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宋史醒脑诗词歌赋
苏东坡(一)——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一)——诗酒趁年华

作者: 一生长行 | 来源:发表于2017-08-04 11:00 被阅读586次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河中, 有很多父子兄弟并称的情况。三国时代、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在西晋,有三张,张载 、张协、张亢 ;到了明代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兄弟三人;还有今天我们要谈到到唐宋八大家最后一个系列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一般情况下,人们把父亲苏洵称为老苏,大儿子苏轼称为大苏,苏辙称为小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对前面几位可能不会很熟悉,三曹可能还稍微熟悉一点。但父子并称名气最大的,恐怕就要属宋代三苏。我们今天重点谈的是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对于苏轼,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了。我们说苏轼名气很大,很可爱,也很可敬。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可以看出。第一点,苏轼是一个在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天才也是全才。这是他可爱的一个基础。在诗歌领域中,苏轼和他的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被认为是宋代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词的方面,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公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在散文方面,他和他的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被认为是宋代散文成就最高代表。有句话说的好,“欧文如潮,苏文如海”说的是欧阳修的文章像潮水一样,苏轼的文章像大海一样。苏轼的书法,“苏黄米蔡”,北宋书法四大家,他名列第一。他的绘画与他的表哥李文同,被认为是北宋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擅长画枯木草石。以及墨竹;苏轼在哲学方面,也是当时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在史学方面,苏轼也颇有见地。常人来看,如果一个人在这些其中的一个方面能取得像苏轼这样的成就,那也就告慰平生了。而苏轼是在这些是在这些所有的方面都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所以说苏轼确实是一个值得人尊重,确实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人。苏轼是天才加全才。这个特点在唐宋八大家中是具有唯一性的。你像韩愈、柳宗元、曾巩、欧阳修、苏洵。他们要么是史学家,要么是散文家、要么是诗人、要么是政治家、要么是有的兼而有之。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在文学艺术上都能有所成就。苏轼一生写了2700多首诗,300多篇散文,4800多篇文章,他活了66岁,就算是从20岁开始创作,那产量也是颇丰的。并且在这么多创作中,有绝大部分是精品中的精品。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确是个奇迹。

且将新活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们举个例子。写庐山,提到写庐山我们能想到的是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到这里我们都觉得庐山的壮美都被写尽了。似乎再无人能出其右。但苏轼就能独辟蹊径。他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不写瀑布,写的是对人生的感受。读李白诗,让人热血澎湃,读苏轼的诗,你会陷入沉思当中,会思考会变得成熟。会浮想联翩。这二人也正是唐代和宋代最大的两位诗人。写出了两个时代不同的风格。唐代是一个青春勃发的时代,而宋代,是一个成熟而会思考的时代。这就是原创诗人的风骨。这是苏轼可爱的基础,才子自古为人所偏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光有才还不行,还得有范儿。苏轼是当时士林的领袖。这个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在八大家中有好几个这样的人,王安石改革派代表人物,自然是代表人物。但是王安石欠缺一点人气。举个例子,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一时之间,宋朝的科举考试很是混乱。苏轼对王安石这种行为就很是看不上,在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中有很多对文字来源的解释,有一次有人请教王安石“波”字何解,王安石解为“波”为水之皮,苏轼当时接道想必“滑”为水之骨了。众宾窃笑。所以王安石也不够苏轼在士林中这种领袖地位。真正比较接近苏轼这种情况的是欧阳修。欧阳修位列副宰相是政治上的领袖,同时其散文开一派之先风,是文坛的盟主。但是欧阳修有个弱项,欧阳修在民间的影响力根本没办法跟苏轼比。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在政治上也是一方诸侯,在杭州做过通判,相当于今天的副市长。还做过知州,相当于市长,做过了杭州知州、湖州知州、密州知州、扬州知州、颍州知州、登州知州。长期在地方担任低级行政首长。还做过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职几乎做遍了,就差做宰相了,其实翰林学士已经距离宰相非常近了,他在做翰林学士时,苏辙是副宰相。所以这些为官基础为他作为士林领袖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一点微酸已着枝

