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 游』青岛两日半⑦ 遇见,沈从文

作者: 云行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9-27 12:1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第一次去青岛时,我就注意到了,那份青岛地图上所标注出来的福山路上的沈从文故居。但那次去青岛,住的地方离着福山路有些远,在加上身边还有个孕妇需要照顾,因而也就作罢。

第二次去青岛,是五年以后,还是拿着当年的地图,因而也便再一次关注了沈先生的故居。这一次,住的地方在青岛山附近,离着福山路不很远,因而就一直想着,抽空去拜访。

在青岛的第三天,我起得有点早。理财课上常说的一句话是,“钱不花了,就是张纸”。我用它来解读旅行,就是“旅行不在马路上溜达着,就不过是换个房间呆着”。正是基于如此的旅行观,那个清晨躺在那张舒适的大床上,我竟莫名地有了些货币将贬值的慌张,因而早早地起了床。

我想正好可以去看望下沈先生,只那里如是开放的,这个钟点也是不会开门的,但又一想,即是看望,看看、望望就好了,何必非得到人家去坐坐呢。

福山路,在青岛市区的西南,这里离着海底世界、鲁迅公园和第一海水浴场都是很近的。当然离着它更近的,还是一所985兼211的大学。那所大学是中国海洋大学,福山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海大校区东缘围墙外的一条斜路。

我在凤凰和北京,都去过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这两座城市,一个是沈先生出生的地方,一个是沈先生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因而我理解它们为故居的意味。但在青岛,最初去寻找沈先生的故居时,我是有些疑惑的,先生在青岛还工作过?先生在青岛的工作莫非是大学的教员?只是先生在水产学校也教过书吗?

从青岛回京后,我认真地了解了一下先生生平,发现先生是与青岛很有缘份的,他来青岛却是教书,当然他教的不是水产养殖。

我是从红岛路上过来的,那条路是条小街,只有两车道,路边还停满了周边住户的小车,因而显得更为狭窄。那路的一边是居民小区,青岛的居民楼多是不高的六层楼,楼之间的间距不大,因而显得有些拥挤。与拥挤的小区隔着那条小街的,便是海大鱼山校区的校园了,那里的建筑就疏离了许多,楼虽也并不高,但也不像居民楼那样肥皂块般的刻板,校园临街还多是些别墅样的建筑。我看地图,闻一多先生的故居就在这附近,不过它在校园的里边,而这时间,那个校园还在沉睡中呢。

如今的中国海洋大学,因在海洋科学和水产科学方面优异的学科建设,而成为相关领域全国顶尖的大学。但海大的前身,却不是一所专业性的大学,而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

1930年,杨振声先生在青岛原俾斯麦兵营成立了国立青岛大学,这也便是现在山东省的两所重要的985大学——山大和海大的前身。建校之初,学校邀请了许多著名学者前来任教,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该校首任的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现代文学大师、著名学者梁实秋先生,曾出任文学院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再有像黄敬思、黄际遇、汤腾汉等先生也曾在那一时间里来校任教,这其中就包括沈从文先生。

1931年8月,沈先生在徐志摩的推荐和杨振声校长的邀请下,来到了国立青岛大学,那时他在文学院做讲师。虽然沈先生在青岛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两年的时间,但这段经历对他来讲却很重要。

一般认为,沈从文先生在1930年之前的创作,多是自传体的散文,而这之后到抗战前期的短短七八年时间里,他创作出了大量的小说。所以也有学者说,青岛的生活可以看作沈先生文学创作的一个分水岭,1934年,在沈先生离开青岛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写作出了他的代表作《边城》。

红岛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当然青岛的路,多是这样弯弯曲曲的,这个城市的市区里也有许多山,因而城市里的路多也是要沿着山势弯曲的。这条红岛路,便在海大的东北门又分出了三条路,其中一条便是福山路,它继续围着海大弯弯曲曲地朝南走去。

这座沈从文故居离着那个岔路口并不远,就在福山路三号院。这里门口钉着“沈从文故居”的牌子,但并未对外开放,临街的铁栅栏门关闭着,让人一不留神就会错过。里边是一个局促的院落,有一座小洋楼般的别墅,那里便是那座故居所在了。

要想了解沈先生在青岛的生活,最好还是读一读他的短篇小说《八骏图》。通过这篇小说我们知道,主人公达士先生来到青岛后,是与七位教授一起,合住在一座大学的宿舍楼中的。眼前的这栋三四层高的淡黄色小楼,我想也应是几家一道合住的,那些房间都拉着各式的窗帘,我似乎都还能听到里边各式的鼾声。

当年,沈从文先生来到国立青岛大学时只是做个讲师,他估计也和达士先生一样,与来到青大的诸位教授合住在这里,有着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房间,只是,哪个房间才是他真正的故居呢?

