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眨眼又是一年春来到,咱们要过年了,今天静书也和大家聊一聊“新年”。

如果要静书给自己的新年记忆给几个关键词那么第一个是:规矩!
静书是四川人,很多规矩都是由父辈传下来的,现在我与父母在另外的一个地方生活,但骨子里的风俗人情仍是代代传承的,谈不上隆重却自有其味道。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灯”在北方那时家家户户都是要烧炉子的,爸妈早早就将柴火煤炭等准备充足,将炉子烧的滚烫,年三十晚上的火是不息的代表来年“红红火火”。此外晚上睡觉前父亲是照例要将扫把找个隐蔽的角落藏起来的,初一一整天是不允许扫地的,所有屋内屋外的清洁必须在三十晚上全部做完。
一觉睡醒已经过了一年,初一在静书家是不允许睡懒觉的,这一天也不能有爸妈叫着起床必须自己早起,表示这一年都勤勤恳恳,健健康康!
接下来就是去给长辈拜年,记得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必是要整理好妆容,认认真真的跪在地上给老人家行礼的献上祝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止像如今只是问候“新年好!”然后,奶奶总会笑眯眯的掏出一个发红包送到你手上。
第二个关键词是:仪式感。这个词虽然是近两年才流行起来,在静书看来放在过去用却未尝不可。15年前市面上的商品还相对较少,那时静书家的条件也一般,虽然不是一年只买一次新衣,但过年那套是要非常重视仔细挑选的,往往价格比较高质量也比较好,基本是去到一个大一些的城市买的。
那时无论在穷的家庭,到初一早上必定是要给孩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全部换上新衣服的新鞋子,并且颜色以大红色为主,讨一个好兆头。
压岁钱母亲总会在我们睡觉后,将包好了的红包悄悄塞到我们的枕头底下,等我们早上一起来就立刻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也从20到了50到200谈不上多这是父母的一片心意,自我开始工作以后每年也会给父母准备一个红包,祝福他们来年:万事如意,顺顺利利!
第三个关键词是:糖葫芦!“都说冰糖葫芦酸,酸里面它带着甜,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这是静书儿时过年绝不能缺少的“年味”之一。静书的妹妹是一个糖葫芦的爱好者,无论几岁每年的初一是非要来串糖葫芦的,而且不要店里装饰精美的,要亲自去找手艺人做的插在棒子上,可以让自己选上一选的,似乎这才是还有的味,可能口感没有某某牌子的好吃种类也不多,却有独一无二只此一根的荣耀感。
第四个关键词是:年拜活动表演。这是静书所在地方的老百姓参与度最广,最有气势的大型活动。全县的老百姓可以说都走上街头,着上节日盛装观看这场表演,表演的人也是各个地方普通的工作者,有舞龙舞狮,有踩高跷,划船,大头娃娃,腰鼓队和秧歌队是每个参赛单位都会有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每到这条主要人流几乎是环城一周,那个热闹劲,真的有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感觉!

平日他们都各自在岗位上本本分分的做着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发自己的一束光,这一天他们放下所谓的身份全部变成了演员,用并不怎么精湛却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对新年的向往和期待,用最质朴的表演开启新的一年。
儿时的年味是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是贴好的对联倒着得福,是看着的春晚手中的明信片,是桌子上的大白兔墙上已经泛黄的老照片,是《难忘今宵》的歌曲一直在耳畔!
我相信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咱们中国人,骨子里的真诚善良,勤劳智慧,宽厚仁爱是不会变得,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是坚定不移的,最后祝福大家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回家过年!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