        我们知道,苏轼身边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都是在当世文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为什么会围绕在苏轼的身边呢?毫无疑问,这是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以及苏轼卓越的文化文学才干。绝不是因为苏轼的官职官位大小。我们知道苏轼一生在仕途上是很倒霉的,屡次被贬谪。而这些人几乎都是跟着苏轼一起倒霉共进退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苏轼对于自身这种文坛领袖地位是很自觉的,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就提到:凡是一个盛世,是有文章事业的,凡是文章事业要走向兴盛,必然要有领袖。想当初,我的老师欧阳修把这个领袖的重担交给我,我要自觉的承担起领袖的职责。我不是为了满足领袖的欲望,而是为了造成文章的盛世。等我老了,我这副重担还要传给你们这些年轻人。

        但是既然接了这重担,是要担当起传教的职责的,而苏轼也是个特别接地气的人。举个例子。有一次晁补之写了一篇特别的华丽的文章,按道理说是个好事。但是年轻人写文章一般都是先写的比较平和,然后逐渐转为华丽在辞藻上下功夫。当时苏轼就想指点一下。苏轼当时比这个弟子整整年长十二岁,又是为师,按道理说承教于苏轼应该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苏轼考虑到年轻人多少还是需要一点锐气,万一由他亲自去对晁补之说这个事,以后这个弟子可能写文章就有点畏首畏尾了。于是苏轼特地找来与他年龄相妨只比他小八岁,但是在诗歌上却与苏轼并驾齐驱。但彼时与晁补之是同辈的黄庭坚去说这件事。这是苏轼可爱的第二个地方。心细、心热、心诚。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第三点,他是一个世俗和方外的顽童。不管是身处何地,我们总觉得苏轼特别的乐观,特别的长不大,特别像一个老顽童。这是因为苏轼他看这个世界是可爱的,所以世界看他也特别的可爱。辛弃疾有一首词写的好“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看谁都很好,见谁都很好。苏辙非常谨慎,时常劝他要谨慎交友。苏轼怎么说,苏轼说我眼见着这世上没有一个坏人。也许你会嘲笑苏轼的傻气,但是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在精明的人群里,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苏轼还有第四个可爱的地方。就是在被贬谪流放中,他是一个达观从容者。苏轼第一次被贬黄州已经四十五岁了,在黄州呆了六年,等他五十九岁的时候,他被贬惠州,在惠州呆了三年。等到他已经六十二岁的时候,他被贬到了海南岛的儋州,在那儿又呆了三年。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前前后后十二年,我们人的一生统共能有多少个十二年,他一共才活了六十六岁。苏轼说的好:“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个说法本来是一种自我解嘲的,但其中充满了一种达观的心态。在唐宋八大家中被贬谪的次数、时间之长、贬谪之地之远、条件之艰苦、对人生产生的影响之重大,苏轼都是独占鳌头的。可以说正是苏轼被贬谪之后,我们才真正认识到这位真正的苏子瞻。认识到那个“大江东去浪淘尽”;认识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苏轼除了在文学有极大的成就,也是文坛士林的领袖。他是一个世俗与方外的顽童,同时也是一个达观从容的长者。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可爱又令人可敬的人。

相关文章

  • 夏日青春漾

    毛西子 苏东坡曾写下过一句诗:“诗酒趁年华”。 ...

  • 诗酒年华

    诗酒年华 文/石岩磊 “诗酒趁年华”出自苏东坡的词《望江南·超然台作》,意思是:作诗喝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尽情享受。吟...

  • 如何用“诗酒年华”作一首藏头诗?

    如何用“诗酒年华”作一首藏头诗? “诗酒年华”很明显出自“诗酒趁年华”,是苏东坡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

  • 苏东坡:诗酒趁年华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

  • 苏东坡(一)——诗酒趁年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河中, 有很多父子兄弟并称的情况。三国时代、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在西晋,有三张,...

  • 4.1

    诗酒趁年华

  • 2018-08-21

    诗酒趁年华

  •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 写字1

    文/L诗酒趁年华

  • 写字2

    文/L诗酒趁年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一)——诗酒趁年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xy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