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接手一个班级,全班共有32个人。刚从小学上来,脸上多带稚气。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我在内心不断质问,应该用什么样的行动带领这些孩子?我有一种担心,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带好这些孩子?一年多没有在初中上课,不知是否适应这里的节奏。小学毕竟工作环境轻松,五点以后可以自由,而在初中却还要加班,十点多钟都不能休息。身体感到非常的疲惫,不想写任何东西,没有任何的思维。一天的劳累,连动手指都不爱干。
晚自习,进行了两个游戏,让大家增加感情,增加熟悉程度。两个游戏都来自上海培训,稍微做了一点改变。第一个游戏分四轮完成。第一轮是zip口令,音不知道准不准。规则就是喊出口号,然后直视对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双方有一个目光的对视。很多人很少有机会,有勇气去看对方的脸。当学生用口大声喊出的时候,再对视,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做第一轮这个游戏的时候,大家比较紧张,还放不开。喊口号的时候声音很小,动作特别僵硬。第二轮的时候,口令变成zap。规则是用目光直视对面的同学,由于学生相互之间不熟悉,很难准确的传递给对面的学生,导致游戏玩的不流畅。后来,稍微做了一点改变,手和目光一起指向。这次,游戏的效果比以前好多点,但是,学生脸上还是没有笑容。第三轮,游戏规则有了调整。当别人说zap的时候,你可以用“挡”(这个音,不知哪个字),并伴随一定的动作。后来,把动作有所改变,让学生发“挡”这个音,同时,创造一个动作。这个时候,有意针对没有参与的学生,气氛活跃一点。后来,游戏有了更大的升级,连续“挡”几次,当达到五次的时候,可以运用“乾坤大转变”。口中大声喊出这个词,并伴随一个夸张的动作。大家都对位置进行交换。这个时候,每个人都真正的参与进来,满脸笑容,有时,还伴随哄堂大笑。这个不断升级的游戏,让学生彼此少了一点陌生感,有了一点亲近。
接下来的游戏,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方法不同于以前,而是新学习的方式,大家参与度很高。大家围成一个圈,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同时,还要伴随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别人说名字,大家一起说名字。别人做什么动作,其他人跟着做什么动作。同时,我让大家的动作尽量夸张一点,可以趴下,可以蹲,可以滚,总之,怎么夸张,怎么有笑点,怎么让别人能够记住你,就怎么做。大家虽然做了动作,但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新意可言。不过,学生们乐意这样做。这样做了几轮,脸上多出了更多的笑容。大家玩的尽兴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没有时间做总结,仓促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