“先生,您想远远的看海,瞧,草坪西边,走过那个树林子——那是加拿大杨树,那是银杏树,从那个银杏树夹道上山,山头可以看海。”

小说开始时这样写,那山便是八关山,达士先生的宿舍楼就在八关山的东麓。如今那座不算高的八关山被封闭在海大的校园里,我从电子地图上看,它就在学校的东侧,福山路以西,或者说,这条弯弯曲曲的福山路,就是在八关山的东麓边缘,缠绵着。

《八骏图》的故事结构很特殊,它是由达士先生写给自己的未婚妻瑗瑗的一封封信件组成的,因而又被学者称之为书信体。而在青岛生活的前期,沈先生也正处在与张兆和小姐的热恋中,他也确如达士先生一般地写了许多的情书。

1929年,沈从文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时,爱上了他的学生张兆和。那时的从文虽是老师,但却木讷羞涩,他对兆和的爱意,就靠一封封的书信来表白。后来学校盛传老师给女学生写情书的闲话,兆和就拿着这些从文写给她的情书,气哼哼地找到了公学校长。

那位校长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胡先生爱才,他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年轻老师的所为,反而给他做起媒,和兆和说,“他非常固执地爱着你”,18岁的兆和反唇相击,“我也非常固执地不爱他”。得到了胡校长的支持,从文便开始了他的爱情长跑,透着才子最不缺的便是文采,恋爱的四年时间里,从文给兆和写了一百多封情书。在这里我们似乎也就理解了达士先生每天要给未婚妻写两封书信的生活常态。

也在从文的这些书信里,就有最动人的那一句情话: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931年上海淞沪会战打响,那年8月沈从文从上海去来到青岛。1932年,张兆和从中国公学毕业,并与从文订婚,也来到了青岛,在青大的图书馆工作。我就在想,在青岛时的这对情侣,会不会也经常沿着小楼前的这条福山路,散步到不远处的海边呢?

既找到了沈先生的故居,我本就该打道回府,与那娘儿俩去吃酒店里的早餐去。只那一顿早餐也是无趣的,想想年轻的从文和兆和就从这小街上卿卿我我地走过,我也就沿着那条僻静又狭窄的福山路继续走了下去。我想,从这里去海边,应是不远的,那里便是青岛有名的第一海水浴场了,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似乎是很适合谈个恋爱的。

达士先生与教授乙曾散步过的海滩,我想就应该是如今的第一海水浴场,“一队穿着新式浴衣的青年女子迎面而来,擦身走过”,教授乙回望那些女子的背影,便开口发表了他的高论,“真希奇,这些女子,好象天生就什么事都不必做,就只那么玩下去,你说是不是?”

他们走到沙滩尽头时,达士先生想穿过跑马场,“由公园到山上去”,那山或许就是礁石丛生的鲁迅公园了。但教授乙不想去,他们又走回到海滩,与那一队在散步的女子们再一次擦身而过时,乙从其中一个“穿着件红色浴衣,身材丰满高长,风度异常动人”的女人的脚印里,“拾起一枚闪放真珠光泽的小小蚌螺壳,用手指轻轻的很情欲的拂拭着壳上粘附的砂子”,而后和达士先生说,“你瞧,海边这个东西真美丽”。

《八骏图》中,未婚妻媛媛没有来到青岛,她很希望通过达士的信件来了解这座城市,了解她未婚夫的生活。达士先生便把与他一起合住的,其他七位教授的生活意趣,做为一种好玩的谈资,写信说给了她,如此成就了一幅,20世纪30年代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群像。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不厌其详地给远方的未婚妻汇报身边的琐事,同时也通过这些简述,作者用他辛辣的笔触也直刺到了那些教授的内心。比如他注意到教授乙在海滩散步时,那充满情欲的一个瞬间。

他同时也注意到了,教授甲书桌上摆着全家福,蚊帐内却挂着半裸美女的海报;教授丙声称自己没有恋爱观,但提到在这个学校上学的内侄女,却神情异样;教授丁的哲学里,爱上一个女人,要等到她四十几岁后才告诉他,这样他的爱才会“新鲜而活泼”;教授戊离过婚,对女人充满了愤怒和抱怨,“女人,多古怪的一种生物”;教授庚,在达士先生给未婚妻的信件不怎么提及,他正在与一个年轻的女子恋爱,在结尾处,庚教授的女友给达士写了一封“舍得离开海吗”的怪信,达士先生竟因此电告未婚妻,延缓了约定的归期。

我觉得这部短篇小说对沈从文来讲,是一种尝试,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都市生活的人们在感情问题上所面临的各种困扰。达士认为那些教授都得了“病”,包括主人公达士先生他自己“这个自命为医治人类灵魂的医生”,在小说最后也“的确已害了一点儿很蹊跷的病”。而那《八骏图》中的八位俊杰,其实就是八位患了都市感情病的病人。

而作者开出的药方也很简单,就像达士跟哲学教授丁所说的那样,“爱她,得到她。爱她,一切给她”。而沈从文先生,在追求张兆和小姐时,又何尝不是这样实践着他粗野又狂放的爱情观呢?

