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诗人的村庄典昕🎪诗集
向贤人看齐——《回到春秋读论语》第83章

向贤人看齐——《回到春秋读论语》第83章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05:38 被阅读19次

人要进步,见贤思齐最重要,既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德之基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在内心反省自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之十七

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取其长处,补己不足,看到不好的,马上省察自己,避免重蹈覆辙。这个修养方法简单实用,但很多人做不到。非但做不到,而且还反其道行之,见贤思嫉,见不贤而冷嘲热讽。问题出在哪里?少了一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不能反躬自省。

“见贤思齐”,而今它早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贤”是善、好,用来形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齐”,等同、一样,达到同一高度。“见贤思齐”,遇见贤人心里想着要和他一样,达到同样的高度。“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遇见不贤的人就要内心省察,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同样的毛病,如此才能不断进步。

孔子提出的这个道德修养原则,要做起来确实不容易。因为把它付之实践,首先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心胸要放宽,真诚坦荡,虚心待人,平等待人,在人格上尊重别人,这些都是道德修养的基础。人为什么会妒贤嫉能,就是心中存在一块阴暗面,看不得别人的好,对品德才能高于自己的人,心中产生妒嫉和怨恨,巴不得他哪一天倒霉。同样,对于不如自己的人,或者看到别人的缺点错误,又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幸灾乐祸,洋洋自得,这些都是“不贤”的表现。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关键是一个“思”字。“思”就是要保持清醒,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就要立刻反思自己,该看齐的看齐,该自省的自省。周围相处的人,甚至是前人、古人,无论贤与不贤,其实对自己都是有帮助的,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就像供你借鉴的一面镜子,你是天天擦拭,使它明净闪亮,还是让它蒙尘,甚至丢弃不用。

人要进步,反躬自省最重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多一些自我批评的精神,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见贤思齐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德之基。道德责任是需要自觉自愿担当的,对小问题、小毛病要敢于较真,勇于改正。若因为小而不为,漠视或忽视它,长此以往思想道德的防线就会失守。所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关键,是要时时告诫自己,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不断上紧头脑里那根弦,端正自己的品行,把准人生的航向。

本章这个成语可以说是人人皆知:

见贤思齐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朱子:思齐者,冀己亦有是善;内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恶。

《荀子·修身篇》: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张栻:盖莫非为己而已。

《论语注疏》:此章勉人为高行也。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见彼不贤则内自省察得无如彼人乎。

《论语全解》:思,所以求诸身;省,所以察诸己。“见贤思齐”,则能勉其所不能;“见不贤而内自省”,则能免其所不善。

李炳南:不贤,非谓小人,惟下于贤人而已,见之者,当自反省,我亦如此不贤乎。于是乃能德学俱进。

胡氏:见人之善恶不同,而无不反诸身者,则不徒羡人而甘自弃,不徒责人而忘自责矣。

钱穆:此章见与人相处,无论其人贤不贤,于己皆有益。若见贤而忌惮之,见不贤而讥轻之,则惟害己德而已。按:此章当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章合参。

郑文相:必须勇猛精进,求其必至于可尊可贵之地。见不贤者,则知彼是情欲汩没所以至此,必须惕然省察,恐己亦有是恶潜伏于内,不自知觉,将为小人之归。此言君子当反求诸身如此。

《论语后案》:儒者读书稽古,阅历时事,见圣贤之德业而思副其愿,见小人之行事而返己求过皆是也。见者,知之明也。

薛瑄:思齐内省,不独见当时之人如此,以至读古人之书,见古人之贤者皆思齐;见古人之不贤者皆自省,则进善去恶之功益广矣。

云门隐者按:天下人、天下事,无不是自己的老师。君子,行在己者也。

徐英:此君子之行也。小人反是:见贤则嫉之,己不知学而恶人之胜己也;见不贤则心自喜,利人之不如己,而乐与人为不善也。

《此木轩四书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见义不为,见其过而内自讼,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数“见”字皆是人所易见者,难处全在下截。徒责其知之不真,而不责其志之不笃、行之不勇,非圣人当下立言之意也。

【学习参考书目】

《荀子》 《论语集解》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癸巳论语解》 《论语正义》 《论语集释》 《论语新解》 《论语讲要》 《论语全解》 《论语会笺》 《论语后案》 《论语疏证》 《读书录》 《此木轩四书说》 《经正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贤人看齐——《回到春秋读论语》第83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oxsqtx.html