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8a45c99f60304a0e.jpg)
Why:我们学校的微型课大赛
周二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微型课大赛,参加比赛的有六位老师(语文三位,数学,音乐和美术)同时我校还邀请我们学校的教研组长和小学的三位优秀老师来当评委。
举行微型课大赛是为参加县优质课选拔老师,因为每年学校指标有限,而参加的老师又多,这种情况下通过微型课大赛来选拔是最好的方式。
微型课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其中15分钟用于上课,5分钟用于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当然有时候会让老师讲10分钟,5分钟用于答辩,它为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能力评估等工作提供了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
当然我们学校的微型课是评委打分,没有现场提问。
What:如果让我来点评
我下午没有课,自然这是一个蹭课学习的好机会,一来我要向优秀的老师学习,二来我可以完成我的听课任务。
参赛的这六位老师自身素质都非常高,从课件和讲课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有备而来,而且准备的都很充分,都为了这次的优质课选拔下了功夫,他们的表现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每位参赛老师的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绪杰老师第一个参赛,他讲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欣赏乐曲并且会用乐曲进行填词演唱,也就是学生活动的部分,但是由于绪杰老师对时间把控没有掌握好,造成后面最出彩的部分没有被完全展现出来,这就严重影响了他的分数。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417837a00676d4e0.jpg)
雪宜老师长相甜美,颇具古风,所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她最适合讲诗词。她这次讲李清照的《渔家傲》,虽然她课件设计精美,亲和力很强,全程笑容甜美,但是要讲《渔家傲》这首词就必须明白它的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在海上历经风风涛之险后所作,她要表达的是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我们在讲这首词的时候感情色彩是重点,我们语气中必须有无奈,有磅礴,有意境,通过这篇诗词,我们必须落脚到“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清照?”这才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完美呈现,雪宜可以在体验文本情感上多下功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6bf158ad0c97b92e.jpg)
当然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福磊老师的课,最大的亮点是她的课非常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从故事导入到转盘抽签,再到最后的“发红包”奖励,整节课活泼轻松有趣,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如何不爱?一节课不是老师讲得有多好,而是学生有多热爱,福磊老师不仅备教材,而且最难得的是她把备学生放在了第一位,这是我最欣赏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bb8e5c0468feda92.jpg)
宇飞老师讲《大自然的语言》,她的导入设计的非常好,而且还融入了二十四节气歌,这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当然《大自然的语言》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的说明文,讲好这节课并不容易,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借助图片来做诠释解读,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宇飞老师的设计的图片很精美,而且还用了思维导图辅助学习,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如果课件设计中能加上精彩段落欣赏就更完美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78b7af91c57cedf4.jpg)
清刚老师上的是体育微型课,这节课要表现出来是有难度的,所以老师的指令一定要简洁清晰,而且在每一个动作指导之前最好加上“第一部分练习……”这样便于评委更好地了解这节课,当然课件辅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把所要练习的动作在幻灯片上展示,但清刚老师的幻灯片成了摆设,他并没有利用幻灯片的优势。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a2ef543ac5be46fa.jpg)
最后一个展示课的是小月老师,我不用听她的课就能判断出她的课一定充满了音乐或者舞蹈的元素,要知道小月老师教语文多年,而且她特别阳光自信,教学经验丰富,往讲台一站就自成风景,果然她演唱的《陋室铭》和自己写的《校园铭》是她得高分的加分项。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a77e318f3f2440b9.jpg)
六位老师的精彩别具一格,一个下午我倒是过了一把听课的瘾,这让我非常满足和激动,从参赛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拔节的声音,这种力量特别催人奋进。
How:我们努力的方向
不完美就是最大的完美,听完课之后,我也有了更多更新的思考,在无“生”胜有“生”的微型课大赛中,我们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除了自身素质优秀,如何更好地把课最重要精彩的部分展现出来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1.老师表现的精彩是否就是学生的精彩?
2.从过程到过场,我们是否呈现了文本中最重点的那一部分?
3.我们是否关注了学情,是否心中有学生?(个别老师没有喊出学生名字,而是用“你”提问)
4.我们的课紧扣目标了吗?
5.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在哪里能体现?
6.我们是否真的研读了文本?
7.学生朗诵,品读的多吗?
8.我们这节课体现的核心素养在哪里?
9.教学评一体化是否全面?
10.我们设计的问题是否能提升学生的思维?
听课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反思,自我修正,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认真对照自己,好好反思我的课。
感恩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