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故事征文―厨房.女人.家

作者: 妮不再来 | 来源:发表于2017-06-17 02:37 被阅读799次
心心念念的旧时光

年近不惑,开始喜欢追忆:年轻的时候,努力的生活,拼命折腾,拼过勇气,比过能力,竭尽全力的证明……

似乎觉得这样才是精彩的人生:被人看好,优于他人,生活在高处……

后来,慢慢发现:价值感和存在感都在自己心里,不在外面;比较不仅没有终点,还是条不归路;人生重要的东西不是一味追逐,而就在眼前的生活里……

当我努力要搜寻记忆中深刻的画面时发现;那些片段居然不是风光无限或觥筹交错,而只是无数平淡日子中一家人温暖的围坐和母亲的深夜厨房:

01.记忆中的鱼头丸子 鱼肉粥

小时候,家里穷,年代所致,家家都挣扎在温饱线。

我们家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一份大锅菜 一碗咸菜外加主食――玉米面饼子。一年到头,除了饼子管够,大锅菜和咸菜都是限量的。每顿饭端上桌,开吃之前,母亲都提前交代,菜只有碗里这些,吃完无补;咸菜分成四份,因为太咸,每人只能吃自己跟前的一撮;菜是拉饭的,吃完了只能干吃干粮。所以,我和哥哥历练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衡量出主食和菜的比例:该吃一口馒头就一口菜,还是吃两口馒头就一口菜,才能保证碗里的菜能陪伴吃完自己的主食。

一般情况下,我会在吃饭的前半部分赶着多吃几口主食,以便能在后面单独享受几口纯粹吃菜的快感,吃到最后,扬起头把碗里的菜汤一饮而尽时,那滋味,别提多奢侈了……

就是因为这样,我特别期盼三姑的到来,我说过,我有四个姑姑。女儿回娘家,一定会带点好吃的给自己的父母,而三姑因为跟着部队转业的姑父生活在城里,日子过的较其他几个姑姑宽绰。而且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姑父是物资局的领导,可想而知,他家和平常人家的生活相比是优越的,况且是嫁到城里的姑娘回农村走娘家呢!

这都不是重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姑来我家做客,有时会带在农村只有过年才见的着的刀鱼来孝敬爷爷奶奶,而且一年会有那么三几次。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般情况都是由母亲操刀,把鱼收拾干净,剪段烹饪,红烧好了端给爷爷奶奶吃,但东西紧缺,爷爷奶奶也是舍不得一顿吃完,她们像对待珍馐一样上顿下顿的反复热着吃。直到两天以后,宽的带鱼段基本吃的差不多了,加上剩下点鱼头鱼尾,老人牙口不好,也考虑到让晚辈尝尝,就端下来,上到我们的餐桌,我和哥哥才得以尝到鱼滋味……

母亲心细且好面子,他知道我们都盯着那盘鱼已经两天了,从刚出锅我们咽着唾沫看着她端进爷爷奶奶屋里时,母亲也许就在想该怎么解我们的馋虫了……

那时候老幼尊卑是及其严肃的事情,长辈为先是共识。所以,剩下的鱼给到母亲的时候,她本能的觉得料理那点剩鱼太细作了。

于是,母亲选择晚饭过后,没人的时候,她才正八经的开始拾掇。

母亲知道我和哥哥年纪小,担心直接吃鱼,刺会卡到我们,就把鱼头还有骨肉分离,鱼头鱼骨剁的粉细,成泥状,和着少量面粉加一个鸡蛋,做成鱼丸;而鱼肉,则被母亲做成疙瘩汤;鱼丸终究还是偏硬,母亲就汆到菜里,和着菜吃个鱼味;而疙瘩汤,则盛给我和哥哥一人一小碗,打打牙祭……

那时候觉得,母亲简直是世上最有创意的厨师,任何毫无价值的东西,只要到了母亲手上,都会变成美味佳肴。每每看到母亲在菜板前聚精会神的操持,就知道一定会有一顿不同往日的饭菜端上我们的餐桌……

母亲在灶间的形象,多少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沉默 专注 面带笑意,她对家庭的用心和经营,从这方面能窥见一二。

不知怎的,我一直觉得,我们家的温情和希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母亲做饭的时候,尤其深夜的厨房,成了我这些年忘不掉的记忆……

