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行走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
读书|曾经陷入了文本解读的误区——吴松超作品《给教师的68条写作

读书|曾经陷入了文本解读的误区——吴松超作品《给教师的68条写作

作者: 先主山下梁波涛 | 来源:发表于2022-02-15 11:30 被阅读0次

文/涅阳三水

对于教材的解读,一直有一种惧怕的心理。

这种惧怕,源自于网师学习当中,魏智渊老师对我们提到的一个词语:“印记。”

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记,使我对文本解读出门了敬畏,很多年都不敢对文本进行解读。

这也是我写文章,进行日更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过文本解读的原因所在。

可是现在读了吴松超老师的这本书,这里的关于教材解读文章的写法,便使我有了很深的感慨。

~~

首先,要明确写教材,解读文章的目的是推动自己的思考,是给自己看的。

其次,要把解读文章当成读后感来写。

第三,在读后感的基础上,融合教学问题思考:教什么?怎么教?

吴老师说,这是写好解读教材文章的前提。

吴老师还提出了一点,说一定要为教材解读文章明确一个主题,或者说拟定一个标题。

没有标题的解读文章,不能算解读。没有标题的解读文章,等于没有自己的思想。

~~

吴老师用刘发建老师为例,让我们明白了怎么写教材解读文章:认识鲁迅,思考童年,触摸字词句。

从这三个小标题就可以看到主题明确了,思路就清晰了,文章的展开就容易了。

为此吴老师总结了写好教材解读文章关键有两点:主题确定是不是恰当适合,自己的认知内存是不是丰厚。

想想写语文学科是这样,写其他的任何学科应该也是这样。

回头想想,自己都写过哪些教材解读的文章呢?

~~

在自己曾经的日更文章当中,寻找了又寻找,但是却没有发现一篇是教材解读性的文章。

这样的发现让我很是羞赧,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称职了。

按照吴老师说的,写教材解读文章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过程的谋划,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技能,让学生感悟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还要用这种知识技能学习为载体,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这是写教材解读文章,要深入思考的内容。

说实在的,我没有写过任何一篇教材解读的文章。

这样的发现,我该怎么办呢?

~~

忽然间想起,关于萧红的作品,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有课文《祖父的园子》,曾写过一篇关于光明和爱的解读文章。

因为童年对萧红的滋养,因为祖父对萧红的养育,这些都是萧红后来的文字当中充满了光明,充满了温暖的力量源泉所在。

因为这份力量的源泉,我想到了杨绛,想到了张洁,想到了余华,他们的作品当中,和萧红的文字一样,都充满了苦难,但是在这样的苦难当中都又充满了光明,充满了爱。

我想,这应该算作是一种解读吧!

~~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我想我会努力地,去写一些关于文本解读类的文章,努力把文本深处的一些思想,通过我的思考呈现出来。

文本解读,其实就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就是自己对孩子的引领和陪伴。

如果能够把教材中的所有文章,都写出属于自己的解读来,那么对于语文教学,肯定不会有所紧张,也肯定不会有方向上的偏离。

就像吴老师所说的,通过文本解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课标的理解,再结合学生实际,来判断这节课最适合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够学到什么。

~~

其实,在去年的时候,张爱敏老师就已经提醒过我,要多写一些文本解读的篇章。

和那个时候,因为心境的原因,没有实现这个要求。

到下学期应该会有所侧重,期待那个时候,能够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本解读的文章。

也希望到那个时候,能够给张爱敏老师交上一份完整的答卷,以不负这份期待。

可能,在内心深处,我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怀疑,感觉着自己写不出来好的解读类的文章,所以不肯好好去写。

经过阅读吴老师的书,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在以后的日子当中要努力调整,改变自己,才是最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曾经陷入了文本解读的误区——吴松超作品《给教师的68条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cv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