张兆和在应允沈从文的求婚时,曾这样写下她的电文,“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在都市人她的眼中,他就是个不知不扣的“粗鲁”乡下人,而他却认为,医治种种虚伪“都市病”的药方,就在都市之外的自然乡野之中。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们在资本主义劳动的过程中被异化了,他们只有在劳动之余,才像个完整的人。马克思的这个劳动异化理论,似乎也可有映射到人与城市的关系中,都市是商品生产和消费的集中区域,都市中的人们也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异化着自己。他们一面是某一方面的强大者,另一面又是另一方面的弱小者,他们变得不再完整。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始终在刻意回避着马克思理论中的阶级性,然而他对“都市病”的见解,却与马克思的异化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都市人的感情生活被弱化了,他们在男女的两性关系上缺乏一种,具有完整人格的雄强精神,而这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人格,沈从文认为不在都市,而在远离都市生活的自然乡野。

他认为,都市人相较于乡下人,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少了些真诚、淳朴、善良与敢爱敢恨。

如果说,沈从文在《八骏图》中写出了,他对都市知识分子虚伪的感情生活的厌恶的话,那么他在《边城》中,不也正写出了他对宁静、安详的乡村生活的渴求。他或许认为,像翠翠、天保、傩送那样的边城青年,他们既清纯善良,又敢于冒险追求的精神世界,才是饱含原始生命激情的,才是有着大爱与大美的。

然而敢爱敢恨的乡下人,也是很难融入到都市的生活之中的。1933年,在青大工作和生活仅两年的沈从文先生,离开了那里,去到了北平。他在青岛大学的那段经历,总让我觉得很像是《围城》中的方鸿渐,同样是朋友介绍而来,同样是学历不如人而被漠视,同样与那样的同事群体有些格格不入,也同样在短时间里便就离开。

这样的经历虽是短暂,却也是有价值的,方鸿渐三闾大学的经历成就了《围城》,沈从文青岛大学的经历,也成就了他的人生。离开青岛的那年九月,从文与兆和结婚,一年后,他完成了他的代表作——《边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创作也在此迎来了他的巅峰时刻。

这个清晨,我在青岛福山路上路过了沈从文故居。

我虽没有进到那所故居里,但我似在这条宁静的小路上遇到了他,那是年岁恰好的沈从文,那是正沉浸在爱情中的沈从文,那是对都市生活还有种种不解的沈从文,那是即将成为文坛之星的沈从文。

你好,沈先生,很开心在青岛再次遇见你,在笔下再次认识你。

栈桥

《青岛两日半》推荐阅读:

『云 . 游』青岛两日半① 去青岛的火车上

『云 . 游』青岛两日半④ 五月的风

《岳衡笔记》推荐阅读:

『云 . 游』岳衡笔记⑧ 冷酷的仙境

『云 . 游』岳衡笔记⑨ 石鼓聚贤传千年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相关文章

  • 青岛两日游

    我们一家人(3口)去青岛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算上老大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得有三次了。 这次我们主要在第一二三几个海...

  • 海陆空游青岛特惠两日游

    海陆空游青岛特惠两日游:280元 /人,不占床儿童:200元/人 第一天:早上乘车赴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黄岛。赴我...

  • 海滨青岛两日游

    终于等到老公回家,终于等到学校事情告一段落,两个人携一双儿女,坐上火车直奔青岛! 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空气新...

  • 羊城两日半游

    广州,又称羊城,是广东省省会,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是岭南文化中心(广府文化)。作为一名湖南人,每次去...

  • 六月

    0605 青岛两日游。送给自己作为“新生”的礼物。青岛很美,美得不想多说什么。只是跟我一路坐火车来的坐在我对面的小...

  • 《归去》

    行程两日半, 归去大凉天。 在家千般好, 出门事事难。 一一一游大邑返家。

  • 杜欣冉去过的地方

    2015.8 苏州园林两日游 2015.10 千岛湖-瑶琳仙境三天两晚 2016.6 青岛三天两夜 2016.7 ...

  • 随笔

    真不知道写啥了,还要硬着。好吧,写个青岛两日游吧。 前天和朋友约好一起去趟青岛,他要为他的摩托车改装一下,我也正好...

  • 随笔

    真不知道写啥了,还要硬着。好吧,写个青岛两日游吧。 前天和朋友约好一起去趟青岛,他要为他的摩托车改装一下,我也正好...

  • 小壮的青岛两日游

    一 小壮很激动,因为他要去青岛旅游了。 青岛啊,蓝天,白云,蔚蓝的大海,一切都在小壮的眼前浮现,这次五一正好有时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 . 游』青岛两日半⑦ 遇见,沈从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kh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