02 红糖 香油 荷包蛋

还记得那年爷爷生病,当时的我,还不懂得他到底得了什么重大疾病。只知道,村里的老人有点小病痛都是在家靠靠,顶多吃几餐好饭 开两个水果罐头,吃完以后也就好了。

而那年,爷爷住院了!我能记住的,就是大伯和父亲轮番去医院陪床,偶有替班回家,父亲的表情也是偏严肃的。

后来有一天,父亲没去医院,我没心没肺的问母亲:爷爷好了?俺大怎么没去院呐?母亲说,你大给你爷爷输血了,得在家歇着……

那段时间,父亲夜里能回家睡觉了。

一天夜里,我一觉醒来,母亲还没睡,父亲刚回到家,他跟母亲说:我有点头晕……

母亲说:一定是输血过多,身体吃不消了,你忙了一天,饭还没吃,我给你打俩荷包蛋补补……

不一会,母亲去了灶间,点上煤油灯,我在里屋躺着,只听见鸡蛋磕到碗沿的声音,火柴点火的声音,还有往锅里加水的声音……

父亲刚躺下,母亲就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碗进来了,叫起躺下的父亲,靠墙放了个枕头让他倚着,鸡蛋看样子很热,父亲一边吹一边吃,我在边上吸吸鼻子说:真香……

母亲说:猫鼻子,我滴了一滴香油,当然香!父亲说:来,还有一口,你也尝尝……

我接过父亲递过来的碗,三下五除二,吃了,父亲还给我留了些汤儿,我边喝边惊喜的说:怎么这么甜?母亲说:我放的红糖,给你大补血……

那个夜晚,那顿意外的加餐,让我热乎乎的 美美的睡了一觉……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觉得,只要有父母的爱,有口好么吃,再大的事儿都不怕!

03.蛋饽饽  小掑子

我小学的头几年,学习还可以,但到了四五年级,母亲见我学习吃力,就鼓励我说,只要我考进班级前十,她就给我做蛋饽饽和小掑子吃。

这两种东西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零食,而那个时候,是只有结婚的人家才有的,它的作用如同现在回赠亲友的伴手礼:鸡蛋和面,加白糖做的。整个过程不加一滴水,面和的相当硬,揉起来需要相当的力道。面醒好后用擀面杖擀平,约一厘米厚,蛋饽饽是直接在圆形面上割出一块块菱形,边长约四五厘米;小掑子是做蛋饽饽的下角料搓成长条切出来的,像个小面疙瘩,后上干锅烙 炒……

那东西在当时可是珍品,除了平时村里有人家娶媳妇,第二早上在拜会新娘的时候能要到一把,其他时间可没得吃!所以母亲用这个来诱惑我拿出诚意学习,那是颇有成效的。

记得那时,母亲白天忙活,晚上里里外外收拾一遍,关门 堵鸡 放狗以后,也基本九点多了……

母亲利索的和好面,上面板 刀和擀面杖,几乎一气呵成,该切切 该划划,感觉不到她费什么劲儿的,蛋饽饽就做好了,剩下的零碎面,母亲搓成细条,噶哒噶哒数刀下去,小掑子又出来了……

母亲做的时候总是劝我,先睡觉,明早保证让你吃上又香又甜的掑子……

我哪里能睡得着,嘴上应着,心里却百般坚持,等着好吃的出锅儿……

这也是深夜的厨房,为了督促我学习,母亲白天劳碌一天,晚上牺牲自己的睡觉时间;为我的馋嘴,她不惜尽一个母亲最大的努力来满足;所以,厨房里的母亲总是满满的诚意和爱,给我点亮无限暖意的心灯……

04 我和孩子之间少了些烟火味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家,生了宝宝。家庭经济在我和先生的打拼下稳步提升。当我做了母亲,还仍记得我童年的匮乏,所以在孩子身上,总是想着不能亏着孩子,别人有的,孩子一定得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给他。

我总觉得经济的匮乏给了自己一定的局限,例如胆识 眼界 信心等

所以那些年,我的两大生活重心就是带孩子到处玩儿 到处吃。儿子两三岁期间我带他在省内玩儿,景点基本都走遍了;三岁以后至小学之前,我带他出省玩儿,北 上 广 深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2008年中国在上海承办世博会,我都带他去了……

吃的也是,但凡有的花样 吃的起的场所,什么 中餐西餐 日式料理 鲁菜 淮阳菜,我们娘俩走到哪吃到哪……

儿子也是,没有辜负我的初衷,接受新事物很快,走到哪里都善于观察和记忆,记得我第一次领他去北京,为了熟悉基本的城市地貌,我和他专门选择地铁出行,为的是了解这个城市的交通干线怎么分布,去到哪里。而当时仅仅四岁的儿子,就在我还没搞清楚怎样换乘的时候,他就已经根据大厅的地铁线路图能够正确判断走向,有板有眼的做起了我的向导。他拿一张地铁路线图的小卡片,对于要去到哪里,要在哪里换乘,换乘几路,一目了然……

