的黑人也根本不接受他。这就是为什么他总是独来独往,每天晚上要喝掉一瓶威士忌。他要应付的,是孤独,和不被别人接受的痛苦。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是一个天才。他的过人才华为他带来了名声和财富,但是他也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此时,他说出了整部电影中最沉痛的一段台词:
“If I’m not black enough, and if I’m not white enough, and if I’m not man enough, then Tony, tell me who am I?”(如果我不够黑,不够白,也不够男人,那么托尼,你告诉我:我是谁?)
我想不仅是托尼,连观众,都被博士的表露心迹而震撼吧。由于博士的特殊境遇,他不被任何种族和阶级所接纳,再加上他的天才,更加曲高和寡。他只能孤独,并在孤独中痛苦。他和托尼两人,如果不是因为命运的阴差阳错,根本不会有机会朝夕相处,相互帮助,并最终相互了解和包容、接受对方。他们是肤色、阶级、爱好等等各方面都完全不同的人,但是他们其实都是极其善良的人。这点共性使博士最终向托尼敞开心扉,而托尼对于博士则更加关爱。

托尼甚至学会了像博士那样写优美的情书,再也不需要博士代劳了。托尼因为博士的赞扬而喜笑颜开。他在衷心感谢博士的时候,也希望他回家以后马上给博士自己的兄弟写信。博士曾经告诉他,自己由于是一个音乐家,一直要去各地演出,因此疏远了自己的兄弟,婚姻生活也不幸结束(还有一个原因其实与博士是同性恋也有关系)。博士说:如果他兄弟想要联系他,他是知道地址的。而托尼却回答:他才不愿意等呢,因为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害怕迈出第一步的孤独之人。
影评的第一部分链接: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