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得懂故事”等于“理解能力低下”

作者: 生还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9-17 14:18 被阅读0次

    由于知识水平不同、个人阅历不同和个人爱好不完全相同等诸多因素,不同的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的理解方式也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每当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人遇到、甚至是不得不面对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人,或者理解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的人相遇时,总是会在沟通上遇到麻烦。有些麻烦甚至难以解决,继而导致不同的人难以进行正常的沟通,更无法达成任何有益的结果。

    在文学作品、乃至所有文字内容的阅读和理解这一方面,理解能力不同或者理解问题的方式不同的人之间的差距尤其巨大。

    几乎所有拥有认真观察他人的能力和意愿的人都能够知道,理解能力相对最低的人是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意愿去阅读任何有一定长度的文字内容的。不过,在大多数正常情况下,只要这样的人无法掌握强大到足以妨碍其他人的合理利益、甚至是强行干涉其他人的行为的力量,他们往往不会对真正的创作者和读者造成足够的影响,更不会造成威胁。因为,他们和真正的创作者、读者之间往往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或者领域之中,且不会形成直接交集,也难以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足以对真正认真创作和认真阅读的人造成足够强大的影响的人,往往会是那些人数相对较多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话语权和在事实上评判、影响他人的权力的人。在对认真创作和认真阅读的人相对不太理想、不太友好的环境里,这样的人往往是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并只接受自己能够理解、自己愿意接受甚至是一味地顺从和迎合自己的文字内容的人。在这样的人当中,最典型的一种人便是“只听故事”的人,甚至是“只看得懂故事”“只听得进故事”的人。

    对于“只听故事”或者说“只看得懂故事”的人而言,除“讲故事”之外的一切表达方式都是不能被理解、不能被接受、甚至不能被认可的。这些人往往把任何方式的讲道理视为“说教”“压制”“单方面灌输”,把任何专业性相对较强的文字内容或者描述文字内容的方式称为“难以理解的”,甚至把任何陈述他们不愿接受或者不愿认可的客观事实的方式都视为“不可接受的”。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人还会不停地在各个不同场合宣扬他们自己的这些主观想法,还可能会强行要求任何与他们不同的人顺从他们,甚至可能会肆意攻击除他们的同类之外的任何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任何由这样的人占据多数的现实环境都是对真正认真创作和认真阅读的人相对不理想、不友好的环境。事实上,几乎所有由排他性较强、对非同类包容程度较低的人占据多数的现实环境都是如此。

    然而,所有不会轻易地因人力而改变、甚至完全不会因人的主观喜好而改变的事实从来都不是由人数多少来决定或者判定的。真理尤其不是。

    即便有再多的人“只看得懂故事”“只听得进故事”,也不能消除“看故事”或者“听故事”这一行为当中存在的固有弊端,更不能改变其本质。无论人们的主观喜好如何,“看故事”或者“听故事”当中的固有弊端始终都会制约人的阅读与认知能力,从而让“只看得懂故事”“只听得进故事”的人的阅读与认知能力始终保持较低的水平。这不是任何人能够只凭主观喜好来否认的。

    对于“故事”这一种文字内容体裁而言,其最大固有弊端便是缺乏或者难以保障自身的真实性。

    几乎所有连真实性、准确性都不能保证,或者是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事物,都不能用来真正地指导人的现实生活。故事自然也不能例外。

    正如同“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只能是错误的”,完全虚假的故事也几乎完全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指导他人,且多半只能带给他人错误的、坏的结果。因为,现实世界当中的人只能生活在现实环境之中,也只能按照现实环境当中的规则和规律来生活和做事,不可能生活在某些虚构的世界、虚假的观念或者错误的认知之中。然而,除少部分创作能力足够优秀且对现实世界有足够充分的了解的作者之外,多数故事作者所创作出的故事都难以准确地符合不同读者所处的不同现实环境,甚至难以符合任何现实环境或者现实中的事例。某些完全只是胡编乱造或者根本无法证明其来源的故事更是很可能完全不符合现实环境、甚至与现实世界中的运行规则互相矛盾的。即便它们没有明显地与现实环境不符之处,它们也多半不能说明任何道理,甚至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很多情况下,作者和读者大多处于不同的现实环境之中,甚至有可能处于相距甚远或者差别极大的现实环境之中。这导致很多读者根本没有能力、也大多没有意愿去核实作者所创作的故事的真实性。而且,在多数正常环境之下,只要不违反公认的规则,编造完全虚构的故事往往不会带给作者足够的实质性惩罚。即便某些人因为某些作者编造的、完全虚构的故事而遭受某些损失,作者也大多不需要承担责任。这意味着,很多故事作者根本不会为自己创作或者说是编造的故事负责,更不会为任何受到他们创作或者编造的故事影响的人负责,除非有明确的规则足以限制或者惩罚他们的行为。