出门在外,他也是落落大方,从不会像其他小朋友感到胆怯:点餐 问好 询问菜品,活脱脱一个小大人……

我就这样觉得,很多局限是环境和经济造成的,当时家庭和时代给我的局限,如今绝不能带给孩子。

05 教育的局限即人的局限

遗憾的是,我只悟到了其中的一部分……

那些年,我自顾自的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也用自己的方式对婚姻进行着所谓的经营,总觉得自己保持独立,跟得上时代发展,这就是成长。至于其他,自然而然就来了……

我无比笃定的认为自己做的非常正确,却在多年以后才发现:“心在哪,结果就在哪”真是千古不破的真谛:那些年我所谓的独立,仍然没有逃过终究是一场证明,证明自己有能力,不需要靠老公;证明自己可以独自带娃,哪里都去得了;证明自己经济独立,给的了孩子任何他想要的……

我恰恰忽略了,我们是一个家,需要缔造有质量的夫妻关系 家庭氛围 一致的教育方向 方式方法;我是一个母亲,我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温度,我应该知道,夫妻的互爱和包容是更基础的施教;我是一个妻子,任何时候,一个家都少不了一个女主人用心煮出的家常饭菜和因此带来的烟火味道……

儿子的缺点在后来也被我慢慢觉察,他比较自我,不太能接受批评,做事随性,不能安在当下……

现在分析,不关注基础价值观和习惯的养成,一味地强调环境 条件和“术”的优势是片面的,孩子受大人的影响,大人的观点片面,给出去的教育就一定偏颇……

而回想母亲给我的影响,不是因当时生活贫困就对她生出抱怨和挑剔;而恰恰是她对生活一点一滴的用心经营,让我感怀至深;她把苦难揉碎咽下,用心努力才转化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和调剂品,这才有了我印象深刻的深夜厨房的母亲形象!

其实,若干年后,儿子终将长大,他迟早会凭自己的能力闯荡四方;也一定有机会品遍各色美食;而如果持续如我――任性 偏颇,那他后来的生活,必定会永远缺少一些念想儿,一些从童年就深深扎根于他记忆的故事或场景,一些他专属的记忆和味道:对家的理解,一个妈妈在家 在厨房的缺席……

所以,家的温度,需要你温柔的坚定,如水的姿态承载,用心创造,心手相传……

心海一舟

一个食物的故事,写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深夜食堂》活动链接:http://www.jianshu.com/p/b437542e56fd。

相关文章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厨房.女人.家

    年近不惑,开始喜欢追忆:年轻的时候,努力的生活,拼命折腾,拼过勇气,比过能力,竭尽全力的证明…… 似乎觉得这样才是...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煲仔饭

    本已应该要进入夏天的新西兰,出乎意料地刮起了寒风下起了冷雨。那突然的冷冽不禁使我拉紧了外套的拉链,临近晚饭时间...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匠心

    我的大学时期就读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所高校,虽说这个地方小得实在可怜,政治上也毫无地位可言,但却提供了一个足以...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熬粥

    初识zw,在接我的火车站。从未谋面,人群中我怕找不到他,发了微信:我到了,一身黑白运动套装。,继尔,他回:一身黑衣...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中毒

    文/尘间红叶 01 午夜11点,下班了。车间里轰隆隆的机器声音,终于安静下来。打扫完战场,最后一盏灯灭了。一群年轻...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老店

    我是一个不喜欢改变的人。 我习惯于在同一个时间段,去同一家饭店,点一样的饭菜,和一样的人聊天,说一样的话。 我常去...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 | 情味

    鸡犬在台湾时,又造访了自己钟情的冲绳料理小店,我们和一群好朋友们再度受到可爱料理长的款待,不但如此,他还说了一个温...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婶也食堂

    人群来往的街边上,婶婶蹲在餐馆门口抽烟,一个下班路过的人抬头看着餐馆的招牌。 “婶也食堂,起这名字能看?” 路人笑...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说说我的深夜食堂

    说说我的深夜食堂 一、 九几年的时候我还小,父母都在纺织厂工作,白天黑夜的三班倒非常辛苦。半夜我偶有被父母说话声扰...

  • 深夜食堂故事征文|深夜团子铺

    六月的天气很怪,小城的气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雨天和晴天交错着,让人浑浑噩噩提不起精神。 末班车摇摇晃晃地开着...

