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妈妈说4岁的儿子,早晨起床上学磨叽,晚上洗漱睡觉磨叽,从心平气和到河东狮吼也就成了自己一早一晚的情绪变奏。
早晨吧,明明是醒了,可就是不起,在那儿装;起床了吧,就一幅软绵绵的样儿,还晃晃悠悠的,不穿衣服;好不容易穿上了吧,却还是无精打采……
你跟他说:你快点吧,时间不等你,一会就要堵车了,上学迟到了就没早饭吃了……
孩子就睡眼惺忪的答应:恩,好……可就是不见行动。
真的是,你推一下,他就动一下,你不推,他就在那待着。急死人啊!
晚上吧,就兴奋的不得了,横竖不想睡。
8:30关灯洗漱,好不容易上床了,就各种的耍心眼子。
你跟他说:闭上眼睛睡觉吧。他就给你眯缝着。
你跟他说:闭上嘴,不准出声了。他就给你来个默默念叨。
你跟他说:老实点吧,快睡吧。他就开始伸胳膊蹬腿。
你忍不住跟他发火吧,他就趁机睁开眼,一脸得意的跟你说:妈妈,老师说了,乱发脾气是不对的。
……
有一天晚上,妈妈见孩子实在是兴奋,就吩咐孩子他爸:你快领他下楼踢球去吧,消耗消耗能量,说不准能睡个好觉。
爷俩倒是听话,乖乖下楼了,一直玩到快九点。
回来后,妈妈看孩子那个样,确实是累了,也困了,小眼都红了,都迷瞪了,就跟儿子说:快睡觉吧,你看你眼睛都睁不开了。
儿子一听又来了斗志,把头朝着妈妈一抬,努力的把眼睛一睁,说:谁说我困了,妈妈你看我的眼睛睁这么大。
……
早晨孩子磨叽,可能是因为妈妈的催促太多。
妈妈为什么要不停的催促?因为妈妈脑袋里有着各种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是时间意识——不能迟到。迟到了就没饭吃了,迟到了就是没有时间意识,就是不遵守规矩,不守规矩老师是会批评的。
统一的时间表,几点干什么几点干什么,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因为大规模的合作需要统一的时间意识,要不然就乱套了。
那家长的时间意识是怎么来的呢?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几十年的集体生活慢慢养成的,上学有时间限制,上班也有时间限制。
难道仅仅因为学校、单位有了时间的限制大家就能主动遵守吗?不会。是因为一个人如果不遵守集体的时间限制会得到惩罚——个体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迟到了可能要罚站,可能要扣钱。
说到这里就明白孩子为什么磨叽了,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明确的时间意识,或者说他们正在养成时间意识的过程中。
这时候如果妈妈过多的催促,就会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偷换行为的主体:妈妈这么着急,看来我上幼儿园这件事对妈妈很重要,不能迟到这件事对妈妈也很重要,那……似乎……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让妈妈去着急吧。
这有点像一个公司,如果老板不能通过“奖罚”的鞭策和企业文化的引导,促使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产生主动性,那你老板急死也没用。因为员工无意识中会形成这样的心理:我就是来挣工资的,公司的好坏跟我没什么关系,让老板着急去吧,大不了老子换个公司继续混。
妈妈要做的,是要用行为告诉孩子:上幼儿园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且必须去,而且所有的后果也要你自己承担,比如迟到。
具体的做法大概是,告诉孩子一个确定的出门时间,然后间隔5分钟提醒一次,然后……该干啥干啥。
孩子刚开始肯定不适应,肯定还会磨叽,这时候的妈妈要忍住,忍住不催促,忍住按计划办事,隔5分钟提醒一次。
如果到了规定的时间还是不能出门,那就继续等,等孩子收拾完。什么时候收拾完什么时候出门,在路上也要忍住不唠叨孩子,就是在时间慢慢展开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没有唠叨的背景下去体验整个过程,并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迟到。
孩子晚上不想睡,可能是因为妈妈的指令太多。
你快点睡吧,闭上眼睛,不准说话了,老实点……妈妈下达的每一个指令,就好比是用一根小树枝在挑拨孩子敏感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兴奋了,怎么还能安静入睡呢?
我们的眼睛有关闭的功能,两眼一闭,世界瞬间就黑了,但耳朵没这个本事。这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当年生活在丛林里,睡觉的时候可以闭眼,但耳朵必须跟狗一样竖着,随时收听周围的动静,一旦风吹草动,那肯定是拔腿就跑。
这个功能一直就延续下来了,只要有声音就会接听,只要有针对自己的声音大脑就会自动的处理:
快点,什么是快点?我慢点行吗?
闭上眼睛,睡觉一定要闭上眼睛吗?那我半闭着算闭着吗?
不准说话了,奥,说话原来是要动嘴巴的,奥,舌头也要动,那我只动嘴巴和舌头不出声行不行?
……
大脑越处理就会越兴奋,而睡觉恰恰是要大脑安静下来。
具体的做法大概是,给孩子下达一个终极指令:到点了,要睡觉了。然后,调暗家里所有的灯光,然后静静的陪着孩子。
孩子从兴奋到安静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可能是10分钟,可能需要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妈妈要尽可能的少给孩子下达指令。
如果非要说,就简单的、重复的说:好了,宝宝要睡觉了;好了,宝宝要睡觉了……
如果孩子在说话,就简单的、重复的回答:奥,好的,睡吧……
养过小狗吗?
只要你不去逗它,它很快就安静了。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