    把难以证实、大概率只是某些人信口胡编的东西信以为真,甚至还把它们当成指导自己的事物,自然是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低下的显著标志。

    即便是某些足以被证明来源、可以被验证、拥有最基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故事,也未必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和“某些人的道理未必是其他人的道理”一样,某些人的故事也未必是、未必能够成为其他人的故事,适合某一些人的故事也未必适合其他人。因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资源、不同的思维方式,还分别生长或者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所遇到的机遇和困难也不同。某些困难可能是某些能力较弱的人所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却也同样可能完全无法对某些能力较强的人构成任何威胁;在某些现实环境当中存在的巨大困难,在其他环境当中未必会存在、也未必会同样巨大;用某些做法或者思维方式难以解决的困难,或许能够用其他的做法或者思维方式来解决;某些人遇到的困难也同样可能是与其不同的人的机遇,还可能是其他与其不同的人根本不会遭遇到的。

    所有作者创作或者编造故事都必然要遵循某些固定的角度和价值观,所有被创作或者编造出来的故事也必然位于某些固定环境之中、必然描绘某些人物或者事件。创作故事的角度可能符合某些人看世界的角度或者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符合某些人看世界的角度或者思考问题的方式;故事当中的某些人物或者事件可能与现实中的某些人物或者事件类似,也可能与现实中的多数人物或者事件都完全不同。

    符合某一个群体的故事,未必符合另外一个群体;能够代表某些个体的人物形象,也未必能够代表其他人,更未必能够代表大多数人、乃至所有人。

    即便是现实中的人或者事件,也并非全都能够具有代表性。在很多情况下,单独的一个人只能代表一个人,单独的一件事也只能代表一件事。故事当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自然同样也是如此。

    从文本内容的角度来看,除少数相对优秀且足够公正的作品之外,大多数故事不仅不能准确地指导或者教导他人,还更容易或多或少地误导他人,甚至有可能变成传播某些偏见或者不良思想的渠道。

    在创作或者编造故事的过程当中,作者不仅要遵循自己选定的角度,还大多会或多或少地在故事中传播自己的思想、价值观或者喜好。而且,作者本人的思想、价值观或者喜好到底是好是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也会对不同的读者起到不同的作用。

    对于创作能力相对优秀且能够做到足够客观、公正的作者而言,其作品能够在正常环境中对大多数正常读者起到正面的、至少是不好不坏的作用;而对于创作能力相对较低或者不客观、不公正、甚至包藏私心并怀有不可告人的目标的作者而言,其作品便有可能对读者造成有意或者无意的误导,包括但不限于颠倒黑白、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倒果为因、模糊焦点、混淆概念,从而让某些读者形成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认知,甚至有可能造成让某些人造成事实上的损失。

    只有尽可能地做到兼听则明,才有可能不被某些单一角度的单一思想、单一价值观限制住。想要做到这一点,只阅读、只接受某一种体裁的作品,甚至是只接受从某一种或者某些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作品,显然是不够的。

    从个人的权益的角度来看,只要不违反公认的规则、不损害他人的合理权益,任何人喜欢任何事物或者喜欢接收任何种类的信息,都属于正当权益。

    但是,对于某些领域当中的某些事物而言,事实上的准确性和高低之分、优劣之分是不会因任何人的个人喜好而改变或者消失的。

    更何况,对于一个拥有基本的神智和思考能力的人而言,认清自己喜欢的事物到底是什么,从来都是必要的。

    2023.9.1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看得懂故事”等于“理解能力低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lw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