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笑集国学文化经典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5.29】—— 人能弘道,非道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5.29】—— 人能弘道,非道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3-05 07:13 被阅读0次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可以把人的私欲扩大。”

    【感悟】

    《朱子集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

    钱穆《论语新解》:“道由人兴,亦由人行。自有人类,始则浑浑噩噩,久而智德日成,文物日备,斯即人能弘道。人由始生,渐至长大,学思益积益进,才大则道随而大,才小则道随而小。《中庸》云:“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此言非有大德之人,大道亦不在其身凝聚,此亦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若道能弘人,则人人尽成君子,世世尽是治平,学不必讲,德不必修,坐待道弘矣。

    本章孔子教育弟子要悟道弘道。对于本章的理解自古分歧较多。下面,仅以自悟抛砖引玉。

    一、 人是主体,道是客体,弘道为用

    天道本是自然规律,人如果能发现,提升天道,并最终成为精神和为人处世的主宰,就会“顺”。

    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弘道的践行者。“人能弘道”,即人要不断地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弘扬真理,成为社会秩序的规范。也只有有志于弘道者,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是孔子的参悟,也是向人类发出的一种召唤。

    一个“能”字,道出了人对于真理的无限可能。弘道的前提,是首先要悟道,即明白天地人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悟得到的,因此先悟道者就像酵母——教化后悟道者,后悟道者再教化后后悟道者,这支弘道的队伍呈几何式膨胀,将越来越壮大,道也由此更加深入地广植于每个人的心田,从而影响并修正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二、 非道弘人

    “非道弘人”。这里边有对一切文化研究者的震撼意义。

    1.首先要明白寻觅“道”的目的是什么!道的修养是为了承担整个世界的光明与阴阳平衡,那么就应该是弘扬道并使之发扬光大。 假如一个人在了悟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后束之高阁,那么他所掌握的道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或者悟“道”之后只为自己和自己的小团体的私利,丝毫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或者打着弘道的旗帜,为自己的私利装点门面,哗众取宠,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非道弘人”还意味着人不能被动地等着“道”发挥作用,等天上掉馅饼。在人不能认识和把握“道”时,“道”不可能自动地对人的行为起到指引作用。因为“道”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在人没有掌握“道”的时候,人必然会处于被动状态,此时面对不被认识的自发运行的“道”,人是无能为力的,只会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所以孔子说“非道弘人”。

    总之,孔子认为,人必须主动地、认识和掌握“道”,这样才能让“道”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作用。

    朱熹引用张子的话说,“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检其心,非道弘人也。”心能穷尽本性,就是人能弘道,本性不知道约束自己的心,就是非道弘人。

    还有的学者认为,本章自古以来就没有固定而合理的解释。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说,“这一章只能就字面来解释,孔子的真意何在,又如何叫做非道弘人?很难体会,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5.29】—— 人能弘道,非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xs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