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七零后散文最后的农业社会的生活
说一说“庭”这个字一一我们的庭院文化(一)

说一说“庭”这个字一一我们的庭院文化(一)

作者: 芭蕉绿了 | 来源:发表于2016-10-22 17:40 被阅读2532次

    引子

    窗外秋雨绵绵。把一切都忙好了之后,临窗伫立,眺望着窗外深秋的雨色。

    心里想着,“锦庭”这个名字多好啊,多么明亮,多么喜庆。给人的感觉,好像家里将要有什么张灯结彩的大喜事一样。叫这个名字的小男孩,比如陈锦庭,小时候该是个学霸吧?他饱读诗书,成绩优异,行止端庄,在一帮小学生中间,是最亮眼的那一个,是最惹老师们喜欢的那一个,全校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华丽的名字和叫这个名字的小男孩。后来,他长成了一个挺拔的意气风发的英俊青年,又考上了名校,学业精深,品格清华,是令周围的女孩子们,暗夜里念叨着这个名字都会心痛的那一个。对,就像《何以笙箫默》里的何以琛那样滴……

    说一说“庭”这个字一一我们的庭院文化(一)

    想到这里,我觉得思绪要回来了——我的目的不在于编小说。不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接着续写,续写可能会在他身上发生的那些华丽的故事。

    我只是想说,我比较喜欢“锦庭”这个名字。前几年台湾有书商打出广告说,爱读书的孩子,一般不学坏。我也想说,有一个好名字的孩子,一般也不会学坏。


    1

    在写宝名系列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发现,有一个字在宝名里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庭”这个字。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大概有八十多个含有“庭”字的宝名。可见我对它有多么喜欢。

    春庭。瑞庭。梓庭。耀庭。煦庭。熙庭。佑庭。夏庭。蔚庭。秋庭。旻庭。昱庭。桂庭。菊庭。月庭。霜庭。雪庭。梅庭。旭庭。霞庭。雨庭。朗庭。桔庭。凤庭。          书庭。明庭。铭庭。美庭。钧庭。伟庭。祖庭。绪庭。汉庭。毓庭。煜庭。正庭。北庭。翰庭。满庭。槐庭。静庭。华庭。轩庭。 庭恺。庭轩。庭宇。庭望。庭晖。庭桢。庭楠。庭兰。庭玉。庭瑜。庭琛。            庭润。庭泽。庭祥。庭麟。庭嗣。庭勋。庭哲。庭硕。庭彦。庭俊。庭斐。庭焕。庭曦。庭信。庭荣。庭树。庭蔚。庭芳。 萱庭。蕙庭。槿庭。芳庭。燕庭。荔庭。淑庭。敏庭。庭薇。庭芬。庭绮。

    之所以属意于“庭”字,对它多看了几眼,是因为前段时间在翻阅古籍的过程中,多次碰到这个字,尤其在古诗文中,它还是一个比较美好的意象。

    本文不打算从专业的角度,考察“庭”字的形成及其流变。我想了解的,是这个字背后,它所代表的一种文化。自古以来,中国人似乎都有一种庭院情结。庭院,是一个人一生活动的最初的舞台,是一个人一生开始的起点。我们所说的乡愁,很多不是关于自己小时候老屋老院的记忆吗?我们都曾经居住在庭院里,在庭院里长大。庭院,是我们所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但是在当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正经历剧烈的变革。传统的庭院,也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消失。你的庭院,我的庭院,均已渐行渐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了庭院,就没有了我们从前的日子,没有了“从前慢”的那种生活方式。这种变革,势必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2

    ,本义指正房堂阶前的宽阔地带,后指院子、庭院、院落。古时“庭”与“廷”通用,是君主临朝问政之处。后来“庭”字又引申为父母的或与父母有关的。如庭训(父亲的教诲,家教);庭趋(承受父教);庭闱(父母所居内室,借指父母);庭诰(旧时指家训文字)等。

    小篆      “庭”

    关于“庭”字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各执一词。下面兹录其一种,以作参考。

    “廷”是“庭”的本字。廷,金文(∟,院墙;壬,须发飘逸的老人,表示德才出众的长发长者,指宫中众臣),表示众臣面向院墙。造字本义:臣相朝拜国君的地方。有的金文将金文的“人”成“壬”(有能力的人),突出了德才出众的身份。篆文误将金文(院墙)与(长者须发)连写成“廴”,至此字形面目全非。当“廷”的本义消失后,再加“广”另造“庭”,表示宫中宽阔的大殿。

    3

    我最初注意到这个字,是在前段时间披览《诗经》的时候。《魏风·伐檀》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篇章。对于其主旨思想,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反映了奴隶们艰苦的伐木生活,表达了对西周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不满与批判。其中有一句“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意思是说,“冬季不去捕兽,夜间不去捉禽,为什么看到你的庭院里挂有猪獾啊?”当时我想,西周时期的奴隶主贵族,也只是住在“庭院”里吗?那时候应当还没有形成初具规模的宫殿。那时的贵族的庭院规模有多大呢?是不是相当于近代的中小地主们住的有好几进院落的大院子,比如山西的乔家大院或王家大院?

    还有一处是《小雅·庭燎》。《庭燎》是赞美周王勤于朝政的诗歌,描写的是西周后期一次宫廷早朝的景象。通过周宣王早晨视朝前与报时官的三次一问一答,体现了周宣王不能安寝,急于上早朝的迫切心情。

    《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jī)?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qiāng)。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zhé)。君子至止,鸾声哕哕(huì)。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xūn)。君子至止,言观其旂(qí)。”

    庭燎,是古时候燃起在庭院中用以照明的大烛。显然,只有诸侯贵族才有条件夜间燃烛照明。诗写宣王勤于政事,急于视朝,看到外面有光亮了,知道侍者已于庭中燃起大烛,以待即将来早朝的诸侯。然后又听到鸾声叮当,起得早的诸侯已经乘车来到院子里啦。随着时间的推移,銮铃之声不断,人马之声杂沓,居住在各处的诸侯正陆续来到院子中以待早朝。天渐向明,庭燎也即将燃尽,其火光也渐渐淡了下去。

    全诗描写十分细致生动,反映了周宣王时期,君臣上下同心戮力中兴的历史事实。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在西周时期,宣王虽贵为周天子,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几十个诸侯国,但他上朝的地方,也只是庭院而已,可能是比较复杂一些的庭院,还远没有达到宫殿的规模。但是据考证,那个时候的宫室,已初步具有了四合院的雏形,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4

    与“庭”字有关的最著名的且熟用至今的典故,恐怕就是“庭训”了。因为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且与夫子有关,所以流传甚广且久,几乎可以说成为民族语言系统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从那以后,就把父亲的教诲,名之为“庭训”,把回答父亲或长辈的问话,名之曰“庭对”。古文中常有“幼承庭训”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

    《论语·季氏》: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有一天,孔子在院子里站着。他的儿子孔鲤看到父亲立在那里,便低着头,小步快走从院子里经过(“趋”,指是小步快走,在古时候是为表示对长辈或尊上的敬意)。孔子就问他,读《诗经》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不读《诗经》,怎么能学会正确地说话呢?”于是孔鲤回去开始读《诗经》。又一天,又在院子里碰到。孔子问他,“学礼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不学礼,怎么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

    孔子有贵族血统,且在鲁国曾做到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的院长)这样的高官,收入在当时是很高的,因此生活条件应当很不错,有自己的宅第和院落,还有马厩呢。

    (待续)


    【目录】农业社会生活里,那些典雅的名字(宝名系列—12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一说“庭”这个字一一我们的庭院文化(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xh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