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英国人仗着船坚炮利,发动了对清国的战争,清国战败,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从此开始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所以落后的原因,先是从器物上找,开启了洋务运动,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结果甲午战争中被小日本打败;发现日本人实行立宪君主政体,比中国学习西方更彻底,原来中国落后在制度,于是要搞宪政,但清王朝的既得利益集团,主要是满族权贵,迟迟不愿意交出权力;1911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内阁,13名国务大臣之中,汉族仅4人,满族9人,而其中皇族又有5人,人称“皇族内阁”,这分明是玩假的,欺骗全国人民。再也无没忍耐的中国人发动了革命,推翻了满清,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共和体制确立,全国人民应该集中力量搞生产了吧,没完,其中经历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南北之争,最后是军阀混战,比大清朝还乱。
陈独秀n中国人追求现代化大半个世纪,为什么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呢?一些中国人开始从文化上找原因,原来中国缺乏民主和自由。中国为什么缺乏民主和自由,全是腐朽的、反动的、吃人的儒家给害的。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中国人引入陈独秀所高喊的“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打倒旧的吃人的封建礼教。
其实何为封建,可能当时的人并没有认真的加以分析。封建制度,指分封建国,是西周确立的制度,此一制度在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度之后,就基本上消失了。虽然以后的王朝偶有恢复,但已经不是主流。封建制下各诸侯国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对分封诸国的内部事务是没有权力干涉的。郡县制不一样,何谓郡县制?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皇王,由皇帝分派官吏分赴各地管理,并派中央官员对其政绩进行考核,中央和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掌握在皇帝手里,这样就形成了庞大的官僚集团。这样的政治模式一般被称为皇权专制制度。
为了维护皇权专制,历代皇朝不断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在文化上对孔孟的原始儒学进行阉割(此点,在《被阉割的孔孟》上、下篇中己有说明)。
随着皇家对儒家的原始意义不断的阉割,到了满清末年,当时的所谓儒家己全面的腐朽,在文化上已经成为了专制主义的代言人。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读书人已经没有耐心再细细区分孔孟原始儒家与以后的专制儒学有什么异同,而普通的中国人经过两千多年的帝制洗礼,早己把堕落的、吃人的、反映专制帝制要求的礼教视为当然。这个专制的儒学也是冠之以孔子为教主的,所以,孔子蒙受了不白之冤,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
吴虞胡适曾经称赞四川的吴虞是“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注意,是“打倒孔家店”,非“打倒孔子”。吴虞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孔子与孔教从根本性质而言是两回事,从道德人格上说,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还援引日本学者的话,说:“孔子伟大而多面,与希腊之大圣苏格拉底相同,其生活道德之模范也。”
如果孔子复生,估计他也会带头打倒孔家店,因为孔家店干的尽是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但在那个急迫的年代,一切都是急就章,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总要有个人被挑出来承担责任吧,孔子,遂蒙屈含垢,成了专制制度的代言人,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替罪羊。
我们有必要心平气和的重新审视那一段历史。英国人侵略中国,实际上是两种文明的碰撞,是资本主义工商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历史大冲撞,大清朝败下仗来毫不奇怪,因为放眼当时的世界,没有哪个建立在农牧业文明基础上的帝国能够抵挡这种冲击。
资本主义工商文明兴起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诸城邦,后极盛于英伦三岛,以英伦三岛的萁尔小国,在两百年内,竟然几乎把当时的半个世界搞成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全地、澳洲、北美、中东、非洲…只要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号称“日不落帝国”。这种因文明隔代带来的强大的实力差距,既使秦始汉武再生,唐宗宋祖转世,一代天骄,成吉成汗再来,也不能改变。
但是,我们本可以避免这种命运,但为什么我们没有避免呢?
马尔嘎尼朝见乾隆1896年,英国人派了个使团—马尔嘎尼使团,借给乾隆祝寿的名义访问中国。这个使团带来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玩艺,诚意十足,想跟大清朝做生意。但被大清朝傲慢无礼的拒绝了。
英国人为什么急着要和大清朝友好,谋求贸易呢?欧洲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有着巨大的需求,英国人把这些东西贩卖到欧洲,赚取了巨额的利润。但中国的流通货币是白银,英国人与中国人做生意,必须用白银支付。几十年下来,英国人几乎把全世界掠夺来的白银送来了中国。由于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英国的产品需求不旺。外贸长期逆差的结果,造成英国的紧张,再从哪里搜刮白银来买中国的货?
还有个原因,清朝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而且规定外国人只能跟政府规定的十三行(十三家贸易商)交易。十三行利用这种垄断地位,对内压低价格,对外抬高价格,搞得外商苦不堪言。而且,地方官也经常重复收税(大概是雁过拔毛,外商的货每经过一地,都要收税。其实,英国人不必惊讶,这绝对是国民待遇,内地的货也是如此)。
所以,英国使团的到来,希望清朝能够多开口岸,开放市场,允许外国人到内地交易,并提出希望给予舟山群岛的某个岛存放货物等要求(英国人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一、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二、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三、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五、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不额外加征)。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除了要求让予某个岛等个别要求有些过分,其余要求并无不合理,而且,条款还可以商量。如果清朝不是断然拒绝,而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之,逐步扩大开放,也许历史就会重写。但大清朝不干啊。
这是因为满清权贵笨吗,自大吗?这是表面,满清政府之所以这样干,是有着精深的算计。
顺治初年,清政府严禁“无许片帆入海”,后来又下“禁海令”,“迁海令”,目的就是惧怕内地人民与郑成功交流,危害他的统治。郑成功失败之后,清政府短时间内开放海禁,但发现出海贸易的人有十之三四居留海外,清政府认为这些人“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并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于康熙五十六年复行南洋海禁,严禁与南洋往来贸易,致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
大清国闭关锁国的目的,是为了防范汉人,避免内地汉人与外洋的汉人相联系,以维护满人的部族统治。满族统治者限制洋人的活动,避免内地汉人与洋人的接触,也是担心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朝的活动。乾隆曾说:“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所以清政府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清政府制订了各种“防范夷人章程”,目的是隔绝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任何交往。
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防夷五事”,即:永行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嘉庆十四年,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先后制订《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规定禁止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这等等的政策,实际上就是限制汉人和洋人的来往。
清政府闭关锁国,限制贸易,目的是为了把任何不可控的力量压至最小,至于为什么还开放一个广州口岸,不过是为了满足权贵们对外国奢侈品的需求而已。
正常贸易搞不成,英国人为了平衡贸易赤字,偷偷摸摸把鸦片输入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改变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出超地位,造成中国每年白银大量外流,后果就是通货紧缩,经济凋弊。
虎门销烟这个时候大清朝急了,派林则徐南下禁烟,以后的历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就不多说了。
满清专制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把全国人民当猪一样关在猪圈里,这才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我们找错了方向,错误的以为是文化问题,文化问题是儒家问题,孔子是儒家教主,所以孔子应该承担责任。
行文至此,大山不禁掷笔而叹,曰:“不知批判专制制度之酷烈,一味拿老祖宗的文化说事,可怜乎,悲哀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