网友评论

  • 雨夜花花好美:昨天看到你在听七步写作,我回来晚啦,只能听回放。文章太棒了,感觉自己的水平就跟小学生样的,只能慢慢爬,厚着脸皮发文了,哈哈哈哈
    雨夜花花好美:@雨夜花花好美 看了你的随笔,很喜欢
    雨夜花花好美:@雨夜花花好美 哦,不好意思,我搞错了,但你的文章是真好
    妮不再来:@雨夜花花好美 我在听七步写作?没有啊
  • 421d8ab584b1:“我们是一个家,需要缔造有质量的夫妻关系 ……我是一个母亲,我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温度,……我是一个妻子,任何时候……”我震撼,如梦初醒。我竟然发现:想要撤离的烟火战地是如此美好,有意义、有价值了!
    妮不再来:@乐音_f3e2 太好了!没有比这个留言更振奋的了!🌹
  • 耕夫呓语:经历太像了!您老家是哪儿的?🙂
    耕夫呓语: @耕夫呓语 是的。
    妮不再来: @耕夫呓语 我是山东潍坊,您是安徽蚌埠附近?
  • 冰凝的乐与怒:亲的文章及时的提点了我。我爱深夜食堂,想给老公和宝宝多点烟火气息,可是我对于孩子跟她爷爷奶奶那边,却一直有点让她刻意疏远,看了亲的文字我一下子警醒,我想让宝宝在好的环境下长大,却忽略了她和那边的亲情链接,真怕心在哪结果就在哪,如此下去,真怕宝宝将来要成为挑剔贫瘠和充满物质优越感的人。好在她才五个月,一切还来得及~谢谢你,写的特别好,真诚踏实,我很喜欢亲的文。
    冰凝的乐与怒: @妮不再来 谢谢亲,还是因为你写的好。
    妮不再来: @冰凝的乐与怒 太好了悟性好高,大赞!!
  • 树默:心思细腻,情感丰富
    妮不再来: @树默 😄谢谢~
  • b8d1a0a99461:花了六个小时用手机完成?好有毅力啊!👍👍👍写的真不错,高密出才子啊!😄😄😄
    妮不再来: @亮仔妈2012 谢谢亲,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用手机写的,一般4000字左右的文都得6小时左右完成~
    高密的确出才子啊,亲很了解啊
  • 8db74f86c515:你太棒了!
    妮不再来: @听雨_cd88 哇,你注册简书了也?
  • 蓝子辰:深深的母爱,暖暖的家
    妮不再来: @蓝子辰 💐💐谢谢~
  • 阿褒:小时候,父母给我们做过的饭菜,总有那么几次让我们回味无穷的
    妮不再来: @阿褒 😀嗯啊
  • 逆龄驻足在最美年华:文字很有表现力
    妮不再来: @逆龄驻足在最美年华 😗谢谢~
  • 我是魔眼睛:前面写得非常不错,后面的感觉少了点家的温情😊
    妮不再来: @一帘阳光💐 后面的部分与前面是一个对比,进一步印证家庭氛围离不开厨房,以及女性作为家庭氛围的主导者,厨房的修行是必不可少的……
  • 得得猫:有年代感的美食记忆,描写半夜打饭,像协奏曲。选的故事也很好表达了苦中作乐,夫妻互爱,爱护子女。灶头暖,家才有家的味道。写的很好,引发我对于女人下不下厨房的思考,👍
    妮不再来: @得得猫 👍亲爱的你读懂了,值了!!我这手机码字六小时,几乎一夜没睡,有了意义,感谢感谢🙏
  • f2ff635e41e2:我一直长在城市里,对农村生活既陌生又好奇,我无法想象解放那么多年了,你所描绘出来的竟然还是如同我印象中旧社会的模样。追随着你的文字,那一幅幅画卷在我眼前不断展开,修正着我记忆中和眼中的世界。我真切的看到了你所描绘的许多鲜活的人物,写得很好,谢谢你!
    妮不再来: @蒋萍_d794 谢谢亲真诚的反馈,如果你对农村好奇,可以多看莫言 路遥和贾平凹等的作品,都有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人文环境的大篇幅描写💐莫言的《丰乳肥臀》写了几代人,而且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就离我家几十里地……
  • isaky:文章前面写母亲的部分很精彩,后面写你和孩子出去长见识的那段,一开始读的时候感觉不合主题,读到最后又明白了你的用意。
    妮不再来: @isaky 是啊,那段经历注定没有厚度,经由这段时间看见的东西是浮躁……
    isaky: @妮不再来 整体还可以,你的意思我懂,就是写你和孩子那段少了点味道
    妮不再来: @isaky 耐心看完就很赞,写的太长,亲觉得整体还可以?

本文标题:深夜食堂故事征文―厨房.女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rv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