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优劣,只是不同。 2017年10月4日 中秋节 阴天 德国小城
10月4日是中秋节。德国小城的最高气温14-15度,秋风起,树叶落,家周围高大山榉树的叶子已泛黄。
1.没有月饼的中秋节
德国人当然不过这个节日,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中秋,如果不是朋友们发来祝福信息,我已慢慢淡忘这个节日,更不必说吃月饼,我已习惯“没有月饼的中秋节”。
逢年过节,附近城镇的华人喜欢聚餐,今年因为要上班,不能前往。本身对聚会也不感兴趣,三番两次不能前去,人家也就不再邀请,也正和我意。天性好独处,享受寂寞。因为体验过一些聚会,如果非相同情趣的陌生人近距离坐在一起,会感觉更加寂寞。
如果想吃月饼,要到25公里外的荷兰亚洲超市购买,这是最近的一家。要不就是100公里以外的德国一家较大的亚洲超市。
德国很多华人喜欢到亚洲超市购买国内进口到德国的食品。入乡随俗如果用在饮食习惯上,估计多数人都做不到。小时候经常吃什么,长大后口味无法更改(当然也不必改),像基因一样跟随一生。因为那里面有童年的记忆、家乡的记忆和亲情的记忆。
从养生的角度说,最好的食物是当地、当季的食物。
如果有时间,我会自己做一些喜欢吃的中国饭菜。令我惊奇的是:以前在国内从未尝做过的饭菜,在网上查询做法后,就能做出来:月饼、烤鸭、烤鸭饼、蛋卷、蒸馒头等。用德国食材制作中国美食,虽然口味不会纯碎,但也可满足口腹之欲。
蛋糕用来招待德国人、荷兰人。德国邻居都知道,我做蛋糕没有精确的食谱。我喜欢参考网上蛋糕的食料和用量,然后自由发挥。我以为,不管中餐、西餐,做饭的乐趣就是随心所欲 ,在厨房里指挥“千军万马”。
奶酪商店2.没奶酪,不成活的荷兰人
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找中餐馆,回家做中餐。荷兰人呢?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我以为是奶酪。荷兰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两样东西:奶酪、自行车。
德国人给荷兰人起的绰号是:奶酪脑袋。这个词有失礼貌,但道出荷兰人到底有多爱奶酪。对一些荷兰人来说,没有奶酪就没法活。难怪荷兰人大多腿长、骨头硬,奶酪功不可没。
荷兰上班族的午餐大多简单:几片面包、奶酪或者切片香肠、火腿等。荷兰的奶牛生活在安静、绿色的环境中,荷兰牛奶、奶粉等奶制品的质量受到中国人的追捧。看到一些报道,荷兰奶粉企业在增加产能,以满足中国二胎政策后巨大的市场需求。
好山好水是牛奶质量的保障。优质奶酪来自优质牛奶。牛奶质量差,必然不会有好奶酪。荷兰奶酪品种之多、口味之丰富,也让从不喝牛奶、不吃奶制品的我欲罢不能,渐渐爱上奶酪。只是心有余,胃动力不足,再好吃爱吃的食物也不能多食,容易消化不良。
国内超市的奶酪品种少,价格奇高,令人望而却步。入乡随俗,想吃奶酪,就到荷兰、德国、澳洲、新西兰等,出产高质量牛奶的国度。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种胃。
3.德国土豆+香肠
以前打工的公司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称呼德国人为“土豆”。
在德国,土豆不是菜,而是主食。土豆、香肠是德国人离不开的食物。土豆作为主粮是有道理的,因为土豆中淀粉含量高。而在国内,以往很多家庭经常吃米饭炒土豆,馒头就糖醋土豆,吃来吃去,其实都是在吃淀粉。好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德国的土豆种类很多,种类不同,用途不同。有的土豆适合做沙拉,有的适合煮着吃,有的适合做炸薯条……
至于香肠,种类多达上千种。有的可以即时吃,有的需要水煮,有的要煎烤……吃的时候再抹上一些德国芥末酱。不管怎么吃,都是齿口留香。德国很多超市门前、商业街边,都有销售烤香肠、炸薯条的小吃店铺,老远就能闻到香肠的香味。
不知不觉中,德国人吃下太多美味肉食,身材也日趋圆润。很多华人到德国后,体重也见长。
没有月饼的中秋节又何妨?月饼只是一种形式。吃不吃月饼,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依然在血脉里。
活在差异中,享受着差异,做着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